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書業資本運作要內外開花
來源:
趙又玲
2009-12-21 17:16
因此,民營書業要想迅速地發展自己,在這個競合的時代,就必須走聯合和兼并的道路。通過股份制合作,進行資本重組以獲得企業規模迅速而有效地擴張,以建立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書業新型企業。
內聯得優勢
民營書業企業之間的相互參股是迅速崛起的一種重要手段。尤其是圖書策劃公司,這些公司往往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背景,在運作圖書發行當中經常出現資金回籠緩慢的問題。因此,民營書業公司之間可以采用相互參股、控股,從采購、配送到銷售和管理的各個環節逐步進行合作,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取得規模經濟效益,增強競爭能力。
民營書業企業可以在全國范圍內組建全國性的專業圖書出版、銷售公司,統一進行某類圖書的選題策劃、編輯出版和發行銷售,取得規模經營效益,真正地做專、做特。
不僅如此,國家還應該在稅收上給予這樣的企業以優惠政策。比如,日本對中小出版企業結成的組合有許多稅收方面的扶持措施,對組合采取減免所得稅等優惠措施的同時,在印花稅、事業稅、不動產取得稅、固定資產稅等方面也有減免措施。
國有出版社和書店,它們在品牌、資金、人才、信息、技術等方面有著自身優勢,在體制、產權、市場意識方面卻有著明顯的劣勢。然而,民營書業公司市場意識強、策劃能力高、經營機制靈活。雙方正好能夠形成優勢互補、取長補短。民營書業和國有書業合作,顯然是值得期待的。
現代企業制度的最根本特征之一就是產權明晰的股份制企業。然而,國有書業的股份制改革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國有股一股獨大。因此,建立產權結構多元化和產權結構優化的國有書業產權制度,急需民營書業資本的積極、廣泛、跨行業、跨地區的參與,否則僅有國有單一股權結構的國有書業要想走得更遠,也會有一定的難度。
外聯取資本
中國民間自主資本始終是中國書業資本化的主力。這其中,由于中國民營書業資本程度低、行業資本報酬率較高,業外資本將大量地進入民營書業。比如,2003年元旦江蘇鴻國集團投資開辦了南京書城并逐步構建連鎖模式,提出SHOPPINGMALL理念,就可以看作是業外資本對民營書業的一種進入方式。但是,目前這種業外資本對書業的投資額度還不多,投資數量上也很少,而且基本上都投在了圖書發行環節上,投資在編輯出版環節的實屬鮮見。
總的看來,外資對于書業的投資是十分慎重的。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我國的出版業體制還不正規,正處在變革的過程中,如果外商投資過快、過大,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可能會造成很大的投資風險;另一方面,民營書業本身的誠信度較差,在經營中有很多不正規的地方,也給外資進入民營書業帶來了一些擔憂。
所以,要解決這樣的問題要從問題的源頭尋求解決辦法。首先,政府要不斷深化出版體制改革,出臺相關政策,進一步扶持民營書業企業發展。此外,民營書業企業也要提高自己的經營管理水平,做到誠信經營,樹立企業品牌,提升自身綜合實力。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