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大款”的小藥店怎樣生存
來源:
李從選
2009-09-01 14:16
當一家小店旁邊有個“大款”——大型平價藥品超市或其他類型的大型藥店,生存壓力確實很大,不過,如果能借勢發力,小店同樣可以活得滋潤。
傍著“大款”的客流
大款知名度高、面積大、品種多、客流量大,不需要小店做吸引客流的工作,一切消費者教育培養、吸引客流量的工作,可以讓“大款”去做。小店要做的是怎樣把“大款”的客流分一部分過來,要做到這點,店家就得研究“大款”的客流量規律、客流細分、客流心理等,并有的放矢。
品類異于“大款”
與傍醫院的藥店要把醫院一線產品配備齊全不同,傍“大款”的藥店思路正好相反。因為既然別人是“大款”,其實力自然遠遠比你強,如果采取與“大款”一較高低的策略,無異于以卵擊石。小店傍的是“大款”的人流量,利用的是其對商圈的擴大作用。但是“大款”以品種齊全和價格低廉聞名,小店如果和他們打價格戰,可謂正中其下懷。
不過,“大款”品種齊全既是優勢又是劣勢,因為他們很難做到專、精。如果小店能仔細了解“大款”的消費者結構,根據消費人群找出3~5個品類來做差異化銷售,并把這些品類做全、做精、做出特色,就一定能奏效。
“大款”的優勢是低價,小店則可在幾個疾病治療方面做到品種齊全,定位于“這幾類疾病的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者”,就會得到患者的認可。比如心腦血管、糖尿病、骨質增生、婦科病等等。當然,“大款”擁有的優勢品類,小店最好和他們不一樣,否則服務再好也白搭。
服務優于“大款”
如今的“大款”在服務方面也相當重視,只是“蘿卜快了不洗泥”,顧客來得太多了,專業的服務、周到的服務需要更多的時間,她們的店員就有可能忙不過來,這些服務缺憾也就給周邊的小藥店提供了可發揮的空間。
作為小店,你必須苦練內功,成為患者的顧問、成為科學聯合用藥的藥師級專家,在環境質量、服務質量上狠下功夫,耐心細致科學地為患者答疑,建立顧客病例、藥歷和電話跟蹤機制,不僅賣藥給顧客,還要服務于顧客的健康,更以愛心和替顧客著想去感動顧客。這樣,你的推薦和服務才能有異于“大款”,顧客才會感覺到你不但某些產品品類比“大款”豐富,而且專業服務和態度也好于他們。
滿足需求好于“大款”
滿足患者需求具體而言就是不強推和攔截品牌藥。如果你的店員明顯強推、強薦,消費者是很容易感覺得到的,這樣做的結果是把僅有的顧客拱手推給“大款”。因此,你應該完全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推薦藥物,通過多賣真正有療效的品牌藥,加上適當地關聯銷售部分高毛利品種,就能提高銷量。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