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北京圖書訂貨會:民營書業崛起 魔幻文學要火
來源:
聯商網
2005-03-01 15:38
/亮點/
訂貨會“風向標”作用弱化
海峽文藝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 歐定敬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北京春季圖書訂貨會最主要的功能是訂貨。這屆訂貨會的這一功能已經弱化。訂貨會成為出版社與書店、出版社與出版社之間交流溝通的平臺,也是出版社展示自己形象、實力的舞臺。我在訂貨會現場看到很多出版社的展臺都布置得非常精美,而以前是沒有出版社會注重這些的。
此外,北京春季訂貨會曾被看作一年內中國圖書走向的“風向標”,什么書會在新年中走紅都可以在訂貨會上看出端倪。如今不一樣了,出版社已經越來越理性,他們更加注重分析市場、出書的時機,比如適合暑期推出的書出版社絕不再為了趕訂貨會這個檔期而在現在推出。大多數出版社也不再希望在訂貨會上有所突破,他們一般都是在訂貨會上先推出一兩個重點品種,另外的重點書則留到以后。但也不能說訂貨會已經不再是“風向標”,它起著預熱的作用。
民營書業異軍突起
江蘇文藝出版社 編輯 雷淑容
今年的書市比以往都低調,也沒啥亮點,感覺挺亂的,這一方面與2004年出版社改制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因為近年來大眾閱讀率日漸偏低從而導致積貨率居高不下之類的書業危機,所以這屆書市還真沒啥書特別搶眼。但是,只要來到這屆書市都不難發現民營書業的異軍突起,比以往都活躍。以前是因為出版業準入的限制,民營書業沒有資格進入出版領域,但是許多經營不善、無力維持的國有出版社手里卻掌握著大量書號,還導致了買賣書號、盜版盜印等一系列問題。去年出版業體制改革,像山東世紀天鴻、文德廣運、北京國鐵傳媒、英特頌圖書等民營書業也已擁有了總發權。這次到訂貨會現場一看,光是民營圖書單位的展位少說也有200個,連我們這些同行都有些意外。從這些民營單位在書市上所經營的品種看,他們的特點就是靈活,相對于新華書店之類的國營單位,他們更注重面向讀者。我所留意到的,比如文德廣運主攻報刊的總批發,上海英特頌偏重于社科和文學圖書,而許多中小規模的民營書業則類別更分明,所以我個人認為,在接下來的幾年,將是民營書業經營的高潮期。
/熱點/
2005“群魔亂舞”
天津人民出版社 編輯 黎遙
或許是《哈利·波特》和《魔戒》無論在中國的電影界還是在書業都異常火爆的緣故,這屆圖書訂貨會竟然出現了不少魔幻類書籍。我想可能是這類書比較能吊起讀者對虛構的奇幻世界的好奇心,而眾出版商也瞧準了大眾這一心理。比如年初突然火起來的《異人傲世錄》,還有1月份南海出版公司推出的日本奇幻文學系列,沒料到不過是類似《聊齋》的日本奇幻文學據說銷量還挺可觀。這回去了趟書市,見到的魔幻類書籍,有來自英國、美國和法國,清一色外國貨,還打著宣傳語稱故事的奇幻性可與《魔戒》一較高低。甚至有同行放出風聲,《哈利·波特6》也將于今年6月份推出,到時魔幻文學有可能掀起超過當年《哈利·波特》和《魔戒》創下的魔幻熱潮。只是作為書業編輯,我多少有些擔憂這種魔幻熱潮,畢竟書市這類書一火,其他出版單位就可能跟風,他們只關心市場銷售,什么好賣出什么,不管質量好壞,有“魔”就給出,這類書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可沒有多大好處。因此我覺得2005年里“群魔亂舞”的狀況更值得思考。
勵志類圖書本土化
海峽文藝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 歐定敬
