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專欄:最近不知不覺買了許多付費會員,會員從免費時代又再次走到收費時代。當下各種付費會員開展得如火如荼,得到了一些人的青睞。
會員時代開始之初,許多會員是收費的。記得當時倉儲式大賣場開業,只有會員才能享受超低的價格。當時的付費會員,最大的好處是能購買到更低價格的商品,除此之外,其他的權益寥若星辰、乏善可陳。付費會員的權益單一,在免費會員的沖擊下,立即被擊得潰不成軍,節節敗退之后,付費會員幾乎了無蹤影。
1
時代發展,輾轉變遷后,付費會員再次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各大零售商、相關產業都推出了付費會員,會員權益得到了提高。
一是享受會員價。京東的PLUS、天貓的88VIP等,都能以更低的價格購買。最初的付費會員權益,在一些零售商那里得到了保留和發揚。
二是費用的減免。線上購物推出了會員免運費的政策。比如,加入亞馬遜的prime,跨境購物滿200元就可以免郵費,這是亞馬遜會員最大亮點和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周圍許多朋友都是亞馬遜的會員,可隨意地跨境購買。京東的會員,每月可享受5張免郵券,這能提高會員的購物頻率。還有外賣等平臺,加入會員后,每月發放一定數量的紅包,用于購買抵減。
三是用增值服務擴大會員的內涵與外延。這是付費會員最大放異彩的地方,不僅能體現各大企業的實力,還能看出資源整合的能力。視頻類的會員,像優酷、愛奇藝等,大都可以提前追看熱劇,還能看自制綜藝和劇目,一些精典劇目只有會員才能觀看,這無疑把會員的內涵挖潛到極致。還有的進行異業聯盟,如優酷與天貓合作,愛奇藝與京東合作,騰訊與亞馬遜合作,增加彼此的會員含金量,互作盟友,各取所需,這讓收費會員的外延變得更加廣闊。
本身擁有眾多資源的企業,一面向外部尋求合作,一面又把自己的資源整合到極致。天貓的會員,能在蝦米聽音樂、在優酷看視頻,去餓了么點餐,到淘票票看電影,一張會員卡可實現多項功用,更凸顯了會員的價值。蘇寧的會員,不光有返利、免郵券,還能享受PP影視會員、PP體育會員、家電清洗保養、3張觀賽券、5000本電子書免費閱讀,蘇寧把系統內的資源整合優化,讓會員價值得到最大化的體現。
2
各大零售商和相關產業都使出了渾身解數發展自己的會員,不惜整合各類資源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有的企業計算了收益支出比,發現會員享有權益的金額已遠遠大于會員的費用,盡管如此,為何各相關企業仍樂此不疲賣力地推銷付費會員呢?
一、未來是得會員得天下的時代。
新一輪的付費會員代表了顧客與企業之間的親密度、互動率和粘性。免費時代的會員,僅實現了顧客資料的收集和簡單聯絡,雙方沒有更深層次的溝通。許多顧客的錢包里裝著各大零售商發放的會員卡片,讓錢包變得飽滿鼓脹,但會員卡的功用小,眾多的免費會員卡漸漸成了雞肋。消費者對免費會員漸失興趣,會員的功用在喪失。
付費會員時代的到來,擴大了會員的功用。亞馬遜的付費會員開始較早,2005年推出了prime,現已積累了可觀的會員人數,4月份,CEO杰夫.貝佐斯公布全球prime會員已突破1億人。京東會員也達千萬人以上。
盒馬推出“盒區生活卡”,僅三天就有60萬名顧客領取了卡片。顧客對會員的接受度越來越高。
付費會員,意味著在會員期內會頻繁光顧,這是培養消費習慣的大好時機。當消費習慣漸漸養成后,會員最有可能轉化為忠實顧客。培養忠實顧客,這對零售商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身邊有一些人是京東會員,為了享受優惠政策,只要有購物需求就去光顧京東,付費會員制提升了消費者與商家的粘性。
未來,誰的付費會員多,誰的忠實消費者就多,誰就能擁有更大的話語權。這也是各企業蜂擁集結到付費會員的原因之一。
二、付費制會員讓顧客特征更加鮮明
據京東公布的一項數據,PLUS在籍會員超1000萬,35歲以下占65%,89%以上有本科學歷,60%在一二線城市——高學歷、高線城市、年輕化,兩高一低的特征讓京東的顧客畫像更加清晰,這部分人群的消費習慣、消費需求,未來也會是京東重要的研究對象。
三、會員費用也不可小覷
