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騰訊提出“智慧零售”,成立“智慧零售戰略合作部”,引發了業界的極大關注。至此,各大平臺都對零售的未來有了自己的闡述:騰訊的智慧零售,阿里巴巴的新零售,京東的無界零售,國美的共享零售。
其中,國美的共享零售顯得有點與眾不同,如果說騰訊的智慧零售、阿里巴巴的新零售、京東的無界零售都是線上企業試圖去融合線下,那么國美的共享零售則是一個線下企業對未來的探索。而且,國美這些年推出的“6+1”戰略、共享零售戰略、“家·生活”戰略等等,這些戰略之間彼此是什么關系?又代表了一種什么樣的探索歷程?
國美提出的這些戰略本質是什么?
說到國美對未來的戰略,你可能會看到“6+1”戰略、共享零售戰略、“家·生活”這三個經常被提及的關鍵詞。透過名詞看本質,他們到底分別是什么意思呢?
“6+1”戰略是2016年底國美在30周年慶時推出的,指的是以用戶為王、產品為王、平臺為王、服務為王、分享為王、體驗為王為核心,線上線下為用戶帶來始終如一的體驗。實際上,“6+1”戰略是國美對于未來零售的轉型,本質上是對零售本質的思考。
眾所周知,零售的本質是“貨”、“場”、“人”,“6+1”戰略希望對此重構,形成的是“人”、“貨”、“場”。這里面,線上線下為用戶帶來始終如一的體驗是基石,用戶為王、體驗為王和分享為王代表的是國美將“人”放在首位,零售的本質是為用戶提供最好的體驗,通過重新審視“人”,讓他們不僅做消費者,更做分享者;產品為王、服務為王代表的是國美對“貨”的思考,“貨”不僅僅是好的產品,更是好的服務;平臺為王是國美對“場”的再造,不再是封閉,而是開放,將自己的能力形成平臺,對外賦能。
共享零售又是什么?共享零售是去年中推出,本質上是三個共享。第一個共享是國美內部打通,實現線上與線下的共享,從而走向線上與線下的真正融合;第二個共享是國美向上游的供應商開放,從而實現更好的營銷、更好的產品(基于用戶需求的產品定制);第三個共享是國美向下游用戶的開放,用戶基于國美大平臺可以通過分享返利、開美店這兩大利器,自己省錢同時又能賺錢。
“家·生活”是國美提出的愿景,是從家電零售商轉型為以家為核心的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服務商,這相當于是從一個小市場進入一個大藍海。家電的市場約為1.4萬億,而家·生活則是囊括1.4萬億元家電市場,1.9萬億元家裝市場,0.8萬億元家居市場,5.7萬億元家服務市場以及更廣闊的家金融市場,擁有超過10萬億的大空間。
這些戰略是造概念嗎?能真正落地嗎?
看到這里,你一定會有疑問:這些戰略是不是在玩概念?這些概念能真正落地嗎?從表面看,國美好像是在不停地玩概念,造出很多名詞,但實際上,這些戰略雖然名詞不同,本質是一致的。
從本質上來看,都是從傳統上“貨”為中心向“人”為中心的轉變。“6+1”戰略的核心是那個“1”,即為用戶提供線上、線下如一的體驗,而且“6”里面有3個(用戶為王、體驗為王、分享為王)都是在講“人”,其他的“3”也都是在思考人與貨、人與場的關系;共享零售中的三個共享,目的也是一樣的,為用戶提供最好的體驗,其中國美與用戶的共享更是將傳統零售中被動的“人”變成主動參與到企業價值鏈環節的“人”,實現了重構;“家·生活”更是一種從人的角度的思考,家電零售商依然是品類為核心,而家·生活才是從人的場景需求角度對未來的看法。
從時間上來看,三個戰略代表著國美對零售未來思考的不斷演進,可以說,共享零售是“6+1”的升級,結的果,家·生活是國美的大目標、大夢想,共享零售和“6+1”是實現她的手段、必經之路。例如,“6+1”到共享零售的升級,歷經一年,其間國美內部做了很大的變革,首先是推出國美管家,統一了服務端口;其次是合并國美在線、美信、國美管家、國美海外購五大互聯網資產,并把國美互聯網的定位從單純的“在線商城”改為“賦能”線上線下;而且,推出了統一的超級APP——國美APP等等。
國美會用不同的名詞來指代(零售未來)的不同側面�!�6+1”是從零售基礎設施重構的角度,思考的是人、貨、場之間的關系;共享零售是從商業模式角度,是供應商、國美(線上與線下)、用戶這些不同價值鏈角色的關系;家·生活則是通過零售基礎設施和商業模式的變革所希望實現的結果。
所以,這三個戰略看似不同,其實說的是一個東西,相當于是一個東西的不同側面,只是角度不同;他們也不只是概念,而是在國美掀起了深刻的變革,之所以不斷出現新的戰略,恰恰說明國美在深刻轉型的路上越走越遠。例如,提出家·生活對于共享零售是互相促進的關系,單純的賣低頻的家電商品,無法很好地刺激用戶分享流量,而轉型為家·生活后,更高頻的品類加入將會進一步引爆用戶分享的熱情。去年雙12,國美家居訂單量同比增長3倍就與此有關。
各種XX零售,到底有什么不同?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說一下這些巨頭們提出的“XX零售”們,到底有什么不同?
俗話說,屁股決定腦袋,思維方式決定行為方式,用在看XX零售們是再合適不過了。阿里巴巴的新零售、京東的無界零售,本質上是線上流量遇到瓶頸后向線下攫取流量,是電商們進軍線下,賦能線下零售商;騰訊的智慧零售是騰訊將自己的核心能力開放出來,通過賦能線下零售商來開辟新的盈利增長點。
國美的共享零售頗為不同,相比其他都是從線上到線下,國美自身就是一個擁有近1600家線下門店的線下零售商,同時又在線上歷經多年探索。正是這個原因,讓國美的共享零售從零售(人、貨、場重構)和商業模式(互聯網上的開放、共享)兩個維度展開。對于諸多線下零售商來說,國美的這種探索具有很強的意義,因為境遇更相似。
當然,這些XX零售也有共同點,那就是零售的本質沒有變,都是為了去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強用戶體驗;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以人為中心”,都是試圖去重構人、貨、場,去圍繞增強用戶體驗這個核心,只不過大家都有側重罷了。
所以,一切事物都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這些紛繁復雜的名詞和概念,更應該看到的是在這一場由用戶需求和技術變革所引發的零售業革命的熱潮中,無論是線上的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還是線下的國美,都在積極地重新思考,擁抱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