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互聯網行業最大的新聞莫過于阿里巴巴以95億美元完成對餓了么的全資收購。對此,餓了么老對手美團外賣回應稱,“感謝老朋友的多年相伴,歡迎新同學的如約到場,初次見面請多關照。中國外賣市場規模已突破3000億元,全球領先。這是雙方多年努力,在競爭中改善用戶體驗做大行業的共贏結果。風物長宜放眼量,世界上沒什么事是一單外賣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兩單�!�
從這種回應里可以看到,現在,王興很淡定,也許他心里也有不少感嘆。因為阿里巴巴全資收購餓了么,恰恰證明了美團的戰略是成功的,這種收購是不得已而為之,而收購之后也將復制美團所走過的路。
馬云很生氣,王興很淡定
從收購的金額可以看到,阿里巴巴很焦慮。95億美元的數字意味著,馬云用近乎翻倍的價格,買下的是在外賣市場上尚不占絕對優勢,且資金缺口極大的公司。上輪融資完成后,餓了么僅估值50到60億美元,半年前的百度外賣加糯米并入餓了嗎也不到10億美元。
事實上,在餓了么在收購百度外賣后,并未取得預期的效果。據媒體報道,餓了么和百度外賣的融合遇到了很多問題,出現了代理商聲討、配送員停擺、用戶流失等危機,百度外賣在外賣市場的市場份額則一路下跌。Questmobile公布的2017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年度報告顯示,美團外賣是新安裝整體情況(活躍數、轉化率、留存率)最好的獨立APP。最近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8)》顯示,美團外賣的國內市場份額為62%,位列行業第一,這些都反映出了美團和餓了么在外賣市場的實力對比。
所以,阿里巴巴為何最終全資收購餓了么,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餓了么在收購百度外賣后,沒有成功抵擋住美團的兇猛攻勢,不得已,阿里巴巴必須親自上陣。
而且,從收購的價格來看,也證明了外賣市場的重要性,這簡直是從側面印證了美團的價值!因為,餓了么只做到家的外賣業務都值這么多錢,那么涵蓋到店、到家、旅行、出行的美團估值只有300億美元,實在是有大大的提升空間,王興絕對是要高興地笑出聲來了!
餓了么和美團,為何命運如此天壤之別?
時間倒回到幾年前,餓了么和美團,張旭豪和王興,還都是在外賣市場平起平坐的對手。但是現在,一個被阿里巴巴收購,鐵定是拿了錢出局;另一個則立足外賣,不斷向外擴張自己的邊界,正在構建起一個龐大的人連接服務的帝國。
為何命運如此天壤之別?我認為,秘密就在于現在的互聯網行業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單純的局限在一個領域的垂直公司是沒有前途的,只有像美團這樣連接了眾多第三方資源的超級平臺才能生存。
餓了么的戰略是聚焦外賣業務,按照張旭豪的觀點是“重度垂直一定要圍繞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張旭豪眼睜睜看著美團不斷擴展自己的邊界,后來,估計張旭豪也有多元化的念頭時,已經晚了,因為阿里巴巴入股了餓了么,阿里巴巴自己有到家業務的口碑,餓了么已經無法像美團那樣游刃有余地擴張了。
美團則基于外賣業務,不斷通過鏈接第三方資源向外擴張,從到家擴張到到店,再到針對餐飲企業的全鏈條服務,然后將服務餐飲行業的經驗和能力,復制到酒店、旅游、電影、門票、出行等諸多領域,在擴張中不斷構筑起深深的壁壘和護城河。
知名投資人、今日資本的徐新曾經提出過一個“超級平臺”的理論,她認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沒有了區域地頭蛇,所有競爭都是全國性戰役,所有生意都集中在手機APP上,而且消費者越來越懶。在用戶訪談中,徐新發現了一個殘酷的事實:用戶主動下載APP不超過20個,如果你不能成為這20個APP之一,你的獲客成本會非常高,最后只能出局。
換句話說,這個新的時代,互聯網企業要么做大,要么出局,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外賣市場如此,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移動支付等等,無不是如此。
有意思的是,阿里巴巴全資收購餓了么后的做法,也是復制美團的路徑。在阿里巴巴CEO張勇的內部信中說,“餓了么領先的外賣服務將與口碑的到店服務一起,為阿里生態拓展全新的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笨吹搅税�,阿里全資收購餓了么,所希望構建的,也是類似美團點評一樣,建立一個本地生活服務的帝國。
這又一次印證了美團的擴張路徑是正確的。
滴滴與美團是否會上演同樣的故事?
外賣市場的競爭翻開了新的篇章,在出行領域,類似的故事也在上演。
滴滴和美團打車最近在上海打得熱火朝天,這兩個公司,一個是聚焦出行領域的垂直公司,一個是做吃喝玩樂行的一站式服務公司。這種出身,決定了從一開始這種競爭是不對等的,出行是滴滴的命,而對于美團來說,則只是龐大本地生活服務的一部分。
阿里巴巴參謀長曾鳴認為,互聯網公司的模式可以統統歸為網絡協同或者數據智能,如果占其一,就可以實現單輪突破,如果兩個都占據,將能實現雙輪突破,形成爆破態勢。網絡協同可以認為是“互聯網”,關鍵詞是連接,當你連接的供需方越多,網絡協同的規模越大;數據智能可以認為是“人工智能”,關鍵詞是精準,當使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時,供需雙方可以快速、精準匹配。
這和徐新的超級平臺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對于美團來說,圍繞吃喝玩樂行連接了越來越多的第三方資源,更重要的是,這些連接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指數級的增加,因為他們彼此之間是能夠產生協同效應的。例如,美團打車的“打車”功能,可以讓用戶在美團搜索本地餐飲商戶信息時,可以直接通過商家主頁面的“打車”入口,跳轉到打車服務,不用再手動輸入起始地址,這就是一種協同。同樣,美團點評在為一個餐飲商家和一個牙科診所、一個美甲店提供開業選址、收銀、外賣、營銷運營等服務時,內核其實并無不同。這種協同效應帶來的競爭力是很可怕的,如果再加上數據智能,美團的超級平臺將更具有很強的殺傷力。
從這個角度來看,滴滴做外賣的思路是對的,因為單純的出行很難有競爭壁壘,只是外賣市場已經格局已定,留給滴滴的時間不多了。
這個時代,再無什么小而美和重度垂直,要么像美團那樣成為超級平臺,要么像餓了么被巨頭并購,除此之外,別無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