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公眾號時尚商業daily消息,日本高端百貨伊勢丹美妝專賣店Isetan Beauty昨日發布聲明宣布,受品牌戰略調整和重新布局影響,其位于上海靜安大悅城內的中國首店將于9月22日停止營業,并提醒消費者盡快使用剩余的Isetan Beauty會員積分。
近幾年隨著實體店消費低迷、行業競爭尤其是美妝護膚品行業競爭壓力大以及電商崛起等因素,外資零售品牌如走馬燈似的來來去去,再加上以優衣庫為代表的品牌以相對低價、質量尚可的優勢分化了百貨業的客群,傳統百貨業也是舉步維艱。
這并非伊勢丹第一次停業。早在十一年前,三越伊勢丹(JP-3099)就關掉了來華開設的第一家店——上海華亭伊勢丹。而當時伴隨著華亭伊勢丹關店歇業的則是連續5年下降的銷售額、越來越少的客流、知名品牌不斷撤柜以及顧客的抱怨。當然,不夠接地氣、不夠中國化也是原因之一。
伊勢丹美妝專賣店Isetan Beauty誕生于國內百貨業滑坡、購物中心成為潮流、零售業尋求轉型的大潮下,于2015年12月在上海大悅城試營業。“showroom”場景化是這次改變的方向,伊勢丹將優勢品類分拆出來,單獨開設一家美妝集成店。聯商網曾報道,這家新業態專賣店被伊勢丹視為尋求新增長點的嘗試,在中國屬于首次嘗試,但在日本,Isetan Beauty已有15間店。
Isetan Beauty占地約800平方米,約100個美妝品牌,其中既有雅詩蘭黛、蘭蔻、資生堂等知名度較高的大牌,也有新興的小眾品牌如瑰柏翠,考慮到了年輕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此外還提供日式美甲美睫服務,增強顧客停留時間,同時還有一個綠色餐吧提供簡餐,可供購物者休憩。相比同樣作為美妝綜合店的絲芙蘭,Isetan Beauty在用戶粘性上下足了功夫,盡可能多的場景將消費者留在店內。此外,還有眾多美容儀器可供體驗。
可以說,Isetan Beauty在對標絲芙蘭等成熟美妝集成店的同時,還做到了一定創新,最初被寄予厚望。但36氪搜索美團發現,消費者對這家集成店的評價兩極分化,優點是品牌眾多,缺點則集中在相比專柜沒有價格優勢、營業員素質不一、供應鏈管理失范等。一位顧客提到:“原本線上購物、線下自提非常方便,但在Isetan Beauty線上預訂的產品,到了門店,卻不止一次出現到貨不及時問題。”原本的線上線下聯動銷售模式形同虛設。
據聯商網報道,三越伊勢丹集團社長大西洋在2016年曾經提到,對于傳統百貨業而言,除了品類殺手、精品店、集合店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導購員。導購員是最能夠搜集顧客信息的情報員,是百貨店的尖兵,但他們歸屬于供應商管理,供應鏈環節出現什么問題,如何應對,百貨店束手無策,導致賣場營銷管理能力越來越低。
而供應鏈問題導致的消費者購物體驗差,直到2018年依然存在。
此外,36氪發現周邊2公里范圍內約有三家絲芙蘭,資生堂、雅詩蘭黛、蘭蔻等品牌專柜約有9家,同業競爭壓力大。面對電商渠道的沖擊,三越伊勢丹于2018年9月入駐京東,但似乎也未掀起水花。
在日本國內,三越伊勢丹的轉型同樣不順。
如今的三越伊勢丹,在2008年由原三越百貨、伊勢丹百貨整合而來,整合后的三越伊勢丹在公司運營、人力管理上曾多次傳出不和的聲音。在管理上,思維老化,拒絕創新。到2018年,三越伊勢丹在3月份發布決算報告,2017年度純利潤虧損9.6億日元。同樣在這個月,位于日本千葉縣的伊勢丹松戶店關閉。
(來源:36氪 作者:鄒黃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