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了一年多的新零售,不乏缺少仍然對新零售毫無概念的人,到底新零售跟傳統零售有什么區別呢?
在新零售還沒完形成清晰的認識之前,很多零售行業人士對此或稱贊或批評。阿里研究院曾在《新零售研究報告》對外界關心的新零售概念和方法論,首次進行了系統化的解讀。區別與以往任何一次零售變革,新零售將通過數據與商業邏輯的深度結合,真正實現消費方式逆向牽引生產變革。新零售核心是重構,產生全新的商業業態。不是簡單現有的零售場景和業態的相加。
簡單而言,新零售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形態,其核心價值是將最大程度地提升全社會流通零售業運轉效率。具體而言,新零售是以消費者為中心,在人、商品與服務、供應鏈等各個環節數字化的基礎上,通過數據流動串聯各個消費場景,包括智能手機、移動終端、電腦、實體賣場及未來可實現的新通路等,利用數字化技術實現實體與虛擬零售供應鏈、交易交付鏈、服務鏈的全面融合,提供給消費者覆蓋全渠道的無縫消費體驗,以物流配送部分替代實體交付形式為特點的高效普惠型泛零售業態。
通過對新零售的概念進行解讀們其實不難看出,傳統零售與新零售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數據的智能。阿里云新零售事業部總經理俞天寶的觀點是:新零售與傳統零售的最大差異可能不在表面,而是互聯網生產范式的運用和數據智能。例如從從盒馬鮮生到智慧門店,一系列“新零售”的嘗試正給消費者帶去全新的體驗。但“新零售”關乎的不僅僅只是這些前端的變化。
走向“新零售”,不少商家首先面對的是技術挑戰。商家的常態情況是基礎能力薄弱,包括物流到支付的能力不夠、內部數據整合力度不夠等,影響到線上線下“三通”即商品數據、會員數據、服務數據打通。
商品通
不管是線上電商還是線下實體店,所有的品牌商都花費巨額的營銷投入,只為了將消費者吸引到自己的貨架前。雙十一在即,線上電商會涌來大量的顧客,但往往出現的結局是電商平臺斷貨了;另外一個場景是品牌商線下的實體店很多時候會發現門店缺少顧客需要的貨品尺碼或顏色。其實,品牌商真的不是因為缺貨,只是電商平臺與線下實體店都是獨立運營,是兩個不一樣的戰場。
當品牌商沒辦法做到后臺供應鏈打通線上線下庫存,消費者最終獲取的時效和體驗都會降低,同事伴隨更高的物流成本。這就是很多商家采用全渠道的方式-線上下單、線下提貨。提升顧客轉化率和庫存軸轉率。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是不會在意通過何種渠道下單,他們只在乎要不要買這個商品。這就是所謂的“商品通”。
服務通
商品做到線上線下打通,那么緊接著就是服務的問題了。目前很多銷售的目標追求知識將商品銷售出去,但是有很多商品,特別是大件的電器、家居或者貴重的商品,有沒有很好的后續服務,能夠很大程度上影響消費者的決策。店鋪里的那么多收藏和瀏覽,為何沒有成交?很大一部分就是對于后續服務的不確定性。
服務本身既影響我們是否能夠讓消費者在購買一個商品的時候下定決心,提高轉化,又可以導致消費者是不是在實現第一次成功營銷轉化之后,才能夠持續讓他貢獻對于品牌所產生的價值,而這大部分情況下要依賴于品牌和在當地能夠提供服務的經銷商和社會化的服務商形成合作。這是為什么服務通會成為一個非常關鍵的要素。
會員通
我們很經常看到很多品牌商旗艦店的粉絲數高達幾十萬,甚至更多。但是大家并不知道,很多大品牌,在中國整個活躍會員數一年也不過就是100多萬。一方面,這是因為線上獲取會員相對容易。而另一方面,卻很少有品牌能供充分利用好這么龐大的會員資源。
原因很簡單,很多歷史悠久的大品牌有專屬自己的線下會員管理團隊,但這是與電商獨立分開的會員,在會員管理上形成了割裂,線上有大量會員資源,而線下在會員運營和會員服務方面更具優勢。想要做到會員通,就必須要求商家利用線上快速和精準的獲取大量會員信息。然后通過CRM系統解決方案,打通會員數據,讓消費者體驗到線下和線上完全一致無縫式會員權益和服務,甚至通過分析數據,提供更加針對性的服務,從而提高消費者對于品牌的黏度和忠誠度。
新零售的五大特征
互聯網時代,傳統零售行業受到了電商互聯網的沖擊。未來,線下與線上零售將深度結合,再加現代物流,服務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創新技術,構成未來新零售的概念。純電商的時代很快將結束,純零售的形式也將被打破,新零售將引領未來全新的商業模式。
渠道一體化
渠道一體化是新零售的首要特征,真正是新零售應該是網店、微店、實體店、加盟店等多種線上線下渠道的全面打通,商品、庫存、會員、服務等環節皆貫穿為一個整體,實現數據深度融合。
數字化&智能化
新零售是數字化&智能化的,企業與商家應通過技術與硬件重構零售賣場空間,進行門店數字化與智能化改造終端,其一是依托IT技術,顧客、商品、營銷、交易4個環節完成運營數字化。其二是店鋪以物聯網進行智能化,應用智能貨架與智能硬件(POS、觸屏、3D試衣鏡等)延展店鋪時空,構建豐富多樣的全新零售場景。
新型店鋪
“新零售”時代的門店和傳統的門店是不同的,門店不僅僅是售賣的功能,更應富有體驗的功能,同時會是社交、教育的場所,還有門店不僅僅是商品的陳列,更多的是商品多元化的展示。
線上訂單超過線下訂單
當前線上交易總額始終占著社會消費總額雖不足20%,然而占比一直在快速增長、在新零售時代,更多科技產品的更多將應用在零售場景中,企業在線上與顧客建立連接,比如APP、線上商城的使用可以擴大店鋪的幅員,同時會培養顧客的線上購物習慣,隨后線上訂單必然將會超過線下訂單。
去庫存
未來的零售一個方向是通過系統、物流將各地倉庫,包括保稅區甚至海外倉連接起來,完成庫存共享,改變傳統門店大量鋪陳與囤積商品現狀,引導顧客線下體驗,線上購買,實現門店去庫存;另一個方向是消費從消費需求出發,倒推至商品生產,零售企業按需備貨,供應鏈按需生產,真正實現零售去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