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激烈 向藥店客流指標要銷售
來源:
樸材
2009-10-12 14:54
然而,藥店競爭這幾年本來就比較激烈了,很多門店在經營中已處于不贏利或負利潤的狀況,一些經營者不知該從何處進行整改,便開始聘請營銷策劃機構或專業咨詢公司為自己出謀劃策,以期通過差異化策略扭轉局勢。但實事求是地說,當前的醫藥類營銷策劃機構或專業咨詢公司魚龍混雜,莨莠不齊,很多由于缺乏科學的門店經營經驗,在做了沒有根據性、參考性的市場調研后,基本就是千篇一律地策劃一些毫無新意的營銷活動,結果往往與經營者的初衷背道而馳,甚至越改越賠。對此,零售藥店在經營策略的選擇上一定要把握科學性和實用性的原則,從科學分析客流指標入手,找出自己的營銷短板,而不要被一些所謂的營銷高手所“忽悠”。
案例:提高客單價,銷售翻番
A醫藥超市位于成都某一核心商圈。自開業以來,每天的成交量雖然較高,但總銷售額一直沒有大的突破。為了增加銷售額,新上任的營銷總監決定在店內實行全場95折的優惠活動。一個月后的效果是:活動期間,營業額上去了,但毛利率下降了;活動一結束,成交額又恢復到了以往的水平。醫藥超市本身的平均毛利率就不高,這個活動下來,超市等于是在賠本賺吆喝。這種結局讓該營銷總監異常郁悶。有一次他跟筆者聊天時說起這事,似有一個解不開的結。受其委托,筆者進入店內進行實地調查,通過調閱銷售數據,筆者發現了一個有趣問題:A超市的顧客平均成交額維持在19元左右,也就是說平均每位顧客在店內的購買金額是19元,在提著籃子買藥的平價超市,這一客單價明顯偏低;另外,A超市回頭客的二次購買間隔時間平均是12天,屬于相對正常偏好的狀態。因此,筆者認為,如何提升客單價是A超市最關鍵的問題。
針對這種情況,筆者給出的建議是:循序漸進式提升顧客成交單價額度——在店內開展“消費滿50元參加贈禮品”的促銷活動。這樣做,不僅能使客單價快速得到提升,而且還能突破顧客原有的思維模式。比如當顧客每次在藥店的消費總是在10元左右時,那在其心智模式中就會自然而然產生一種順向慣性思維,導致其在A超市每次的消費額會始終徘徊在10元左右;但如果有機會讓顧客打破10元的價位,而升到了50元,那么以后在A超市消費50元就會是顧客的一個心理價位。不要小看這種促銷方式,因為確實可以在無形中循序漸進地提升顧客的客單價。
果不其然,這一活動開展后,A超市的營業額迅速攀升。活動結束后,日營業額也基本保持了穩中有升的態勢。一個月后,通過調閱銷售小票發現,客單價從原來的19元提高了到62元,也就是說日銷售額提升了三倍多。
促銷,應注意平衡產品的整體銷售
門店在策劃促銷活動時,往往容易進入一個誤區,即組織促銷活動時拍腦袋決定。在不少藥店,很多促銷活動往往是臨時決定的,目的也只是拉動一時的銷售,沒有一個基本的核心策略來指引。一些藥店(包括連鎖企業)的企劃部門,在策劃促銷活動時,只是單純地為促銷而促銷,或者看到哪個產品銷量下降了就趕緊開展特價或買贈銷售,完全不去想如何平衡整個產品線的銷售。
由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藥店在組織促銷活動時,一定要找準需要解決的問題,明確促銷的目的,不要單純為促銷而促銷。如果促銷活動是為了清理庫存,那一定要通過對庫存品的促銷間接帶動店內高毛利產品的銷售;如果是做特價銷售拉動人氣,則千萬記住,不要輕易觸動高毛利產品的價格帶,所有的促銷活動都要以帶動高毛利產品的銷售為目的。
與此同時,還要重視對顧客數據庫的科學分析,盡量避免拍腦袋式的促銷活動。促銷看似簡單,其實是基于科學、嚴謹的數據分析之上的。是應該加快商品周轉還是提升坪效?是應該擴大客流量還是打品牌知名度?都應該通過科學地分析銷售數據,全面了解門店經營狀況,理順銷售思路,然后設計出合適的、有針對性的促銷活動,并卓有成效地開展。
