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業經營策略六大構面
為了更有系統地表達對百貨業之產業策略意義,本文將以策略型態六大構面配合每一構面上重要之價值活動加以大略說明。以下為策略型態六大構面的內容:
一、產品線廣度與特色
產品是百貨業與顧客間最直接接觸的接口,是百貨業求生存最基本的依據,也是百貨業在策略上可以追求精進與變化之所在。而此所要探討的是百貨業提供了哪些產品﹖產品線是否要廣﹖提供的特色是如何﹖而特色又是如何形成的﹖這些都屬于產品線廣度與特色的范疇。
而在百貨業上的產品包括有形及無形的產品,有形的是所販賣的商品及硬件設施;無形的是人員銷售的服務。
二、目標市場之區隔方式與選擇
無論產品是消費品或是工業品,顧客皆可以依據各種標準劃分出許多區隔,同樣是百貨業中的每一家業者對目標市場的區隔方式也未必相同,且區隔方式亦代表一種策略上的選擇。
同樣是百貨業,但它的目標市場并不一定相同,例如SOGO、新光、遠東的目前市場為全客層;而衣蝶的目標市場為女性的消費者。所以各百貨公司針對不同的目標市場會有不同的策略。
三、垂直整合程度之取決
在百貨業中哪些價值活動由自己負責,哪些由外界的機構負責,而自己到底要從事多少項或多少階段,即是垂直程度之取決,所以在做此決策時需先了解百貨業價值鏈的關系。
在臺灣的百貨業中,除了遠東是本土經營外,其余都是和外資合作,由其偏向日資,例如SOGO、新光、大葉高島屋、來來等。
四、相對規模與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是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而帶來的效益,可能表現在產能的充分利用、采購上的談判力、全國性廣告的運用等。和規模經濟有關的概念是范疇經濟和經驗曲線,這些都是分析的要素。
在百貨業上它是以多點經營的方式來達到規模經濟,若是經由中央統一采購,就更具有采購上的談判優勢。
五、地理涵蓋范圍
百貨業可是地方性的企業,或是全國性,也可以是全球性,運用地理函蓋范圍可以和產品地位、目標市場之選擇、規模經濟之發揮相互配合。
位于不同商圈的百貨公司,所面對的目標市場也不一樣,針對不同的目標市場會有不同的產品組合。
六、競爭武器
競爭武器可以從本身的策略決策,再創造出百貨業所獨特擁有的競爭武器,而有些是從其它事業單位或關系企業所提供的綜效;有些是因先進入者的優勢而取得競爭武器;有些可能是某些關鍵資源的獨占,這些都可行成競爭武器來源。
SOGO是在政府開放百貨業可以讓外資進入投資時,第一個搶得先機,已取得先進入者優勢。
*產業關鍵成功條件
1.店址立地條件
百貨業是立地產業,在所有條件前提中,以此項最為重要,因為假如地點選擇不當,既使投入了大量的裝潢、人員,建立良好的形象,但無法使人潮聚集,這一切都將只是白費。
由于百貨業著重的是立地的繁榮,所以既使同一條路上有數家百貨公司,也不會使業績受損,反而可能因此聚集了更多的消費群。更進一步說,若將顧客分為固定客、來店客、來街客三種,如果同一商圈有數家業者,雖然會喪失一些固定客及來店客,但同時會使來街客數目增加,彌補了固定客及來店客的減少。如忠孝東路上許多家百貨公司共同競爭的狀況來看,就不難發現上述之情形。
此外腹地的大小對店頭的視線亦為重要因素,若腹地較小,則較難發展百貨公司的獨特風格。
2.產品與服務的組合
百貨公司提供顧客一次購足的商品組合,但現在由于房租高漲,用地取得困難,有些公司不以規模取勝,漸漸朝向區隔化經營,如衣蝶百貨公司。而在服務組合上,提供大型的停車場是必然的趨勢,但目前備有大型停車場的僅有崇光及大葉等少數幾家。而百貨公司附設超市及電影院的情形亦十分普遍。
上述這些服務,本身既為一個營業單位,也可吸引人潮,產生綜效。此外附設美食街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也漸漸成為各百貨公司的必備競爭武器。
3.據點之建立
現在的百貨業已經走入集團化的競爭,資本雄厚的集團在進入這個產業之后,當它們站穩腳步,就會計劃加開分店,一方面提高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增加本身的獲利,這都是現在百貨業的生存的訣竅,如遠東、崇光、新光等,它們在全臺紛紛建立本身的據點,以打響品牌知名度,滿足顧客需求為目標。
4.消費者需求的滿足
針對不同的目標市場會有不同的產品組合,而百貨業有各種不同層次的消費者,更是要做到符合各個消費者的需求,尤其若是在同一個商圈內有至少二個百貨公司,那么如何區隔出自己的目標市場是刻不容緩的事,而百貨業之所以會成功便是清楚的了解目標市場,如此才可定訂不同的策略,以抓住每個消費者層次的顧客。
(作者:逸伽藍)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