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而論“道” 經營藥店要做到心中有道
來源:
張玲娜
2009-10-19 16:48
在醫(yī)藥商業(yè)領域干了十幾年的A兄,抱著接觸新事物的態(tài)度跑去連鎖藥店的盛會上聽了幾場論壇,對筆者道出了其作為旁觀者的此番不解。而旁觀者的問題,有時權當一笑,有時則不妨一聽。
什么叫術?什么叫道?按A兄的期望,既然是一年一度的大會,又名之為“行業(yè)高峰論壇”,必然不能只談當前的商場作戰(zhàn)之術,而多少要講一些細水長流的“干貨”。所謂術者,是A兄在論壇上被灌了兩耳朵的貼牌、采購、談判、高毛利……而A兄心中所謂道者,照其對筆者的解釋,籠而統(tǒng)之,是百年老店的經營之道。
其實,行業(yè)論壇,并非只談術,不談道。談道者有,一是A兄未能成聽,二是確實不如談術來得受歡迎。丟開演講者的水平不講,這種偏術輕道的氛圍或許與業(yè)內汲汲眼前利益的浮躁心理有關。
說浮躁,恐怕又引來各位看官笑話。在商言商,難道還要兩袖清風不成?這A兄恐怕是個書呆子。筆者同此疑問,A兄則笑一笑,講出自己的道理。
做藥店的心中有道,即使不是立志做百年老店,也要學會一點百年老店的要訣。有了這樣的視野,即使是做個單體藥店,也能在當前激烈的競爭中,穩(wěn)穩(wěn)立住腳跟。所謂百年老店的經營之道,其靈魂不過是“親民”二字。親民,有信,樹立起口碑,顧客源源不斷,自然錢財滾滾。
空口無憑,當然有例為證。A兄有一位朋友在某經濟較發(fā)達的地級市經營單體藥店,以參茸燕窩等滋補品為特色。該藥店一開始是上門向顧客傳授滋補品的食用方法,贏取對方信任后發(fā)展成統(tǒng)一在門店烹制,為顧客提供成品。除了堅持用料實在,絕不偷工減料外,藥店也經常大方推出買燕窩送雪蛤之類的活動。
時間一久,支撐這家藥店利潤大頭的高端目標顧客都將藥店老板當成自己的半個家庭醫(yī)生。不僅個人日常滋補養(yǎng)生事宜全交由藥店打理,更時常咨詢年長親人的慢性病用藥問題,發(fā)展到最后,這家藥店只要為每個家庭搭配好各種藥品和食療商品,定時送貨上門即可。
“到了這種狀態(tài),賺錢的問題已經不用去想了”,A兄如此說道。當然,這個例子有點特殊,首先,并不是所有藥店的主要客戶都如此高端。其次,要做成顧客的家庭醫(yī)生,對店員和老板的專業(yè)要求都很高。
在筆者聽來,這個案例中有一點最受啟發(fā):讓顧客掏錢的有時候絕不是一盒商品,而是商品后面看不見的東西。也正是這些看不見的東西,造就了百年老店。
有一句話說,“大部分人想著如何活著,有些人在想如何去死”,放在藥店經營的案例上,思考自己如何去死,意即首先得想如何將眼下的這爿藥店子孫后代地傳下去。有這樣的視野,才可能在眾人都談論如何盈利的時候,將目光放得更遠,將腳步跨得更實,在看不見的地方多落力使勁。
所謂的“道”,不是什么大而無當?shù)臇|西,大概正是真正的實業(yè)家最樸實的想法。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