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專欄:我家樓下的生鮮店又倒閉了。一年多前,它開業的時候,我就估計到距離關門不遠,我絕對不是惡意的揣測和詛咒。我不希望它倒閉。
當然,從歷史的角度看。所有的店鋪都會倒閉的。不管是沃爾瑪,家樂福。還是淘寶,天貓,京東。我父親今年八十八歲,都沒有見過八十多年的老店,所以那些做百年企業的鬼話,開百年老店的鬼話,我從來都是聽聽算了。中國哪個店算真正百年老店?
最近有個汽車叫寶沃。據說在國外停產都幾十年了。中國人把它收購了。就是收購人家的牌子。算不算老店呢?
我不是魯迅,魯迅都講說真話都沒人愛聽。所以我說話,有愿意聽的就聽下,有不愿意聽的,就如這家倒閉超市的老板這貨,權當我放了個屁唄。
我對這家生鮮便利店的預測為什么會這么準確呢?我不是預言家。我只是看到了一些硬傷,是很多生鮮便利店所共有的。
就拿我們家樓下這家生鮮便利店來說吧!位置不能說不好。就在地鐵口附近十字路口,不僅地鐵,附近還有十來趟公交車站。背后是數萬人的小區。
店面門頭寬大。里邊有足夠的進深和面積。其大概在240平方米左右。這個面積做生鮮便利店是非常理想的。
老板不可謂敬業,整天在店里坐著呢。這是創業開小店很重要的因素,沒有龐大的體系管理運作的時候,老板一定要親歷親為。
但為什么從他開業的時候,我就給他倒計時呢?
一,這家店里的基本商品規劃就是錯的。
生鮮占據了80%以上的面積。包裝食品只有兩三排貨架。而且非常不全。非食品幾乎是沒有的。
為什么說這樣的商品規劃是錯的呢?
生鮮食品是高頻剛需不假,但是生鮮食品是很難賺到錢的。為了和周圍的菜市場競爭。為了吸引更多的顧客到店。他的蔬菜水果都賣的很便宜。誰來做也都是這個道理。
但是生鮮食品賣得這么便宜。靠什么去支持高昂的房租和人工呢?要靠包裝食品和非食品產生的利潤。
對于我們做超市的來講。生鮮食品是用來打沖鋒的。食品和包裝食品才是用來占領陣地,打掃戰場的。
如果連這個道理都不懂,一味地擴大生鮮食品的銷售面積。減少包裝食品和非食品,其結果就是自尋死路。
這是很多生鮮便利店犯的共同的錯誤。以為單靠生鮮的銷售和毛利,就可以支撐整個店面的運作。這是很幼稚的想法。除非個別特殊地段和人群。在大多數地段和人群這樣的店鋪是沒有生路的。
僅有兩排貨架包裝食品也不好好進貨和保持商品的庫存充足。我經常在那里,什么都買不到。就像老干媽,紅油腐乳。午餐肉罐頭,包裝好的葡萄干等休閑食品。我都買不到。
也就是說對于我一個顧客來講,我只能買他不賺錢的東西水果蔬菜。他賺錢的東西我都買不到,也沒有賣。
二,老板根本不知道該賺誰的錢。
因為別的商品沒有,我只能在下班的時候從他門口經過,進去買一點蔬菜水果。但是我發現,我也很難買到像樣的蔬菜水果。有一次我在店里碰到了老板,我說老板我給你提點意見。
“你早上進貨來的蔬菜水果是新鮮的,但是請你不要全上到貨架上。你全上到貨架上都是早上撿便宜的大爺大媽買走了。我們這些真正愿意花錢的雙職工。下班的時候來全是打蔫的蔬菜水果,買不到像樣的東西。”“你是不是應該給下午才能來購物的雙職工留一點新鮮的蔬菜水果?”
老板聽了一句話都沒說。當然,也沒有按照我的說法去做。
在過去的十多年里。有很多企業家花錢聽我瞎說,買頭等艙請我去看他的超市。我干嘛和這個不相干的老小老板說話?
我不是良心發現。就是因為這家店實在離我家太近了,太方便了,我只是害怕這家店倒閉了。我不好就近買菜。所以主動的給人家老板講了一下。我都沒敢講,蔬菜、水果進店先要分級分揀再上柜。我只是希望人家給我們這些下午下班匆匆忙購物的雙職工顧客留一點新鮮蔬菜水果,他都不愿意做。
這種傻老板拿幾十萬出來不是給社會GDP做貢獻,就是給房東做貢獻。這樣做生意不等著死,等著什么呢?
但是這個社會傻子太多了。所以多數時間我懶得跟他們講話。
就是這個店鋪的位置,幾年前就倒閉了一家超市。現在不遠的另一條街道上。不到四個月的時間里,不到200米的距離上,又一氣開出了三家生鮮便利店,家家門可羅雀。就連我的這個寫字樓的下邊,都開了一家水果店。陜西話說:瓜慫么!開水果店要能賺錢,誰還去當考公務員啊?這么個破寫字樓,誰在樓下買水果呀?
我寫文章也好,說話也好,做咨詢也好,只是給那些愿意聽的人來聽的。對于那些不愿意聽的人,你又沒給我掏錢,你關張倒閉,與我何干?
只是樓下這家店的倒閉了。實在是對我的生活有些影響。今天又閑,才羅羅嗦嗦說這么幾句,愿有心的人能聽進去。
(作者:納爾森(香港)商業管理有限公司 張青山)
- 該帖于 2019/7/17 15:3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