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大超市擠壓 石家莊便利店何去何從?
“現在的便利店受超市和雜貨店擠壓,生存越來越難了。”在某小區經營便利店的趙先生說。來自河北省商業聯合會的最新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省零售業態冰火兩重天,便利店零售額同比下降8.92%,而大型綜合超市零售額同比增長13.48%。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百米內就有三四家便利店已成為當地零售業的主要業態之一,而省會的便利店仍處于最原始、最初級水平,因與傳統超市無太大區別,在大型連鎖超市紛紛布點的背景下,生存狀況堪憂。
調查
便利店VS超市 哪個是你的心頭好?
近日,省會某小區的李先生突然發現門口的便利店不知何時消失了。店面剛開時,他著實體會到了方便。但自從附近的北國超市開業后,他就很少光顧便利店了。“但沒有了總感覺少點什么,因為要著急買個油鹽醬醋的,還是門口的便利店更方便。”許多消費者表示,便利店基本上都像小型超市,但價格和貨品又沒有大超市的便宜、齊全,再加上一些兼營米面油等商品的雜貨店,便利店只是作為應急之用。
現狀
小便利店艱難生存 連鎖便利店“跑馬圈地”
近日,王先生轉讓了經營一年多的便利店門臉。當初,看好高檔社區的消費潛力,他在社區門口經營起了便利店。“開始時還可以,但隨著周圍大小超市的進入,生意越來越難做。”盡管在顧客的建議下,先后引進了兒童玩具等商品。最后成了集中玩具、文具、日用品于一體的雜貨店了,但仍難以扭轉虧損的局面。“前三季度,我省零售業態冰火兩重天,與超市、百貨店等銷售呈快速增長態勢不同的,便利店遇冷。前三季度,便利店零售額同比下降8.92%,而大型綜合超市同比增長13.48%。”河北省商業聯合會有關人員介紹,受大超市擠壓,便利店生存狀況堪憂。
但與此同時,本土最大的連鎖便利店36524卻忙著“跑馬圈地”,他們正在以3天開一店的速度擴張。“便利店的市場還沒有達到飽和,今年我們將新增100家店面,年底達到300家。”河北國大36524企劃部經理韓結銀介紹。與小型社區便利店不同的是,他們已形成自己的服務體系和品牌,消費者認可度較高。超市是家庭購物方式,36524便利店側重于白領和學生,因此并不受大超市影響。“我們有些店是緊臨大超市而開的,銷售并不受影響。”前三季度,36524整體銷售額同比增長,單店的銷售額也未出現下滑。
分析
大超市紛紛擴張下 便利店優勢在“便利”
話費充值、家政服務、票務代辦、房屋中介、快餐速食……在36524便利店,記者看到各種與民生相關的附加服務均被標識在賣場最醒目的位置。“便利店不僅僅是提供商品,交燃氣費電費等民生需求也應在這里得到滿足。”韓結銀說。在36524,日常生活用品及普通食品的比重也在被服務性商品瓜分。日常生活用品占25%,速捷食品占45%,煙酒占30%。“以后,各種民生服務項目還將繼續增加和補充,如代交罰款、有線電視費等。同時,還將出售新鮮面包、現磨咖啡等。”
不過,除了36524,其他社區便利店則多是“四不像”,既不是大型超市,又不具備服務至上的便利店功能。“超市和便利店是零售業眾多業態的兩種,需要指出的是,每種業態都是滿足不同消費需求而形成的,其市場定位、盈利模式等都不一樣。”省商業聯合會有關人員說。但是,很多店面都是隨便給自己掛個便利店牌子,卻根本不知道自己所面對的顧客群是哪些,有什么消費特點和需求,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成什么樣子。“多是大型超市的衍生物,并沒有脫離超市的經營模式,但在價格、品種、品質上與超市又難以抗爭。”對此,業內人士指出,便利店一定要突出“便利”方可生存,如可提供上門服務等活動。
說法
錯位經營開拓空間 便利店與超市應互為補充
“現在,去大超市太方便了,誰還會去便利店購物啊!”省會孫先生說。在許多人眼里,隨著超市越來越多,便利店的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小。“這是一種誤區,實際上,經濟越發達,越需要更多的便利店來滿足需求。”韓結銀說。誰也不可能天天去超市,但可以天天進便利店。便利店是一種滿足顧客應急性、便利性需求的零售業態,與超市相比,它的面積更小,服務更多樣。離家僅幾分鐘時間,結賬不需排隊。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消費者對零售渠道的專業化和服務化的個性化需求會越來越強烈,而專業的便利業態必將伴隨其發展。同時,慢慢地,人們對大型超市、賣場新鮮感的喪失,就近購物日益成為一種趨向,尤其是一些消費頻率高的生活用品,大超市與便利店的價格相差無幾,誰還會大老遠跑到大超市轉半天,然后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拎呢?
采訪中,業內人士均表示,便利店受大超市擠壓的說法不妥。“兩者不存在競爭,應是互為補充。大賣場提供的是商品齊全、物美價廉的一站式服務,而便利店提供的時間、距離、商品和便利功能的服務。便利店應是填補了購物中心和連鎖超市的空白。”業內人士指出,未來,明確客群、準確定位的便利店將是發展方向。
(燕趙都市報 記者 任國省)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