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生鮮店最開始是因為很多小區離菜市場遠,才有了生存空間。但是隨著生鮮行業不斷的升級,社區生鮮店也在不斷升級,除了質優價廉的商品,更為顧客提供了便捷的服務。就因為這種便利性,即使店里的蔬菜一般比菜市場要略貴一些,顧客也可以接受,而且社區生鮮店還會針對會員做一系列的儲值、促銷、送貨上門的服務,這是傳統的菜場不能滿足的。
一家成功的社區生鮮店,除了便捷的服務,更重要的是離不開以下三點:
1,牢牢把握核心顧客群體需求,社區生鮮店的目標顧客不是去菜市場的阿姨,而是上班一族,這些人晚上下班后回家,希望吃上自己做的飯菜,過上正常的生活,他們很忙,所以很多菜都是加工好,洗好,打包好,就是方便這些人選購,不用洗菜,也節省了做飯的時間。
因為提供了更加多的服務,價格自然就貴些,而這些人本身在買菜時對價格是非敏感型顧客,才讓老板有足夠的毛利分攤比菜市場更貴的固定成本。
2,更加靈活的經營方式,不放棄主流的買菜群體。這些人對價格敏感,老板會經常利用一款產品特價,吸引阿姨們的目光,比如我媽經常買的菜苔,就是屬于他們的引流產品,有人氣了,會帶動店里其他產品的銷售,比如廚房調味品,引流產品也許不賺錢,但是對于調味品是有無差別的需求,在哪里買都一樣。
對非目標顧客的策略是,利用蔬菜引流,帶動其他標準商品的銷售。
3,要更加精致,無論是蔬菜本身,包裝,裝修環境和服務態度,都要往高處走,而不是向菜市場看齊,不跟菜市場比蔬菜的數量,而是強調每種蔬菜的精挑細選,不比價格,而是承諾蔬菜的無公害,只有這樣,才能讓忙碌的而又注重生活品質的上班族產生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