會員費用從幾十到幾百元不等,大多是一年的時限,超過期限還要再次購買。動態的付費會員管理,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會員價值,才能讓會員在下一年繼續購買。因此各大企業使出渾身解數,一面讓會員增值,一面賣力宣傳吸納更多的付費會員。
隨著會員規模的壯大,會員收益也將是一筆巨大的收入。像亞馬遜上億人次、京東超千萬的會員數量,再對照他們的會員收費標準,可大體估算出會員收入,怎么看都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收入。
據愛奇藝公布的三季度數據,愛奇藝會員達到了8070萬,會員收入29億元,這是愛奇藝上市以來會員收入首次超過廣告收入。愛奇藝的營收模式,未來可能會成為一個范例:提供增值服務,吸引付費會員,會員付費達到一定規模后,促進服務的提升。
四、低門檻的準入
為了吸引消費者購買會員,許多零售商都推出“嘗鮮”政策,比如,京東、亞馬遜、蘇寧是30天免費試用期,30天后再決定是否購買。因為沒有數據,無法看出免費到收費的轉化率有多少,但試用后成為收費會員的機率要大得多。企業們也很篤定,希望顧客試用,這像在賣場里做“試吃”活動,嘗過的顧客,購買積極性會高許多。
3
會員收費正進行得熱火朝天,份額之爭在所難免。對同一類別的付費會員,許多人一般只選擇一種,如:視頻類,購買了愛奇藝,可能就不購買優酷、騰訊;線上電商,購買了天貓,可能就不購買京東;外賣類,購買了美團,可能就不購買餓了么……人們愿意付出的費用有限,這加劇了同類別的會員競爭,會員的爭奪日趨白熱化。
在這股付費會員爭奪戰中,線上的企業首當其沖,鮮有線下企業的身影。2017年10月,銀泰推出了百貨業的第一張付款會員卡,到了2018年8月,會員已發展到100萬人,銀泰成了百貨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當年第三方支付大舉進入線下的時候,銀泰也是較早合作的商家之一。其他如沃爾瑪山姆會員店、麥德龍的付費會員由來已久,除此之外,鮮見其他實體零售商的身影。
付費會員爭奪過后,可以想見,許多顧客都會成為某些零售商的專屬,這預示著顧客會增加進店的機率,與其對應,也會減少光顧其他零售商的次數。
實體零售商在這輪付費會員熱潮中,究竟要何去何從,是坐看風云、任云卷云舒,還是積極進取,分得一塊付費會員的蛋糕?顯然積極進取更有機會。但要想讓消費者愿意付費購買會員,需要具備相應的實力。付費會員像是一塊試金石,能測試出哪些顧客是真愛,在顧客付出“真愛”之前,你得具備他們所需要的魅力。
魅力之一,零售本質的堅守。
商品與服務,這是永遠無法更改的圓心,也是零售經營最為重要的地方。如果沒有好的商品與服務,不管會員價格如何優惠,都不可能讓消費者買單。這需要零售商提供給消費者他們需要的、認可的會員價值。
魅力之二,會員的增值能力。
實體門店會員的增值,一是可聯合不同類型的實體店共同促銷,比如百貨店與咖啡店、影院結盟;購物中心與餐飲店結盟,利用雙方的影響力,實現會員的增值;二是整合集團內的資源,給予優惠,實現共同發展;三是利用自身的優勢,盡可能地為消費者提供便利與優惠,如:一個月內提供幾次免費送貨上門的服務,為顧客免費洗衣,或者購物有返利,積分可雙倍等等。
小結:
雖然付費會員的好處多,但也必須具備開設付費會員的實力。如果只看到付費會員帶來的益處,而不顧自身實力,盲目吸納付費會員,不但不能連接到消費者,還會適得其反,畢竟讓消費者掏錢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孔子強調“和而不同”。在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的前提下,同樣要保持自己的特色與獨到之處,就算都是付費會員,與他人有區別才能更有含“金”量,才有脫穎而出的機會。其實想想,各種事情都是如此,盲止跟隨風,盲目求同,只會丟了自己、忘了本真。
(文/聯商專欄作者柳二白,圖片/陳新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網立場)
- 該帖于 2018/12/11 18:19: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