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商店開始興起,自助結賬進入超市,連星巴克也與微信合作推出電子禮品。
中國消費者喜歡網上購物。這也難怪——得益于移動支付和快速物流,消費者們只需要輕點幾下,就能訂購食品雜貨、小商品、衣服等等。
便捷的網購成為了中國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去年一年,線上銷售額就達到了5,810億美元,其中約一半是通過智能手機完成的。另一方面,線下零售商正受到全球衰退趨勢的沖擊——美國大型零售商和百貨商店也不例外。
但在零售界中,實體店依然舉足輕重,尤其是和線上資源相結合的時候。在中國,實體店正以“體驗店”的方式推動線上銷售。根據畢馬威去年11月的一份報告,在中國,約有三分之一的網購者表示,實體店的產品體驗能夠促進線上消費,而在2015年這一數字僅為24%。
中國電商企業同樣關注顧客流量。今年1月,阿里巴巴以2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銀泰百貨集團,用于擴大實體業務。上周,電商巨頭京東推出了一系列線下體驗中心,讓消費者在網購前試用產品。
對于這些精通科技的電商企業來說,實體店不僅是嘗試新型銷售方式的機會,還是對物流網絡的延展。
科技如何重新定義中國下線零售行業?下面為你介紹五種方式:
無人商店
掃描二維碼。走進商店,手機支付,離開。這是繽果盒子這類無人商店推出的24小時營業方式,創意來自一家位于廣東中山的公司。
繽果盒子大小類似于一個集裝箱,里面裝滿了便利商店的常見商品:軟性飲料、化妝品、零食。消費者需要用手機掃描二維碼才能打開大門,攝像機會對未注冊用戶進行面部識別。結賬時,消費者需要把物品放到指定平臺上,并用二維碼支付——移動支付在中國已經無處不在。
阿里巴巴也在考慮無人商店。上個月,這家科技巨頭推出了自己的無人零售店“淘咖啡”。它采用二維碼掃描和面部識別技術,便于自動支付和購買。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無人商店科技水平仍然較為低端,不像Amazon Go使用了計算機視覺技術,識別消費者帶走的商品(盡管它也面臨著技術挑戰)。繽果盒子依賴于每件商品上的射頻識別(RFID)標簽。淘咖啡也使用了標簽系統來識別商品,阿里巴巴的發言人表示,公司暫時不會透露具體細節。
這些無人商店依然是未來的先驅——未來,在中國甚至有可能出現無人餐廳。總之,像繽果盒子、淘咖啡這樣的實驗,說明移動支付、二維碼解鎖和面部識別的結合,能夠改變實體店的消費體驗和員工成本。
自助結賬
自助結賬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但在中國,由于微信的廣泛流行,這個概念發生了一些變化。微信最新推出的功能——小程序——使得商家能在微信中開發自己的應用程序。小程序的功能包括:單車租賃、食物配送、視頻直播和自助結賬。
與傳統的自助結賬不同,小程序只需要消費者的手機就能完成自助結賬,無需其他硬件設備。在北京,華冠超市已經推出了基于微信的自助結賬系統。掃描商品并微信支付后,消費者只要把驗證二維碼展示給店內員工,就可以從快速通道離開。
當然,利用手機自助結賬的概念并不新鮮。譬如沃爾瑪就有自己的Scan&Go 移動應用程序,使顧客免于排隊結賬。然而,小程序比移動應用程序更容易開發,尤其是作為微信的一部分——無需同時開發安卓和iOS兩個版本來覆蓋市場。通過社交軟件運營還有利于客戶忠誠度和營銷活動,因為微信也支持品牌賬戶。
這是中國零售業生態絕無僅有的關鍵特質:將線上服務、線下服務、支付集中在一個平臺——例如類似于微信的社交媒體。
將微信流量轉化為顧客流量
除了科技公司外,食品飲料行業也在嘗試利用新的應用,推動線下銷售。
例如,星巴克正在與微信合作,推出電子禮品。名為“星巴克用星說”的小程序,讓消費者能夠給朋友贈送電子咖啡,對方可以在門店兌換咖啡。在中國,送禮是一種風俗(就像微信紅包一樣),星巴克的電子禮品卡因此紅極一時。
一位星巴克發言人透露,在今年2月和6月底之間,星巴克的小程序已經完成了200萬筆交易——包括直接購買和點對點的電子禮品卡轉讓。
