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是在改變人們的一種生活習慣
塑料袋進入人們的生活已有相當長時間,有關人士認為,“限塑令”其實就是在改變人們的一種生活習慣,何時能“剎”住消費者使用塑料袋購物的慣性,實現保護環境的目的還有待時間檢驗。
盡管絕大多數商家對這一新政積極予以響應,但部分商家認為,有關“限塑令”的一系列規定實質上還是價格杠桿與人們消費習慣之間的一場博弈。雖然這些規定以保護環境為初衷,但由于是在挑戰人們的生活習慣,實施起來效果恐難立竿見影。
記者采訪也發現,對于“限塑令”是否能立即收效,很多消費者并不樂觀。濟南市民許女士的家住在一家商場的附近。她說,已經養成了空手去超市的習慣,即便是收費,如果售價仍在承受范圍之內,相信包括她在內的很多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很難因為幾毛錢而改變用塑料袋的購物習慣。
她認為,由于《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管理辦法》將塑料袋價格的定價權全部交給了商家,因此很難避免出現為吸引消費者低價競爭的可能,誰定的價低就去誰家購物,這可能會使限令效果打折扣。
但也有消費者表示,國家規定了有償使用塑料袋,人們大可不必非要花這個錢,只需稍微改變一下生活習慣,出門前順手帶著購物布袋去超市,不僅結實耐用,而且符合環保理念。而隨著“限塑令”的推進,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加入到限塑的隊伍中來。
有關商家表示,“限塑令”能否落實關鍵是定價,但可以預見的是,按照國家規定,商家即使不低于成本價銷售,塑料袋也不乏購買者。因此,商家可以制訂適當高于成本的價格,用價格差來逐漸推動從政府“限塑”到消費者自覺“禁塑”轉變,但這需要一個過程。
山東省物價局政策法規處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商家出售的塑料袋屬于市場調節價商品,定價的依據是生產經營成本和市場供求,只要商家定價不低于成本,可以自主定價,不過出售的塑料袋應該明碼標價,讓顧客明白消費。
(新華網 記者劉寶森)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