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魔幻的2020年已經過去。在這一年,我們經歷了史上最嚴重的疫情肆虐,經歷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經濟大幅下降,經歷了巴菲特都驚嘆的百年難得一見的股市接連熔斷,也經歷了中美貿易戰、科技戰、外交戰、輿論戰的持續較量,外部環境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作為零售行業,在年初在疫情的影響下,大量的實體門店閉店。餐飲、百貨、影院等首當其沖,紛紛關門。其中超市業態逆流而上,成為保民生、穩物價的重要渠道。
日漸式微的社區團購又重獲新生,協資本卷土重來,各大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局。到家購物成為消費者購物的新常態。
與此同時,直播帶貨成為重要渠道,不僅是電商,很多傳統實體零售業紛紛向直播進軍,總裁直播成為企業標配。
疫情的影響,讓消費者加速養成線上購物的心智,線上線下加速融合。而實體零售到店流量進一步下滑,傳統零售人持續陷入焦慮模式。在不知所措中迎來了更加不確定的2021年。
宏觀經濟持續穩定向好。
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全球經濟出現大幅下降,中國國內在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的推動下,疫情得到快速控制。4月份開始,全國各行各業逐漸復工復產。國內經濟也從第一季度的大幅下滑,逐步恢復增長。疫情的快速控制,讓中國享受到了第一波經濟紅利。成為全球唯一經濟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2021年,隨著國產疫苗的問世,以及中國強大的組織能力下,中國必然成為全球最先實現群體免疫的國家,持續獲得第二波疫情控制的經濟紅利,宏觀經濟將持續穩步恢復。
在疫情影響下,消費者購物習慣在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新技術、新工具、新業態的持續創新,必然重構零售生態。
受疫情影響,消費者的購物習慣發生了改變,到家購物心智逐步形成,全渠道零售基本成型,到家購物占比進一步提升。
受疫情影響,宅經濟將持續對零售行業產生深遠影響。勢必影響零售行業的現有格局,重構零售生態。作為零售企業,不管是傳統實體零售還是線上電商,新零售,全渠道發展策略將成為新常態。核心原因在于到店客流,線上流量都存在天花板,流量枯竭成為零售商焦慮的根源,解決流量問題成為零售業的核心矛盾。而全面擴展銷售渠道,將更多觸角伸向消費者,與消費者產生更多鏈接,是唯一出路。終極業態就是消費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所想即所得。
2021年社區團購將持續規范化經營,持續迭代,并成為重要的銷售渠道之一,成為新零售業態的重要補充。但目前還無法對菜市場、生鮮超市渠道產生根本影響。
社區團購重點以生鮮品類為切入點,生鮮賽道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初步估計2020年將達5萬億,其中傳統渠道菜市場占比高達70%,生鮮類商超占比22%,生鮮電商占比8%左右。
龐大的市場規模給了社區團購非常大的想象空間,也給這一賽道巨大的估值前景,所以各大互聯網巨頭也紛紛重金投入。
而隨著政府監管部門給社區團購帶上了緊箍咒,社區團購的經營將逐漸規范化,通過資本的優勢以補貼快速獲取市場份額,然后再薅羊毛的老套路已經行不通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社區團購對現有渠道更多是補充作用,還無法從根本上替代現有渠道。
作為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場景,涉及民生行業,社區團購也應該更多考慮企業的社會責任。市場規模只是企業發展的一個方面,只是冷冰冰的數字,只有與社區、與社會共同發展,形成良性生態鏈,這一賽道才能走得更遠。
生鮮品類依然是線上線下爭奪的核心品類。
由于生鮮賽道具有高頻、高黏性的特點,讓其穩居這幾年新零售的C位,成為話題最高的賽道。但是生鮮有具有高損耗、易腐爛、非標準化等特點,也很難快速實現盈利,這也成為眾多賽道“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競技場。
生鮮品類要做好,效率提升是關鍵。從目前生鮮各賽道的情況來看,盈利的很少,大多是賠本賺吆喝,核心原因在于生鮮是低毛利率高損耗的品類,要提高效率就必須要從供應鏈方面入手,除了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效率,還要解決源頭第一公里的直采、分揀、包裝、運輸等問題。
總之,生鮮賽道是一個長跑賽道,必須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從長期來看,要想贏得這場戰爭,需要借助數字化及大數據工具,重構供應鏈,實施精細化管理。同時生鮮商品要包裝化、標準化、IP化,逐步向標配經營轉型。
2021年市場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越是不確定,作為企業和個人就越是要慢一點,穩一點,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即堅持為顧客提供優質的商品和極致的服務。以顧客為中心開展全渠道經營,穩步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
2021年充滿了不確定性,國外疫情全面進入第二次爆發,國內也呈現多點散發的態勢,疫情反復,將給經濟運行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好消息是,全球多支疫苗已經進入上市階段,各個國家也在開始逐步接種。
疫情的反復,疫苗的接種進度,以及線上線下融合進度等等,誰都無法精準預測。
在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的情況下,作為企業活下去最重要,不下牌桌才有機會繼續玩。人類在疫情面前顯得是如此無奈,企業面對經濟大環境是如此無力;作為個人必須要強化自身免疫力,而作為企業也必須全面增強自身的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