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年前,沒人認識馬云,其被稱作瘋子;現在沒人不認識馬云,其成了教父。
其的成功是一種戰略的成功,趨勢的成功,也是“未來”的成功。
一流企業做未來,二流企業做現在,所謂戰略,就是現在布好未來的局,在藍獅農業品牌營銷機構賈商看來,以下五種資源,都是事關戰略的資源,如果不加以重視,農企“現在愛答不理,未來必然追悔莫及”!
隨著中國走向世界,市場認知邏輯已經變成“越是國際的,越是中國的”。
明星:從鞏俐到章子怡,成了國際巨星,國內更加炙手可熱;產品:華為先在國際樹地位,后在國內贏銷量。
農食界的老干媽,為了鞏固自己的辣椒醬老大地位,不斷爆出在國外熱銷的新聞,甚至與衛衣混搭登上紐約時裝周,是一種典型的曲線救國,用國際認知資源做國內市場的案例。
農產品界目前用全球資源的很多,如國際有機認證,如出口國際市場,但普遍缺少將之化為認知資源的手段和方法,偏安一隅,不提煉,不傳播,小富即安,大連元態大米發現該問題,將歐盟認證化為“400”(歐盟有機大米認證檢查400余項目)品質符號,大量傳播,短短三四年,銷量從600萬變為近3億元,就是用好全球化認知資源做市場的典范,值得借鑒。
不是每個農企都有國際認知資源,但每個農企都一定有“國潮”價值資源。
國潮價值資源并不僅僅局限于故宮等特殊機構可用。2019年中秋,良品鋪子與敦煌聯手,推出了一款極具中國文化特色的月餅。在月餅的口味上,為了滿足80后和90后兩大主流消費人群,良品鋪子推出了麻薯、琥珀龍井、芋泥麻薯等全新口味的月餅,包裝與敦煌IP結合,用敦煌壁畫的色彩加上中秋團圓、嫦娥、玉兔等節日元素,讓人們感受到月餅背后的文化感,也提升了月餅的價值。
農產品立地頂天,每一個區域都有豐富的農耕文明,唯有深挖根,廣塑魂,借勢前行,而不是整天賣同質化的生態綠色,方可走得獨特,走進用戶靈魂。
會員化也即粉絲化資源同樣是農企知道,但從不曾真正重視過的。
一個銷售額數百萬乃至數千萬的農企,不知道自己產品賣給了誰,消費者為什么買自己產品是常態。
相反,市場化程度高的行業,如西貝,將自己的主要服務對象細分為四類:一是對品牌感興趣的消費者,二是愿意進店購買的消費者,三是已經點餐后的消費者,最后是對餐飲滿意的消費者。通過對粉絲細分,提高服務質量,從而實現了品牌市場的持續發展。
未來的市場一定不是經營產品,而是經營人,海底撈因為服務好,雖然不時有負面,然后火爆;換做缺少粉絲經營的農企試試,一個負面足可以將碩大的產業擊沉,因此,可以斷言,誰重視會員重視粉絲,建立良性的關系,誰未來就會如太陽般升起!
專屬化、定制化、個性化,提了很多年,很多農企也都有耳聞,可一做產品,依然是“自吹自擂”式產品。反觀熱銷的星巴克、喜茶等,都有隱藏菜單,消費者可根據自己的口味習慣,調配出最適合自己的飲品。甚至星巴克還會根據店鋪的地區特色,推出不同的飲品,例如,日本的星巴克獨有草莓蛋糕星冰樂、歐洲的星巴克獨有咸焦糖布朗尼熱巧克力等,在一個個性為王的時代,唯有細分,唯有真正讓不同的消費者買到不同配方、不同包裝、不同溝通的產品,農產品品牌才能真正滿足場景化、分享化時代的需求,走得更遠。
近幾年,隨著獲客成本直線上升,淘寶、京東等線上渠道開始不受待見。
一些農企開始更加堅定自己的線下渠道,如批發,如農貿,如專賣,線上渠道資源無論是店鋪還是社群,或者淺嘗輒止,或者開發后就任由其自生自滅。
相對農企的這種態度,線上企業做線下卻是不遺余力。盒馬鮮生作為阿里巴巴的成功生鮮商業模式,線上用社區團拼價格來吸引消費者,線下門店用自助式購物體驗來吸引消費者。在盒馬門店開通會員,可在app免費領取食材,而線上當日不可派送的商品,可在盒馬線下門店購買,做到線上與線下用戶互相引導,提高了品牌的市場占有率,也使盒馬鮮生成為一做全新的生活方式。
四十年前,外資從生活方式開始戰略布局國內市場,最終贏得了巨量利潤,同樣,農企雖然確實資本金少,面臨不小的生存壓力,但壓力再大,既然做了企業,就必須立足現在看未來,必須重視上述這些戰略性資源,只有今天你養他,明天這些戰略性資源才會最終反哺農企,讓農業真正進入主流,贏得利潤贏得明天!
作者簡介:
賈商,藍獅農業品牌策劃機構副董事長,中國新農業三兄弟之一,農業品牌策劃專家。17年來一直與品牌策劃運營不離不棄,其中八年推動農業領域 “農產品進城”運動,始終信奉“偉大的商業在商業外”,因在業界率先提出創意農業、美麗農業、互聯網農業等前瞻性觀念,獨創的“農業品牌生命體”、“教練式品牌營銷服務”“農產品電商運營用戶產品雙驅法則”等理論、工具成為中國農企現代化升級必備寶典。作者互動交流微信:js287518152;瀏覽更多精彩文章:lansh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