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一詞,本來是指在現實或互聯網上,因某件特定的事情,而被大家所關注,從而一炮而紅的人。來到傳統的餐飲行業,就是通過各大新媒體渠道引爆,紅起來的品牌或品類。例如:排隊像“蛇餅”的咸蛋黃肉松青團,把店開在LV旁的桃園眷村,排隊幾小時也很驕傲的喜茶,還有和喜茶唱對臺戲的惡搞喪茶……
網紅成功案例多了,大家的眼光就高了。普通的餐飲都看不上眼,都說非網紅不做。店都沒開起來,就說開店后,大力營銷,賣力炒作,先融資個幾千萬再說。
那到底怎樣才能弄個網紅店呢?
一、爆紅點
1、明星
只要是明星就能自帶流量,明星開辦或者有明星背書的店,流量自然也花花來。前者有薛老師的上上謙、胡大帥哥的Fount,后者有廠花陳坤表揚過的八十八粉。
2、情懷
情懷是個好東西,任何東西只要與情懷拉上關系,逼格立即會變高。賣臺灣懷舊小清新的桃源眷村就是最好的例子,雖然只是掛了臺灣的名。
3、話題
不騎單車,非得開個大奔去送煎餅的黃太吉;總理都得過來視察的伏牛堂;排隊也可以排出新高度的喜茶和鮑師傅。
二、賣點
1、產品
人無我有,人有我精。把自己的產品與市面上的區分開,做出自己的特點,給到消費者獨有的記憶點。桃園眷村賣小石磨現磨的豆漿,西少爺賣改革后的潼關派肉夾饃,喜茶對外宣稱自己是奶蓋鼻祖。
2、逼格
現在吃東西,都是人沒吃,手機先吃,不為別的,只是為了發個朋友圈,裝裝逼。無論是產品的賣相,還是店鋪的裝修,只要高端大氣上檔次,具有時尚感,消費者都喜歡拍下來,曬出去。
3、營銷
懂營銷,再挫大家都知道你;不懂營銷,你還是回家洗洗睡吧。喜茶舍得砸廣告精通線下營銷;鮑師傅找了上海號稱最貴的媒體探店,其廣告費不菲;桃園眷村投了幾乎所有的美食大V號。
4、價格
人都是犯賤的,整天都喊著工資少,沒錢花;但到消費時,又會嫌棄產品價格低,逼格不夠高。喜茶很好地捉住消費者的心理,人均價格在22~23元左,遠遠高于目前上海市面上人均10~14元的平均標準。
5、年輕
年輕人是網紅店的消費主力,必須捉住這個群體。
三、回歸產品
根據餐飲資訊內參了解,7月中旬的一個晚上,一對情侶在上海某餐廳用餐后,都出現發燒伴有腹瀉的現象。無獨有偶,網上關于這家店的評論,近一周時間里出現過近10條點評也是反映就餐后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燒與腹瀉。
出現這種情況后,消費者果斷拒絕再次光臨這家餐廳,同時,網上各大餐飲平臺也陸續把這家餐廳關進小黑屋,再也搜索不到其任何信息。
對于網紅店來說,所有的造勢,最終都要回歸到本質——用戶體驗。只有把味道、環境、服務做好,消費者才會買賬。網紅店應當避免只追求外在,而忽視內功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