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已成全球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2018年末,中國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達到了2.49億,“銀發經濟”成為潛在的風口。
過去,“認知不足”、“購買能力低”、“只注重價格”等是對老年消費群體的普遍定義。但隨著消費升級,國民素質的普遍提高,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月收入超過萬元的老年人高達1800萬人次,早在2015年,老年人市場規模已經突破萬億元。
在藍獅農業品牌營銷機構劉一辰看來,通過“四口模式”抓住老年人市場,對于農業企業,不失為應對競爭,成就品牌的一條捷徑。
足力健因為專做老人鞋,年收入規模超過30億元,成為做專屬市場的典范。
從農業產業看,大多企業仍簡單停留在做品類的階段,對于老年人市場洞察,固執地認為老年人是低價市場。事實上,老年消費者已經由買便宜向買好品質過渡,價格已經不再是營銷購買的最主要因素,質量好的產品更受老年人喜愛。因此,打造具有“適口性”的農產品,對于農產品升級營銷,意義重大。
品質要適口,品牌則要照顧老年人胸口。容易感受到孤獨、缺少陪伴是老人群的主要特點之一,農產品要想贏銷,應從情感入手,抓住老年消費者的心理,可以定期為老年消費者提供福利,拉近品牌與老年消費者的距離,做一個有溫度的農產品品牌。
很多保健品之所以能大紅大紫,用的正是這種“心口”營銷原則,如果一個農產品,不僅適口,更能照顧心口,相信一定會在老年市場打開一片天地。
相來說,親友推薦為核心的口碑營銷更容易讓老年人買單。
從老年人的行動邏輯看,通常是以社區為中心活動群體,農企可以以小區為單位建社群圈,先做好小圈營銷,再利用熟人效應,打開周邊社區,讓更多的老年消費者了解到農產品,最終由農產品做成品牌。
目前,老年消費群體雖然已經開啟了網購大門,但對復雜的網購推廣活動并不都能充分掌握,需要通過線下市場的推廣,讓老年消費者了解更多線上活動。
另外,老年消費者大多數網購都是精確購物,需要通過線下活動的帶動,實現線下線上產量共同的提升。
結語:
在當前競爭同質化的背景下,做好“四口營銷”,不僅有利于農企的市場差異化,更有利于農產品真正從產品競爭過度到人本性品牌競爭,真正落實供給側改革,滿足美好生活時代!
作者簡介:
劉巖,字一辰,藍獅農業品牌策劃機構董事長,中國新農業三兄弟之一,農業品牌策劃專家。“農產品品牌記憶法”創立人,多年致力于中國農產品品牌策劃的研究和實踐,獨創了聚合企業戰略、品牌構建、產品線開發、品牌管理為一體的“品牌記憶法”,開創了中國農產品營銷的新視角,成為中國農產品品牌升級的創意引擎,著有大農業品牌系列圖書之《大米應該這樣賣》、《農企應該這樣干》。作者互動交流微信號:lanshi99;瀏覽更多精彩文章lanshiCH。
附件下載區: 鼠標左鍵單擊文件進行下載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