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九銀十”熱潮即將席卷而來時,8月份商業地產市場中新購物中心供應迎來暴風雨前的寧靜。
據聯商網&搜鋪網商業研究中心統計,8月全國新開業各類商業項目21個(不含專業市場、游樂園、酒店及寫字樓裙房,且商業面積≥2萬㎡),且多以中小體量為主,新增商業體量228.74萬方,平均商業體量10.89萬方。
此外,諸如廣州宜家新天河商場、麥德龍重慶沙坪壩商場、鄭州宜家商場、商業建筑面積1萬方的深圳港鐵頌薈TIA Mall等項目也已開業。
一、開業量維持在近五年的基礎水平線上
8月份新開21個商業項目的數量,基本在近五年的基礎水平線上,尤其是2016年至2019年8月份的開業量都在20-25的區間內。
從同比增減度角度看,剔除2015年(2014年8月無數據參照,故以0%標備,無參考意義),近五年中僅一年的開業數量是同比增長的,即2019年同比上漲了5%,2016年至2018年三年連續下滑,且下滑幅度均在10%左右。
二、華東地區開業數量依舊第一
雖然整體開業量不高,但華東作為經濟發達、人口密集、消費力強的區域,仍然以7個開業量笑傲區域榜首;華南重新拿回次席,且改變了以往依靠廣東一省力量的格局,香港8月也有2個項目開業,廣西也有1個項目入市;西南地區云貴川三省表現均衡,各有1個項目開業;華中、東北各有2個項目開業;華北依靠存量物業北京新辰里購物中心避免了“剃光頭”的尷尬,西北僅新疆1個項目開業。
從城市上看,8月開業數量在2個及其以上的城市僅杭州和香港,其中杭州開出的濱江映創城為存量改造物業,面積有限,且為試營業。
而香港8月兩個項目知名度較高,新世界發展旗下的K11 MUSEA體量可觀,是集團重點打造的旗艦型項目,被鄭志剛評價為“K11成立至今最引以為傲的項目”,整個項目云集100多家國際一級品牌,不乏亞洲首店和大中華首店,諸如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旗下的設計商店MoMA Design Store大中華首店、英國皇室御用品牌Fortnum & Mason首家海外店鋪、全港首間概念店Alexander McQueen等等。
香港另一個新開的東薈城名店倉屬于項目的擴建部分,增加了近一倍的零售面積,是恒隆地產、恒地、新世界發展、新鴻基地產、太古地產幾個巨頭共同打造的,擴建完成后,整個項目面積達80萬平方尺(約合8.88萬㎡),云集了150個國際知名品牌,像Versace、Ermenegildo Zegna、ba&sh、Gap和Superdry等都是新入品牌。
三、多以中小體量為主
從體量角度看,8月新開的商業項目中,多以中小體量為主,2至5萬方(含2萬方,不含5萬方)最多,占比約38%;規模在10至15萬方(含10萬方,不含15萬方)占比約24%;5至10萬方(含5萬方,不含10萬方)占比同約19%;15萬方以上的商業項目同樣占比約19%。
前幾年一些開發商不愿意提及的“社區類商業”,近幾年發展迅速,走到消費者身邊、搶奪“最后一公里商業”已然是資本市場的又一個角逐點。越來越小的門店,避免了過高的拿地成本、場地租金帶來的壓力,卻能滿足周邊社區居民基本的生活需求,便捷消費帶來的優勢讓不少房企看到了希望
與此同時,10萬方左右的一站式、綜合性購物中心仍然保持穩定,在城市中心化概念日益減弱的情況下,商業地產開發商需要有一定規模性的商業項目搶占城市副中心,而且區域類購物中心不僅能服務好區域顧客,在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快速鋪開的形勢下,也能吸引城市其他區域消費者。
從開發企業背景上看,萬達、華潤置地、恒隆地產、寶龍商業、新世界發展、保利置業等全國性開發集團均有項目入市。
9月開始,商業地產市場開始逐漸放量,不少優質項目也將入市,諸如重慶來福士購物中心(截止發稿已經開業)、濟南華潤萬象城、龍湖上海華涇天街、興安盟萬達廣場等。
(來源:聯商網&搜鋪網商業研究中心 陳寧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