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未來指揮棒 借力區域發展
來源:
陳春華
2009-10-14 15:51
由于每個地區的藥店業態不一樣,所以各地的單店數量相差很大。在上海,現有藥店在2800家左右,按1900萬左右的常住人口計算,平均每7000人就有一家藥店,基本上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由于上海有300米的藥店開店距離限制,所以新開設藥店數量正在逐年減少,每年的增加量和外省市相比,差距比較大。上海的連鎖程度較高,80%以上是連鎖性質的,單體店在上海基本上沒有什么規模和市場,這與上海居民的消費行為習慣有很大關系。在較為發達的城市,居民一般喜歡去品牌的連鎖藥店選購藥品和其他健康商品,上海正是如此。
筆者認為,無論是政策限制,還是市場限制,上海的單體藥店數量不會再增加很多,基本上達到一個穩定的數量,除非政策和市場有大的變化。
上海是一種類型的城市,另一種類型的就像廣州等南方城市。在這些城市中,藥店數量多如牛毛,有人說藥店比米店還多,一點也不夸張。東莞是廣東一個1000多萬人口的城市,藥店就有5800多家(截止2008年4月),平均每家藥店服務人數為2000人,已經遠遠偏離發達國家每家藥店服務人口數量的標準。在發達國家,這一數字一般為5000人左右。如果上海屬于接近這一標準的類型,那么還略有上升空間,東莞則超飽和了,需要減少藥店數量。
筆者到廣州等城市調研過,發現那里的藥店連鎖性不強,即使連鎖經營,像上海那樣動輒200家以上規模的連鎖藥店也不多見。正因為藥店數量很多,又不連鎖經營,所以每家藥店的規模都很小,夫妻店很常見,一條街上出現10多家藥店也不稀奇。筆者認為,這種類型的城市未來藥店數量不會增加,只會減少,而且藥店的連鎖性會加強,單體店規模會擴大。現在這種繁星點點的模式導致的直接結果是價格競爭激烈,流通渠道隱患多。只有通過減少數量,才能增強每家藥店的競爭力,前提是競爭力弱的都關門。
第三種類型的城市是藥店數量不多的。在中部、西部、北部一些城市,藥店數量就不多,平均每家藥店的服務人數,高的地區超過2萬人。這樣的城市需要增加藥店,以方便居民購藥,滿足其日常保健需求。
中國現有藥店數量為34萬多家,按13億人口計算,每家藥店服務人數在4000人左右,從整體來看已經足夠,但由于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各地藥店數量的增減情況會有很大不同,上面三種類型的地區未來走向將呈現三種情況,分別為藥店增加、藥店減少和保持穩定。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