其他品牌也開始用小程序來推動線下銷售。例如,肯德基有一款減少店內排隊的小程序。它允許用戶提前點餐,并在自己指定的門店取餐,無需到店內點單。盡管十分簡易,肯德基和星巴克的小程序都展示了新型線上服務將如何將線上流量——即微信流量——轉化為實體銷量。
把實體店作為物流系統的節點
就在不久前,當天送達的想法還十分新穎。如今,產品已經能在一小時內送貨上門。
在中國,科技公司正在和線下零售商進行整合,實現一小時送達的目標。阿里巴巴旗下的連鎖超市盒馬鮮生能夠在30分鐘內向顧客派送食品雜貨。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阿里巴巴將每家門店都設計成一個服務中心,為3千米內的顧客提供服務。
當然,本地送貨也有缺點,因為并不是每個顧客都住在離盒馬鮮生3千米內的地方。到目前為止,阿里巴巴已經在北京、上海和寧波開設了13家盒馬鮮生。
到店取貨是另一種將實體店轉化為物流中心的方式。今年早些時候,日本服裝品牌優衣庫向中國消費者推出了店內取貨,以提高客流量、改善送貨服務。因為包裹送達時,消費者不一定在家中(這也是為什么中國一些便利店的配送費是到店取貨的兩倍)。
盡管沒有突破性進展,但在零售商優化配送系統的同時,到店取貨也出現了新的閃光點。尤其是像“光棍節”這樣的購物狂歡日時,配送系統往往極其緊張。
體驗中心
如今,人們幾乎能在網上買到任何東西。因此,線下零售商需要向顧客提供一些獨特的東西。對于京東、小米這樣的大型科技公司來說,這意味著發展實體展廳。
例如,在京東體驗中心,消費者可以體驗和比較智能手機等不同電子產品的性能。與此同時,店內銷售員能夠立刻回答任何與產品相關的問題。京東體驗店的價格與線上同步,店內顧客無須擔心。
體驗中心還受益于線上訂單的數據分析。這些數據被用于優化體驗中心的庫存管理,并根據商店位置安排供貨。
“我們能夠確定在某一地區哪些產品/品牌更受歡迎,”一位京東發言人告訴Tech in Asia,“并且已經用它來提供個性化在線界面和庫存倉庫。”
隨著中國消費者變得越來越精明,線上線下的整合程度只會越來越高。普華永道去年9月份的一項調查顯示,7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認為“實時、個性化服務”是店內體驗的重要屬性。也有大約70%的受訪者表示,希望購物時能通過屏幕瀏覽和訂購產品。
像阿里巴巴和小米這樣的科技巨頭,有技術資源保障增長。傳統零售商則不得不合作或雙倍下注,才能不被淘汰。
這將是一場波及全中國的大風暴!
未來10年的大趨勢你看見了嗎?
政府 商業巨頭 業界大咖 投資界告訴我們:
創業投資,選擇新零售領域
“不想死就得新生,所有一切都要變化”。面對“全聯接”時代的到來,品牌通通過基于SAAS技術和運營模式,構建“在線、鏈接、互動與協同”平臺,打造了一站式新零售解決方案,迅速推動中小企業接軌新零售。
用全新的連接方式對傳統的業務鏈條進行連接方式改變為手段的關系重建,實現商業價值的依托點在商城加社區運營系統,擁有互聯網時代本地化新零售社群品牌圈與品鑒商圈利益共同體部落,關系在這里鏈接,圈子在這里建立,商機在這里形成!讓傳統營銷天塹變通途。
2017,品牌(中國)社群商圈利益共同體與本地化協作平臺,重點打造500個品牌(區域)商圈部落機構,幫助各個城市的實體企業建立屬于自己的互聯網陣地,取得自己在互聯網陣地上的主動權、規劃權、話語權與商務收益。
品牌通,通過線下的品商部落和同城品商伙伴相結合的方式布局實體商圈利益共同體,通過品牌社交營銷,組織和管理消費者,帶領大家一起與品牌生產商共享財富分配,在線上幫助品商伙伴充分與C端客戶互動,為本地化品商的經營提供了更多獲客的渠道和手段。
社交品牌化營銷利器“品牌通”的打造,賦能新零售實現品牌消費圈的裂變。抓住支點,打通鏈接,創造消費,服務品商。一個企業的核心業務流程必須要完全構建在互聯網上,由軟件驅動,自動調用服務,它才能夠具備往智能化演進的可能。
中國品牌總網面向全國招募代理,并提供強大完善的培訓體系、完美的產品體驗、全方位的運營扶持……如果你不想錯過品商新零售商業生態圈的分享經濟這個風口……更多信息請關注公眾號“品牌商圈總匯”“中國品牌總網”“品牌總評榜”。
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