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每年過完春節,就開始進入了商業銷售的淡季,各大百貨商場就要進行大規模的調整。以前商場的調整往往是兩大內容,一是品牌優化,如撤掉A品牌,引進B品牌。二是布局調整,如將針織品從樓層的某個位置挪到另一個區域;將男裝從二樓調到四樓,等等。如此這般的品牌或品類的調整,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的銷售旺季到來之前,各家商場或多或少地都要進行。
近幾年,受電商的沖擊和消費觀念的改變,單純的購物己經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了。顧客進商場不再是為了購買商品,而更多的是為了就餐、休閑、看電影、親子娛樂、兒童教育等等。因此,今天商場的調整工作就不能再是化妝式的做一些裝修改造和美化,也不能是擺弄式地做一些品牌的優化和布局的調整,而應該是按照市場的變化,做手術式的調整,甚至脫胎換骨式的新生。在電商回歸線下、消費創新升級、實體商業的春天來臨之際,過完了戊戌狗年春節之后,又將迎來新的一波商場調整和轉型。那么,有哪些關鍵問題將制約你的調整和轉型呢?
首先是觀念。我講這一點,很多老商業的人不愛聽,他們會說:我們的思想很開放,觀念也很創新啊!不否認有人的觀念的開放和創新,但從我多年與大量的商場高層接觸的情況來看,相當多的人在談觀念時是開放和創新的,但涉及到具體項目的定位、業態、布局、動線等方面的調整時候,他們那種傳統的思維定式就顯現出來了,懷疑、害怕、阻撓就開始了,這個不行,那個不敢,談來談去,最終還是在原有基礎上做一些化妝式、或整容的調整,沒有改變商業業態,沒有觸動經營方式,沒有創新商業模式,離真正的創新和轉型相差甚遠。正是這種保守觀念的束縛使得他們在決策中的小心謹慎、束手束腳,最終導致一次又一次錯失了轉型的良機。所以,觀念的開放和創新,不是表現在嘴上說說,而是表現在調整和轉型的實際工作的具體落實中。可以小心求證,但必須要大膽創新,不然,時代和市場在快速轉型,你的商場卻在慢轉型、假轉型,其結果必然是出局!
其次是市場。現在市場的變化不僅表現在周邊消費人口的增減,還表現在人口結構、家庭結構、消費收入、消費習慣、消費行為等方面的變化,同時,還表現在競爭格局的變化、競爭對手的變化、服務方式的變化。比如:當二孩來臨,兒童消費需求旺盛,你如何調整?當人口老化,老齡社會到來,你如何應對?再比如:盒馬鮮生在你附近開了一家門店,它銷售生鮮標品,提供海鮮堂食,三公里半小時配送,你有什么對策?萬達廣場就開在你不遠處,吃喝玩樂購全業態一應俱全,你又如何與之抗衡?其實,商場經營就是圍繞“三個人”來開展的,這“三個人”分別是消費者、品牌商家和競爭對手。在這三者當中,消費者和競爭對手是不受商場擺布的,商場能主動掌控的只有品牌商家:選擇誰、拒絕誰,把哪家安排在好一點位置,還是放到差一點位置,商場可以說了算。品牌商家是這“三個人”中最軟的一個“柿子”,因而,商場調整中往往是拿這個最軟的“柿子”捏。如果調整只是將幾個品牌商捏來捏去,那不叫調整,也沒有實質性的作用。當競爭對手招招領先的時候,消費者也就用腳去投票了,品牌商家這個“柿子”也就捏爛了,想捏也沒得捏。因此,緊緊盯住競爭對手,牢牢把住消費者,品牌商家就會隨之掌控,商場的調整才能從容應對。就如同打麻將一樣,盯住上家、卡住下家,才能贏牌。
再次是物業。這是商場調整和轉型中最難面對的問題。就如同一個人一樣,思維方式、思想觀念可以通過學習來改變。外表形象可以通過穿衣、打盼、化妝、整容來改變,但身高、肩寬、腿長等骨架體型的缺陷你怎么改變呢?我們在商場的調整、改造、規劃的實踐中,發現有四個方面的問題是嚴重制約著商場的調整和改造。
一是層高。很多傳統商場的層高都較低,只有4.2、4.5米左右的高度,經營百貨都顯壓抑,如何能改造成適合院線、兒童娛樂等要求高空間的業態呢?
二是垂直交通。傳統的商業,豎向交通主要依賴扶梯,顧客一層一層地旋轉而上,往往導致高樓層難引流、難經營。而現在的一些體驗業態,如餐飲、娛樂、運動、院線等都是布局在高樓層,都是目的性消費,顧客不愿意再從扶梯一層一層的轉上去,而喜歡乘電梯直接到達。垂直電梯的不足嚴重制約了體驗業態的招商和經營。
三是設備設施。傳統商場只是為了滿足服裝服飾、家電數碼、日用百貨的銷售經營,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餐飲所需的設備設施的配套。現在餐飲等體驗業態是每家商場調整的主攻方向,但餐飲所必需的上水、下水、通風、排煙、隔油、化油、電量、煤氣、消防等配套設備設施往往難以滿足,因而,也就導致了調整和招商的困難重重。
四是停車。中國已進入汽車消費時代,停車的便利性已成為消費者的出行選擇。傳統商場普遍是停車位短缺,顧客停車極為不便。北京的北辰購物中心的倒閉,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車位不足、停車不便。所以,如果一個商場沒有充足的停車位,顧客一腳油門就會將你略過。
在商場的調整改造、轉型升級過程,觀念、市場、物業是必須翻越的三座大山。觀念是主體、市場是客體、物業是載體,三者相輔相成,相互制約。改變觀念,把控市場,揚物業之長處,避物業之短項,才能準確的找到自已的定位,才能合理的規劃各類業態,也才能通過調整轉型走向成功!在實體商業的春天到來之際,在調整轉型的過程中,你在觀念創新、市場把控、物業改造這三個方面,都準備好了嗎?
附:張璋,北京同世飛天公司董事長,中國商業和商業地產資深專家,北大、清華、哈工大、中山大學資深培訓講師、兼職客座教授。在商業和商業地產領域歷煉26年,具有豐富的商業和商業地產的現代理論和實戰經驗,熟稔中國現代商業的定位、規劃、設計、招商、營銷、運營、管理、投資、資本運營等各個環節,思路超前并敢于不斷創新。先后榮獲TOP100金牌管理咨詢師、中國商業地產十大操盤手、中國商業地產十大新銳人物、中國商業30年十大策劃人物、中國商業地產杰出人物獎等稱號。
- 該帖于 2018/3/5 11:10: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