北上廣深天是國內五大一線城市,緊隨其后的是30個水平不一的二線城市,各大政策,經濟,資源都圍繞著這35個城市。但除此之外,國內還有幾百個三四線城市,體量之大,是一二線城市無法相比的。
根據餐飲資訊內參了解,一線城市居民可支配金額為1萬億,而二三四線城市的則為8萬億,相差了足有7倍之多。
一、三四線城市消費人群特點
近年來,各大三四線城市被賦予了一個新的稱號——新一線。得到這稱號的主要原因是其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消費能力、消費意愿有著明顯的上升趨勢,直逼一二線城市。
1、人口快速增長
三四線城市無論人口規模和增速都遠高于一二線城市。
2、經濟轉型
因為產業轉型,一二線城市的增速可能不及三四線城市。
3、年輕消費群體
新生代的年輕人是主要的消費人群,擁有不俗的消費能力。有數據得出,三四線城市的年輕群體的消費意愿比一二線要更高。加上生活經濟壓力更小,愿意大額消費也就順理成章了。
4、未來不可估量
隨著各種工業和大型企業進入三四線城市,人口和資源也隨之增長。
二、經營模式
直接復制誰都懂,但對于餐飲行業來說可能就不行,特別是從一二線城市生搬硬套到三四線城市。畢竟消費理念不同,接受度也不同。
1、產品
追趕流行的心態大家都會有,最理想的情況,是將已經接受過大城市驗證的產品直接進入小城市,然后再次引爆新的市場。
但事實不是這樣的,很多火熱得不行的品牌,進入一個新的市場后就啞火了,完全適應不了。最保險的做法是把大城市的潮流與小城市的當地特色相結合,力求把高大上和接地氣完美融合。
小地方外來人口不多,流動不大,比較穩定,口味相對單一。只有迎合他們,才能打開市場
2、規模
大型、新穎、古怪的餐廳不宜在小城市開設。
小城市的消費觀念受家庭影響,太過特別的餐廳不適合家庭聚餐,因為家里的老人不會喜歡。
特別不是說不可以,大學城附近就是個好的選擇。但由于學生消費能力有限,客單價會不高。
因此,在三四線城市開設餐廳,投資的規模不宜過大,金額不宜過高。
3、定價
盡管小城市的消費意愿很高,但由于消費習慣還是以精打細算為主,因此,菜品的定價與大城市相比還是需要低一點。
由于消費水平不同,某種程度上來講,物美價廉在小城市還是更吃香,低價格對于餐廳的壽命還是有幫忙的。
三、營銷模式
大城市互聯網發達,接受新鮮事實的來源大多都來自互聯網。小城市不一樣,雖然很多地方都普及互聯網,但對于接收信息的渠道來源可能還停留在電視,報刊上。因此,營銷不能一味復制,需要做出不同的改變。
1、打折優惠夠直接
打折優惠促銷對于大城市來說,已經司空見慣,見怪不怪,再多的打折也難以打動大城市的消費者,難以吸引他們的注意。
但在小城市就不同,低價和性價比一直都是主旋律,一直都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他們對價格很敏感,些許的差別都能感受得到。
適當的優惠,在小城市會吃得開,能更好地融入當地,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2、口碑傳播很重要
大城市里有很多外來人,生活的圈子都很小,很多人在一個房子住了幾年,還不知道鄰居是誰。各顧各的,交流甚少。
小城市則不一樣,外來人口不多,走出家門,左鄰右舍都認識。走在大街上都可以打聲招呼,很有人情味。
這種環境,每個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時也是傳播者。一家餐廳的價格高低,菜品好壞,服務如何,吃過的人都會四處與別人交流。很多時候,一個好的或壞的消息會一瞬間傳遍大街。
口碑傳播是成本最低的方式,也是效果最好的。找到當地的意見領袖,讓其幫忙做口碑宣傳,能快速幫助品牌打開市場。
3、廣告要簡單直接
大城市的消費者擁有比較強的判斷廣告真偽能力,在這網紅時代,只有大量出現在互聯網上的事物才覺得名氣大。
小城市則不一樣,大型戶外廣告,電視廣告,報刊廣告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才是最好的。
迎合當地人,找當地的媒體進行報道,大量直白的宣傳,會更好地進入三四線城市。
四、總結
一二線城市競爭強烈,已經成為了紅海。而三四線城市發展速度快,人口基數大,還未被大量開發,可以說是一片藍海。
只要選擇得當,用對方法,進入三四線城市也是不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