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食受阻近一季后,海底撈中期業(yè)績或錄得其上市以來首次凈虧損。
36氪獲悉,7月7日早間,海底撈發(fā)布業(yè)績盈利警告,預計本年度中期收入相較于2019年同期下降約20%。此外,相較2019年同期錄得約9.11億元的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預計本期將錄得凈虧損。
造成營收下降的主因還是堂食收入的流失。自1月26日起,海底撈宣布關閉中國內地所有門店,配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停業(yè)的45天后,于3月12日起恢復部分門店的營業(yè)。
根據2019年財報顯示,堂食餐飲是海底撈的主營來源。海底撈2019年餐廳營業(yè)收入錄得為255.88億元,占應收比重超過98%。疫情之下,堂食客流顯著下降,部分城市疫情反彈后,門店堂食恢復情況也難免不及預期。
面對艱難的市場環(huán)境,海底撈也在通過調整商業(yè)化策略減少疫情的負面影響,包括推動外賣業(yè)務的商業(yè)化以及半成品菜肴的研發(fā)等。其中,開設快餐門店算是海底撈近期最吸睛的嘗試之一。海底撈旗下公司先后在北京開設快餐門店“十八汆”,并在成都金牛區(qū)肖家港附近開設新店“撈派有面兒”。主打高性價比面食,門店SKU數量相對精簡,口味符合當地人的飲食習慣。
除了商業(yè)化策略的調整,海底撈CEO張勇也宣布啟動十年“接班人計劃”,在人事變動層面鼓勵員工輪崗或內部創(chuàng)業(yè),強化晉升機制,并表示自己將在10至15年內退休,除執(zhí)行董事施永宏、決策委員茍軼群、首席運營官楊小麗以外的所有員工,都有機會參與領導者接班計劃。
此外,海底撈也在公告中稱,盡管門店經營表現在重新營業(yè)后正逐步改善,但由于新冠病毒疫情被完全控制存在時間上的不確定性及經濟活動(尤其是餐飲業(yè))面臨放緩的壓力,其經營恢復程度及恢復所需的時間仍不確定。
(來源:36氪 作者:李坤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