今年的熱點是去年的延續,沒有什么太大的根本性變化,仍是勵志類、青春時尚類圖書大行其道。在訂貨會上的熱點書的共同特點是內容好,題材契合當下人們的閱讀心理需求。從訂貨會上可以看出,勵志類圖書有本土化的趨勢。以往的勵志類書大多是從國外引進的版本,當然出版社也不會完全直譯,而是非常注重它的本土化改造,加入適合中國國情的表述。今年的訂貨會上出現了很多中國本土作家的勵志類書,這些更加符合中國讀者閱讀口味的、更易于讓讀者接受的書相信會是今年勵志類圖書的最大亮點。
傳記文學勢頭正盛
中國青年出版社 編輯 葉施水
今年書市能明顯感覺到傳記勢頭的強勁。還記得去年余秋雨的傳記《借我一生》賣出40多萬冊、周國平的《我的歲月和性情》賣出20萬冊、朱軍的《時刻準備著》也連續幾周上全國各地書店的排行榜。但是今年的書市不同了,搶眼的是企業傳記與明星傳記。每個走進北京國際展覽中心參加北京圖書訂貨會的人都會看到中信出版社的廣告招貼,因為他們的宣傳陣勢實在是大得驚人,會場周圍的路燈和欄桿上全部掛滿了彩色小旗幟,上面不是寫著《聯想風云》就是寫著《跨越》。此外就是一些明星傳記流行了。從去年的《張曼玉畫傳》到已經面市的《王菲畫傳》,訂貨會上能看到的還有《天使在人間———奧黛麗·赫本畫傳》《林青霞畫傳》等等。我想這也是消費時代的一個證明。演藝明星畢竟引導著文化消費的潮流,而出版業中的明星現象不過是這個潮流中的一小朵浪花。
□ 相關新聞
圖書訂貨會暴露書業問題盜版現象仍存在
在訂貨會閉幕的新聞發布會上,組委會秘書長黃國榮指出了此次訂貨會上暴露出的一些問題。
首先是創新力度不足。他指出,一些出版社注意引進海外版權,但在原創方面力度不足;也有一些出版社注意包裝自身傳統產品,但在品牌創新方面尚有欠缺;還有一些出版社跟風現象嚴重,沒有在培育自己的品牌方面下工夫。
其次他認為,專業特色沒有充分發揮。一些大學出版社,沒有立足本專業挖掘選題,卻在文化生活類圖書、中小學教輔類圖書方面做文章,可謂避長揚短,得不償失。
偽書、盜版現象仍有存在。他說,在春風文藝出版社展位里,專設的“盜版書展示”展示了出版社以往發現的盜版書,其中有盜版的《幻城》《夢里花落知多少》等暢銷書,也有《幻城續》《郭敬明作品集》等“偽書”。記者了解到,這些書的封面雖然還過得去,但翻開之后,正文的印刷、紙張就顯得相當粗糙。出版社的負責人表示之所以推出此舉,是想讓人們時時不忘打擊盜版,并且學會識別盜版。
北京娛樂信報
書市又現“紅樓熱潮”
繼去年以一本《紅樓奪目紅》創造了15萬冊的銷量之后,87歲高齡的紅學泰斗周汝昌今年繼續引領著圖書市場的“紅樓熱潮”。剛剛結束的圖書訂貨會上,書海出版社的《紅樓十二層》、漓江出版社的《周汝昌夢解紅樓》、作家出版社的《與賈寶玉對話》三本書全部出自他的手筆。
除了周汝昌,另一位紅樓大家、81歲的馮其庸先生也成為注目的焦點。他集多年之努力心血而成的《瓜飯樓重校評批紅樓夢》也在訂貨會上亮相。即將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引進出版的《紅樓夢植物圖鑒》,則是200多年來第一次以植物圖鑒緊扣紅樓夢章回編排的新穎創作,收錄所有在紅樓夢中出現過的植物共242種。
此外,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漫說紅樓夢》、北京出版社的《名家論紅樓》系列等也將于近日出版。這么多與《紅樓夢》有關的書籍陸續出版,恰似印證著《紅樓夢》恒久的魅力。
北京青年報
□ 鏈接
第18屆北京圖書訂貨會
作為國內三大書業盛事之一的北京圖書訂貨會今年吸引了645家出版社參展,共設展位1939個,其中民營企業101家、205個展位,并有95家海外華文書店前來訂貨,規模創下了歷史之最。總體訂貨額達到30.09億元碼洋,高于去年近5億元碼洋。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