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美團推出一個名為“美團團節社”的新項目,以微信公眾號為聚合平臺,以文章的形式,分發本地團購特惠商品優惠活動信息。首站選在西安試點,并派遣副總裁親自督陣,可見美團對此項目的重視程度。
正當所有人都在關注雙十一線上拼殺的時候,在線下零售餐飲市場,美團社交電商暗流涌動。
“在美團與阿里在線上打得不可開交之時,排隊網旗下的排隊臻選、聯聯周邊游等玩家不知不覺已在全國大部分城市布局。而他們所經營的業務恰好擊中了美團的癢點。”一位接近電商領域的投資人提到。
這類平臺的BD(商務拓展)找到本地商家如“門票、餐飲、酒店”等合作,商家提供足夠優惠的的特價商品,參與秒殺活動,平臺不收取商家交易傭金,反而是消費者可以直接下單或者分享之后獲取傭金,帶動商家其他產品的銷售。“這已經觸及美團的核心業務了”。
美團一直是個中心化的平臺,我們可以把美團看成一個貨架,店鋪把貨放上來之后,美團算法將其排名后進行分發,消費者上美團來挑選商品。這樣的模式本身沒有錯,但是同百度一樣,美團為了盈利,將前幾頁的優質資源給了出錢更多的剛剛上架,即誰家給的廣告費多,誰就能排在前面,這種分發的方式也就決定了美團上的商家寧可把錢花在購買排名上,也不會花心思去優化產品和宣傳頁面。
而類似排隊網和聯聯的模式天然是去中心化的,從人找貨轉變為貨找人。商家用心做好產品和內容,消費者可以從這些平臺消費之后,可以挑選商品通過微信推薦給身邊的好友,依靠社交關系和口碑推薦的商品,自然接受度更高。
那有些朋友可能就會問了,為什么這些顧客會主動分享呢?
返利機制。
其一,消費者不論是線下消費下單還是線下到店支付,只要通過該平臺完成下單,即可獲得返利;
其二,消費者將商品分享出去后,有朋友掃碼支付后即可獲得返利,刺激主動分享。
原來商家上架產品到美團,不僅要付出高昂的廣告費,每筆交易還需要支付傭金。從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在今年4月10日的一份文件我們可以了解到,美團外賣向餐飲企業收取高額外賣傭金,新開餐飲商戶的傭金最高達26%,已大大超過了廣大餐飲商家忍受的臨界點。
商戶付出這么多,這些錢反倒被美團抽走,消費者得不到實惠。如果把這些沒必要花的錢省下來,那又是另外一番局面。
如果商戶選擇第三方返利平臺,則是雙方獲利。
商家跟美團合作是先給廣告費再推廣,推廣的效果未知。現在,商家能夠對商品設置返傭,顧客將商品分享出去,有人購買了才能拿到傭金,怎么算都是賺的,商家能夠省下廣告費和抽傭,從而降低價格,吸引到更多人消費;
消費者能夠享受更低的優惠,自購省錢,分享還能賺錢,自然有了分享的動力。
與其被排隊網、聯聯等平臺蠶食自己的地盤,不如就自己上場開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