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干杯餐廳 Jean-Michel Wilmotte
當798被列入北京《建筑保護名錄》時,這里的一切將被定格:街道、小巷交織錯落,紅磚的工廠、倉庫是這方阡陌中理所當然的絕對主角。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于2007年11月正式開幕,扮演著藝術館、畫廊、餐廳、酒吧、辦公室等等不同性格的角色,身處在798這樣的變化中,又該如何的詮釋?在這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內,UCCA就隱隱成為北京藝術、時尚生活的坐標,這里不僅是藝術事件的發生地,同樣還是美食與聚會的落腳地點。
尤倫斯夫婦將其對藝術的高標準沿用到了新開業的“超級干杯”餐廳上,他們希望這個餐廳能夠通過其色彩繽紛的空間,將藝術展廳與街道聯系起來。同時,帶給人們國際化的美食享受。超級干杯餐廳的廚房可以媲美五星級酒店,是由美食界的參照——Atelier Yves Mattagne投資的。他和他的比利時團隊設計了這個超過600平米的超 豪華廚房,供應從北京烤鴨、壽司到廣式點心、披薩的世界各地美食。當然,好的食物還有好的設計與之匹配,尤倫斯夫婦力邀曾為其改造UCCA舊廠房的著名建筑師Jean-Michel Willmotte為其進行餐廳設計,并將設計之后的跟進、材料采購和建造管理事項委托給植根于北京的Tibo Hopman事務所,甚至引入法國國際質量認證公司監控項目整體質量。
高標準嚴要求的打造讓餐廳最終擁有了現在這樣的優雅情調,并通過鮮麗的色彩譜寫出一曲悠揚的旋律。在空間的打造中,建筑師充分考慮了羅伯特.文丘里關于“艱難的整體”理念,在設計中盡量做減法。因為“包含是比排除更為艱難的統一方式”。老建筑的特性決定了對餐廳結構改造的必要性,設計師在這點上去繁就簡:所有的管道、承重結構都被隱藏在展廳與餐廳中間的夾層中,三根延伸至建筑頂部的管道解決了室內的排氣問題,并恰到好處地保留了工業化的氣息。室外靠近街道的地方,建筑師還規劃出一個露天酒廊,在這里,陽光折射出色彩的變化,夜晚的燈光則營造出旖旎的風情,引領人們去窺視內部的色彩、多姿的藝術,這里還是迎接夏天、享受夜風的一個愜意所在。
一進入室內,跳躍的色彩便迎面撲來,繽紛卻不見零亂。細細品味中,才發現設計師的精心安排。同處于一個開放空間中的五個包間、就餐區、開放式的廚房、吧臺、DJ區,每一部分都兼顧了開放與和諧的統一,兩端以空間的中軸線進行對稱。五個包間中間為紅色,旁邊為橙色,最靠外的則是紫色,漸變出空間的韻律。紫、橙、紅都不是單一的,而是從地面延伸到墻面,最后停留在天花板上,讓人置身于色彩的海洋中。每個包間都有橙色的窗簾,拉開就與大廳連為一體,關閉則自成一室,兼顧私密性與開放的需求。一條過道將包間與大廳做出分隔,過道上的5根柱子同樣考慮了對稱的關系,與支撐夾層的柱子一起,表達出空間中的線條感。為了保留室內的工業氣息,設計師專門找來三條U型暖氣管道,嵌入在粗大的柱子上。
所有的家具都是從國外進口,均講求色彩的艷麗。其中赫然有大家所熟悉的“蛋椅”。為了讓色彩以最佳的姿態展現出來,設計師特別設計了獨特的燈光,讓色彩的層次更為豐富而別致。再往里,就是一個開放式的廚房與吧臺了。吧臺是一個讓人無法忽視的所在,對于先前的斑斕,吧臺則更加干凈,設計師在吧臺下設計了白色、淡紫色的光源,這樣的光線投射到透明的吧臺上,就跳出了一律的鮮艷。在這個吧臺上,食客可以一邊享受美食,一邊欣賞美食的誕生過程,這該是人們與餐廳核心最為直接的對話方式了吧!通過旁邊的樓梯可以上到夾層,在樓道中,橙色的光線從嵌入墻壁中的扶手處顯露出來,給予人們視覺上的指引。夾層上方的Lounge可以讓人們在此喝酒、聊天,度過一段美好的午后。說起這個厚度僅為20厘米的夾層,當初可是讓設計師費盡了心神。因為,設計師必須在如此薄的夾層中實現承重、燈光以及消防水管接入等問題。
作為一家聯系藝術與美食的餐廳,“超級干杯”當然少不了藝術的痕跡。從新銳藝術家何岸為之設計的標志,到方力鈞、岳敏君、顏磊設計的餐具,還有周鐵海為其創作的布面油畫,所有的藝術品都為空間增添了藝術的氛圍以及趣味的裝飾。不過,這里尺度最大的創作還要數夾層上的墻面彩繪,整面墻都被涂上鮮艷的顏料,表現出電子游戲的動態效果,充滿了童趣。為了帶給人們不同的藝術體驗,餐廳還會每年更換一次彩繪的內容,將這里變成一個承載最新藝術潮流的所在。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