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商的高速發展對線下零售渠道形成了強大的沖擊,大型商超業績下滑、關店等消息時有耳聞。但小型渠道卻是個例外,其營收和市場份額不降反升。那么,電商沖擊下的便利店自救,四種加盟模式選哪個更賺錢?
來自《尼爾森快消行業報告》的調研數據顯示,小型超市銷售占比從2013年的13.1%增長到2015年的15.3%;而便利店則從2.6%增長到3.2%,增長幅度達到了23%。便利店的驚艷表現,一方面與其消費場景不可替代、適應現代化生活節奏有關,另一方面則是受益于互聯網企業渠道下沉帶來的機會。
不過并非所有的便利店都能從中分享市場繁榮帶來的增長機會,其中占比較高的個體便利店就面臨著成本上升、同質化競爭、電商沖擊等困難和挑戰,整體情況并不樂觀。
個體便利店面臨的挑戰和問題
1、房租和運營成本快速增長帶來的壓力
便利店主營快消品、日常百貨,單個門店可以覆蓋到附近社區、商圈半徑。通常開在**密集的地區,像居民區、寫字樓、地鐵站、車站等居多。位置好壞不僅關系到流量的大小,更決定著生意的興衰。俗話說得好,一步差三市,而更好的位置也意味著更高的房租。近年來隨著城市房價的不斷上漲,商鋪租金也隨之水漲船高;加上個體便利店通常是以一年一簽短租方式和房東或二房東簽約,租金上漲更加頻繁。同時,由于人力成本近年來也在快速上升,也增加了個體便利店的運營壓力或機會成本。
2、供應鏈管理的痛點難忍
相比連鎖超市,個體便利店的單店采購體量小,多數采取自己到批發市場進貨或由小批發商送貨上門的供貨方式,通常難以爭取到較好的資源和服務。以常見的大瓶可樂等暢銷碳酸飲料為例,其進貨價格常常超過大型超市的零售價,這樣使得其業務量難以提升,利潤更加微薄。不少便利店甚至不惜付出較高的時間成本,去超市屯貨回來賣,以增加一些利潤空間。供應鏈上的全面劣勢,讓個體便利店的經營在行業競爭中處于被動局面,一方面價格沒優勢造成業務流失,另一方面利潤微薄。
3、電商和O2O帶來的業務分流沖擊
在發達國家,便利店早已不是單純的快消品銷售終端。以日本便利店為例,其提供的服務從最開始的 24 小時零售營業,到支付水電煤、甚至是保險、稅金等各類非公共事業費,以及開設 ATM機,收發快遞,到現在的送貨上門,服務多達數百項,成為普通民眾生活不可或缺的生活服務中心。而在中國,大多數的便利店特別是個體便利店,仍然停留在純粹的快消品銷售階段,當電商的發展越繁榮,對其帶來的沖擊就越大。
4、經營管理水平低下的制約
從經營管理水平來看,中國便利店還處于粗放式的初級水平,而個體便利店的經營業主多為夫妻檔或家庭式經營,基礎薄而同質化情況嚴重,經營管理能力低下。面對競爭激烈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個體便利店經營能力不足和搞風險能力差的弱勢盡顯。缺乏資金、人力、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理念,這些都制約著個體便利店的轉型和發展。
加盟是個體便利店未來的必須趨勢
面臨著如此嚴峻的挑戰,個體便利店必須盡快采取措施,來適應市場變化,繼續生存下去。對于數量最多、處于競爭底層的個體便利店來說,如果自身不能實現業務轉型的話,那么尋求加盟就是必然的不錯選擇。事實上,加盟的連鎖便利店數量在不斷增多,個體便利店的生存空間也遭受掠奪。只有通過加盟,個體便利店才可以從加盟體系中獲得諸多支持,從而彌補自身短板,增強未來競爭力。
時怡便利店- 該帖于 2017/11/6 10:1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