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書展首日銷售逾百萬人流量達3萬
來源:
聯商網
2004-07-30 11:19
本屆書展是內地圖書訂貨會首次將圖書交易和讀書活動結合起來并面向市民現場售書,豐富了書展的內涵與外延,將單純的業內交易活動變成一次上海市民的文化盛宴,因而別具深意。
據書展組委會介紹,目前已有包括出版、發行、印刷、網絡游戲、文化用品等行業的400余家企業參展,其中外省市出版社達124家。
此次書展展示新書數萬種,展區面積達2萬平方米,設立專館15個。書展期間,各個攤位圖書除外文原版外都按8折出售。據組委會統計,開展第一天,圖書銷售總額101.3萬元,訂貨會交易2300萬碼洋,人流量達到3萬左右。
滬版展館豪華登場
上海出版發行業在此次書展中展示出前所未有的氣勢。其中世紀出版集團和上海文藝出版總社各以2000平方米以上的展示面積和各類特色展館的設立最為令人關注,設計水準及規模在國內現有的各類書展中無人能及。
走進世紀出版集團以藍色為基調的展廳,首先進入讀者視野的是美感十足的“世紀長廊”,一邊是近2000幅圖書封面,一邊是由黑白照片和陳寅恪、葉圣陶、鄧稼先、竺可楨、臧克家等手寫簽名構成的“名家簽名墻”……他們都曾是世紀出版集團的作者;而上海文藝出版總社專館則是匯集了火紅、蔚藍、橙黃三種絢爛的色彩,三種色彩代表的三大區域文學展區、期刊展區、文化生活展區曲折相通。進門處文藝序館的“他們是文藝社的朋友”區域,有施蟄存、王元化、王蒙、柯靈、王安憶等20多位文化名人的肖像,巴金的巨幅照片最為突出。
首次被邀請參展的60余家民營書店這次被安排在展覽中心西二館,除了展位布置比較簡陋外,人流量也明顯比其他3個館要少。而且,其他3個展館的二樓是連通的,觀眾可以在3個館的2層樓之間相互流動,而民營館和其他3個館是不相連的。許多民營書店參展者都對這次書展安排的位置表示不滿。季風書店負責現場銷售的劉紅珍說,今天的銷售不錯,但是和那些“排場闊氣”的國營出版社專館還是不能比:他們的攤位面積是我們的十幾倍,而我們只有9平米,好多書沒地方擺。
昭顯上海書業傳統實力
出版博物館展區和特色書店館的設立則昭顯了上海書業的傳統實力和文化氛圍。作為中國近代出版業的發源地,出版博物館展示了足以代表近代中國出版業水準的出版物,如商務印書館1927年版的《文學大綱》、中華書局1916年版的《飲冰室全集》、中華書局1936年版的《辭海》、1946年萬葉書店版的《子愷漫畫選》等。《申報》、《時報》、《新聞報》、《寰宇瑣記》、《青年雜志》、《生活》等中國近代史上知名的報紙、期刊的集中展示,也顯示了上海曾經的新聞中心與出版中心的地位。
“特色書店一條街”匯聚了法律書店、音樂書店等滬上10余家專業書店,不僅為讀者選購提供了方便,同時將從近代至今,福州路書店林立的景象制成塑料膜紙貼在地面,折射出這座城市傳統的讀書氛圍。
記者獲悉,上海書展將于8月2日結束,而上海讀書節則將持續到10月中下旬。其中2004年上海市民綜合知識測試活動、上海譯文杯世界名著雙語朗誦大賽、上海新經濟組織讀書論壇、新上海人讀書活動展示交流會、“我最喜愛的20本書”評選活動、上海首次讀書指數公布等眾多活動將陸續開展起來。(陳佳 東方早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