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沃爾瑪血案:暴力與謊言
來源:
聯商網
2009-10-12 11:50
在余小春死去25天之后,絕大多數人仍然并不清楚8月30日那個下午到底發生了什么——從景德鎮的沃爾瑪超市到余小春居住的那棟樓,只是隔著一條并不寬闊的街道,但就是在這么短短的距離里面,從沃爾瑪購物回家的余小春卻被幾個尾隨而至的沃爾瑪員工圍毆致死。同以往沃爾瑪員工與顧客隔三差五發生的糾葛一樣,他們因為懷疑余小春偷竊了超市的物品,于是跟蹤了余小春并由多人進行圍堵毆打,直至這位37歲的柔弱女子氣絕身亡。
余小春是否偷竊了超市的東西,這一點顯然有待景德鎮警方的調查結論。然而,在沃爾瑪中國總部發布的一個遮遮掩掩的聲明中,人們不僅看不出這個全球零售業巨頭有絲毫的反省,并且表現出一貫的傲慢與冷漠——他們總是試圖把沃爾瑪員工圍毆顧客粉飾為一個偶然事件,而從不思考這些惡行有可能根植于缺少關懷和同情的沃爾瑪文化。
對于有過沃爾瑪購物經驗的顧客來說,沒有人相信余小春之死只是一個偶然事件。沃爾瑪對中國顧客的不信任幾乎貫穿整個銷售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如果顧客在超市購買了牙膏一類的商品,在買單的時候,收銀員通常要打開盒子看看——顧客是否把商品掉包了;即使是購買整箱牛奶,收銀員也可能拆開廠家的完整包裝和封條,查查顧客是否從中做了手腳。至于因為懷疑顧客偷竊了貨物而對其搜身的事例,在沃爾瑪也并不鮮見。
余小春的死或許不能讓沃爾瑪聲名掃地,但這位零售業巨頭高喊多年——“為顧客省錢,讓大家生活得更好”的口號將肯定不再像以往那樣打動人心,至少在中國是如此。即使在其本土美國,沃爾瑪也總是扮演最受人贊賞也遭人痛恨的矛盾角色。一方面沃爾瑪以極具誘惑力的“天天低價”為人們節省了大量的金錢,另一方面又不惜一切手段毫不留情的從供應商和員工那里榨取利潤,并且毫無愧色地成為全球500強中少數幾個沒有工會組織的企業之一。為此,就連全世界那對最有名的夫妻奧巴馬夫婦都拒絕到沃爾瑪購物。奧巴馬總統當然不是存心要與美國最大的私人雇主過不去,只是他很早就看穿了沃爾瑪企業文化中那些與生俱來的毒素。在他看來,一家拒絕并蔑視工會的企業,不可能對人的權利有更多的關懷和同情。
沃爾瑪在美國已經成為一個強權。每年超過300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使世界上不少小國家一年的國民收入都難以望其項背。這一點不僅使沃爾瑪成為全球渠道網絡的王者,也使它在控制產業鏈和改變人們日常生活方面變得更加輕而易舉。
沃爾瑪也正是以這種強權面孔進入中國的。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沃爾瑪就制訂了雄心勃勃的進軍中國的計劃,并寄望于在中國這個新興市場復制其在美國的成功,包括強大的物流配送、先進的科技、慎密的管理。但是,一味的照搬,加上中國的特殊土壤,沃爾瑪很快迷失了方向。盡管這一個時期國內制造企業已經擁有強大的生產能力,但普遍缺乏有效的流通渠道,沃爾瑪顯然看清了這一點,并一改在美國有效的采購方式,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在下游獲取消費市場利潤的同時,還不斷的向上游制造商“榨取”利潤。比如過份壓低進貨價格,索要進場費用等等。所有與沃爾瑪打過交道的供應商,都無一例外地感受過沃爾瑪的強硬和冷酷。
零售業由于占據了終端地位,沃爾瑪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即使不是太高,也具有相當強的支配力量,這種支配力使其可以對任何供應商實施不平等和不公平的交易行為,而絕大多數供應商則敢怒不敢言。從這個意義而言,沃爾瑪的所謂“天天低價”完全建立在對供應商的無情“剝削”之上。
連續三年,沃爾瑪從中國都采購了價值超過100億美元的商品,這對于成千上萬家國內供應商來說,的確是一個無法抗拒的誘惑。然而,我們必須這樣思考:是誰在左右著供應商?是誰在掌控著產業鏈?“天天低價”的成本最終又轉嫁給了誰?這樣的“低價”是不是真的低價?
�。ǚㄖ凭W 記者 阮加文)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