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第三方餐飲外賣市場研究報告顯示,60%以上的外賣是被白領吃掉的。快速的生活節奏下年輕群體多選擇快消品解決生活需要,但總不能避免會遇到貨物送錯、耗時久、配送費高等不良體驗。那中老年人又是如何的呢?數據顯示老年人網購的比重正在不斷加大,全民消費不斷升級,物流作為購物最關鍵的環節亟需改變。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全球化的推進,當前人們的購物環境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各類電商平臺層出不窮,全球的商品唾手可得。
但與之相對應的卻是物流體系發展相對落后的不匹配,在物流、零售、網購乃至大數據越來越緊密結合的新形式下,如果“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沒有盡快完善,你依然難以得到消費者的心。
談到阿里的快送服務,就不得不提到盒馬鮮生。盒馬鮮生被業界評價為“新零售標桿”,30分鐘快送,是其關鍵特征之一。盒馬鮮生在上海、北京、寧波等地開設了13家門店,在算法和技術對人貨場重構之下,可實現門店3公里范圍內最快30分鐘配送,樹立了生鮮配送速度的新標桿。
馬云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自新零售概念提出以來,阿里不斷推進新零售的布局。8月17日晚,阿里發布了2017年Q2財報。阿里業績增長依然迅猛,收入漲幅56%。天貓交易額增長也達到驚人的49%。而伴隨著天貓新零售戰略的加速落地,天貓的物流服務也在全面提速。
盒馬鮮生的“半小時達”僅僅是天貓物流大提速的一個支隊,早在2016年,天貓通過智能分倉,就近配送,在1000多個區縣有了當日達和次日達。此外,日前天貓超市宣布在北京試運營“閃店”業務,可實現門店周邊3公里內1小時送達,購物滿29元便可免費配送。
當日達、次日達、天貓超市1小時達、盒馬半小時達、2小時極速上門取退...... 物流曾經是禁錮天貓的短板,如今已經成為天貓的利器。便利的物流讓天貓贏得了更多消費者的心,解決了物流問題,天貓的購買就會直線上升。
京東與天貓的戰爭從未停止過,不管是曾經的電商的價格戰,異或是現在的物流之爭。
“211”是京東物流的核心競爭力,其意思是“上午11:00前下單,當日送達;晚上11:00前下單,次日送達�!� 靠著自建物流,早幾年京東曾經在用戶體驗上把天貓打得落花**。
面對天貓物流的強勢攻擊,京東立馬調整了物流戰略。京東升級了“京準達”服務:在核心城區,預約送達時間從2小時縮短到1小時,再縮短到30分鐘。
如今,“京準達”服務已經覆蓋246個城市,占到全國城市數的近75%,其中1小時精準配送服務覆蓋超過30個城市,30分鐘精準送達城市拓展至7個,北京、濟南、青島、太原成為新一批實現30分鐘內精準送達的城市。
京東“京準達”項目負責人表示,“未來,‘京準達’或可成為電商配送標準服務,甚至可能實現服務時效精準至分鐘級�!笨梢�,物流已經成為電商服務極致化的一環。
不管是電商或者是傳統零售行業,在市場競爭愈發火熱的當下,快捷且精準的物流服務日漸成為標配。像京東這樣自建快遞團隊或是學習天貓與第三放快遞平臺合作的方式來升級物流,當前已經有不少零售企業通過物流重塑來謀求市場商機了。
廈門萬科里有一家名為【蜂小店】的社區便利店,在蜂小店的購物APP【蜂優生活】上,可以看到“次日達、半小時達”等特快配送服務,廣受周邊居民的喜愛。用戶下單后可以自選配送時間,由門店導購按時上門配送,快送服務也成為蜂小店區別其他傳統便利店的營銷點。福建莆田的護嬰島也是通過自建快遞團隊的方式,推出“45分鐘達”和“次日達”服務,顧客還可自行選門店上門提貨,線上線下的消費場景全部打通,通過高效物流的有力競爭,護嬰島迅速匯集消費者數據,一年不到便做到門店幾十家的規模。
護嬰島“次日達”服務。
相比之下,類似沃爾瑪等傳統商超便利店、甚至是菜市場,則是通過入駐京東到家等平臺,聯合物流公司實現傳統實體店配送服務的升級。當大眾消費升級引導服務鏈上下游轉型,優化地不僅是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以更便捷的服務盤活實體銷售額;更主要的是,更快的物流意味著背后更大的數據模式,運營顆粒度越細,供應鏈難度越大,但用戶的體驗感會越好。
便利店、大賣場、電商平臺是當前主流的零售業態,但對于消費者而言,大賣場不夠便利,便利店商品不夠豐富,電商平臺多送貨太慢。新零售時代需要新物流,即兼備便利、豐富和實惠:比便利店更便利,比大賣場更豐富,比電商平臺更快、起送門檻更低的物流體系。如果當快送成為主流,那么零售業態也會被重塑。
而快遞這樣包含著真實姓名、地址、消費品類等信息的消費者數據,則是傳統零售行業轉型的重要數據參考。這也是當前京東與天天快遞、順豐與菜鳥等物流巨頭之爭的重要原因。天貓超市1小時達是天貓的新零售項目,這背后的目的不僅僅是用戶體驗,更在于當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其會針對不同場景,基于數據沉淀的人群特征和消費特征,進行區域化選品,滿足人貨場重構的特征。
新零售已經到來,在線上線下一體化趨勢下,物流、零售、網購和大數據越來越緊密聯結,如果傳統物流模式還不思考如何快速升級迭代,滿足當下快速消費的時代需求,還如何去談零售變革呢?(原文轉載自:廈門又一城零售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