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3年30倍的成長魔方
來源:
聯商網
2009-11-03 08:54
以電腦城售出一臺筆記本電腦為例,從代工廠到大分銷商;分銷商到筆記本代理商;代理商到電腦城的經銷商;經銷商分給各個樓層的零售商;最后賣給終端的消費者。每個層次“盤剝”5%到10%的過手費,但是消費者最終付出整個渠道成本仍然高達30%以上。
據劉強東介紹,目前,電子商務渠道成本為6%~15%,運營效率為7~30天,遠低于集貿式(太平洋、中關村等)的渠道成本30%~50%、運營效率60~90天,同樣低于連鎖店式(蘇寧、國美)的渠道成本12%~20%、運營效率30~60天。
“從2004年進入電子商務,我們就一直對我們的信息系統投入,我們還是一家創業型的公司,已經有了100名的程序員,明年會達到200~300名,這是公司花錢最多的部門。”劉強東強調,“經過5年多的技術投入和運營的提升,京東庫存周轉率做到11天。” 而Amazon是28天。
目前,京東商城的成本只有連鎖店的一半不到。得益于成本的控制和效率提升,過去幾年京東也連續五年增長速度都超過270%。“2007年銷售額只有3.6億,今年我們可以完成40億的銷售目標,明年我們將會超過100億。”按此推算,劉強東為京東商城定下了3年成長30倍的目標。
金融危機下,企業生存成了難題,中國企業由于在全球產業鏈中處于中低端,生存尤為艱辛。而劉強東則提出新的觀點:掌握了生產、銷售兩端的話語權,一樣可以獲得豐厚的利潤。
如果說把我國的企業壓縮成三個,就是生產、品牌和銷售。如果我國企業可以占據生產和銷售這兩端,品牌上再通過對國外的擠壓,可以改變本土目前為別人打工的困境。
(第一財經日報 趙奕 何天驕)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