提升銷售的三條主要途徑
具體來說,門店銷售的提升決定于無數個具體要點,其中,客流指標是非常關鍵的一個點。可以說,把握住了適當的客流指標,就等于把握住了門店贏利的基礎。
不妨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分析:某門店一天接待顧客為100人(先不計算具體有多少人產生了購買),一天的銷售額是2000元,那么從這一點上,為了改變現狀提升銷售,門店經營者就可以找到以下3種不同的解決辦法:
謀求長期口碑,增加客流量
一個很簡單的推算方式是:現在門店一天來100個顧客,銷售額是2000元。如果想使銷售額提升一倍,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門店的客流量達到200人/天,銷售額就可以達到4000元。因此,要想在現有的狀態下提升銷售,經營者就可以做出決策了:是開展促銷活動拉動人氣,還是加大口碑傳播,亦或是通過突出內部(品類、服務、陳列、廣告等)特色來吸引人氣?這就要根據門店的具體情況和資源優勢來確定了。有時候單打一還不行,還需要打組合拳。這種解決方式對門店的視覺沖擊力要求較高,必須能抓住受眾的第一注意力。不管是經營者自己策劃,還是請專業咨詢公司來設計,所有環節都要以帶動人氣、提升客流量為主要目標。建議不要只把眼光局限在促銷活動上,要通過整合,突出門店的經營特色,避免短期高峰后的回落,要謀求收獲長期口碑的效果。
強化關聯營銷,提升客單數
提升客單數,即提高來店客流的成交量。也就是說,將一天內在門店產生購買的顧客數量提升,也可以達到提高銷售額的目的。比如:如果100個顧客里面有50個人產生了購買,2000元的銷售額即是每人平均成交40元;而如果100個顧客中有80人產生了購買,仍然以平均成交40元計算,則銷售額可達3200元。這就是說,在顧客平均購買額不變的情況下,只要提升光臨門店顧客的成交人數,也一樣可以達到提升銷售額的目的。
提升客單數的關聯因素包括購物氛圍、品類價格、營業員銷售技巧等。首先,門店的營業氛圍一定要與所銷售產品的用途、功能一致,在產品陳列上要突出目標類產品(品牌類及知名度較高的產品),以帶動門店整體形象的被關注度。同時,店員形象與服飾格調、店堂裝修風格等都要符合行業特色,從細節上彰顯門店的專業性。在某些現金流產品的定價上,要有迎合消費者心理的定價,注意做好目標性產品、常規性產品、季節性產品以及便利性產品的組合定價策略,以突出品類結構的吸引力。與此同時,要組織專業培訓課程,對員工進行銷售技巧、服務等綜合素質的培訓,以確保不斷提高店員的銷售能力。也可以進行“首次消費優惠”的促銷活動,激發目標顧客的嘗試性消費欲望,擴大消費人群。
加強品類管理,提高客單價
客單價主要是指品單價(即每位顧客單次成交的額度)與客品數(平均每位顧每單次成交的品種數量)的提升。比如:如果100個顧客里面有50個人產生了購買,每人平均消費40元,總共產生的銷量為2000元;如果每人平均消費80元,總共產生的銷量則為4000元。也就是說,在購買人數不變的情況下,門店只要提升顧客的平均購買額,也可以達到銷售額提升的目的。
提取門店的銷售小票,分析一個周期內或一天內的銷售數據,就可以得出客單價的基本狀況。再根據銷售數據測算出有效品類與無效品類,然后進行品類優化與淘汰,將現金流產品、高毛利產品、特色產品三大品類做好關聯銷售,進而帶動整體銷量,這樣,就有可能達到提高客單價的目的。
“藥店在組織促銷活動時,一定要找準需要解決的問題,明確促銷的目的,不要單純為促銷而促銷。如果促銷活動是為了清理庫存,那一定要通過對庫存品的促銷間接帶動店內高毛利產品的銷售;如果是做特價銷售拉動人氣,則千萬記住,不要輕易觸動高毛利產品的價格帶,所有的促銷活動都要以帶動高毛利產品的銷售為目的。”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