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潤發、永輝超市“飆速”入駐河南
大潤發,中國第一大外資連鎖超市品牌。目前在河南介入的商業地產盤,至少有20塊,并已在為鄭州兩家門店,展開全面招聘。
永輝,中國最驍勇的區域連鎖超市品牌。雖至今未曾浮出水面,卻正在與兩家閩籍背景的地產商“深敘鄉情”。這被市場同業者發覺,“他們切入河南的速度,奇快”。
外界不為所知,兩個中國零售業最典型的“實干派”品牌的進入,攪動了河南零售業新一輪的“圈地運動”。攻方與守方之間的“銀子對抗”、投資靈活度對抗,高潮迭起。而人力資源穩定性,則是市場既得利益者最為揪心的麻煩。
“市場再度被新鮮血液激活競爭力,對消費者而言,這是好事”。這是零售圈的數個大佬有準備的表態。但關掉了錄音筆,他們會罵娘,“小日子不會再好過了”。
被量化的飆速游戲
“你信不信!等大潤發和永輝把好的‘地盤’(指商業物業租賃項目)搶干凈了,總部那群‘保守黨’會把責任推得一干二凈。因為考評經營業績的,只會是我。”11月10日下午的一次聊天中,某品牌超市河南區總經理向客人們宣泄著他近期積郁的抱怨。
原因是,據其在8月之后連續接到的“情報”:一年前介入河南市場的大潤發,在省內已敲定了5塊“地盤”。同期洽談中的儲備項目,不低于20個;而由福建一路“北伐”的永輝,與升龍集團、寶龍集團兩大地產商聊開了“閩鄉情”。短短兩個月,溝通了9塊“地盤”。
對于連鎖零售商而言,一個創業績的好門店,選址即決定了七分命運。“河南,一年才能出幾個好地塊?”
上述內容被一次次“加急”提交給總部,卻未能獲得對“提升投資強度、加速拓展效率”的認同。于是,“按部就班”答復、陡然而襲的對抗壓力與年年提升的業績要求,積郁了一腔怒火。
這種緊張感,拿不上臺面。因為市場上的云云主流商家,品牌外立面都是锃亮的。
10月27日,參加“2010年豫臺經貿合作洽談會”的大潤發代表,曾公開發言稱,“總部設定了在河南3年開20家店的規劃。保守一點說,10個店是沒問題的”。
大潤發的豪言,是否經得起推敲呢?答案的清晰輪廓,其實正在浮現。
近期,該公司為紫荊山店招聘人員的廣告,刊登在省會多個媒體上。同時,多個商家在近幾個月的選址過程中,不斷與其擦出火花。
譬如,鄭州的大學路升龍國際項目、鄭汴路的升龍國際項目、隴海路中原新城項目。多方力量緊密較勁,是業界的話題。當然,也包括大潤發與永輝之間。
一些被擠破頭的物業項目,每平方米日租金由此前的1.2元上下,飆漲到了1.6元。對物業需求面積近2萬平方米的大型超市而言,4毛錢的差價意味著全年租金將多支付300萬元。
11月12日,大潤發中國區發展部總經理洪萬康在接受本報采訪時稱,受制于企業自身的精力與發展能力,河南市場的開發時間,延遲了3年。“還好,當前河南市場上超市布局密度,為我們留下了相對寬松的機會。大潤發會積極參與其中,只要物業資源充沛”。
相較于大潤發,永輝這個6年前還守在福建玩“農改超”的中小區域零售商,竟也會出現在河南,令市場上的守方更為吃驚。
“拓展河南情況屬實。但永輝正在上市靜默期,相關信息無法披露。”永輝集團總裁助理翁海輝婉拒了采訪。
但被傳聞有密切合作的升龍集團、寶龍集團,其有關人士均予以證實,永輝集團總裁張軒松與兩家集團老板,有過密切的“鄉情溝通”,并已獲得支持其在國內發展的態度。
永輝河南發展辦事處的設立時間,是在今年8月。但已能得到單方面確認信息:永輝與升龍已簽約項目為4個。其余5個項目,仍在價格競爭的較勁之中。
“新人”被預估的能力
依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今年3月發布的“2009年中國快速消費品連鎖百強”:臺資大潤發在全國排名第二位,而永輝排名第十六位。
“市場再度被新鮮血液激活競爭力,對消費者而言,這是好事”。對大潤發、永輝介入河南市場提問,零售圈的大佬們有一套倒背如流的表態。但關掉采訪的錄音筆,他們會罵娘,“小日子不會再好過了”。
大佬們缺失“底氣”,既不是大潤發、永輝的品牌知名度,會比誰能光鮮多少,也不是庫房里的銀子誰比誰少。關鍵在于,這兩股勢力進入河南的效率太“實干”。市場既得利益方,來不及做準備,甚至是沒有準備。
而這種“實干”的沖擊力,大致可由兩方面來預估。
其一,大潤發與永輝的實際經營能力,是行業有目共睹的。
2009年,大潤發以門店數量、經營業績雙項優勢,超越了家樂福,成為中國第一大外資超市品牌。同時,它依舊保持著年新增門店20家的拓展速度,年業績20%以上的增長效率。可以說,國內市場上已經沒有可供它畏懼的對手。
但它的內部管理機制,有效解決員工利益與企業利益捆綁,卻令同業者焦慮。簡單來說,進入大潤發的員工,即可以獲得相應股份,年年拿到經營分紅。并根據工作時間與業績,不斷被公司贈與股份。這一點,體現在了大潤發發布的鄭州招聘廣告上。
于是,多家超市的中層管理干部,向大潤發投簡歷,讓河南零售商倍感憂慮,已是業內心照不宣的話題。
大商超市總經理楊旭東坦言,國內任何一個大潤發的對手,對其內部管理機制的強悍,心知肚明。但真正涉及改革機制短板,有些企業是不愿改,有些企業則是真的改不了。因而,為河南零售圈帶來的“麻煩”,會在今后的3年內顯現。
再來看永輝,在沃爾瑪、家樂福、大潤發的眼皮底下,一路倔強成長。由福建闖入四川、北京、安徽,直至今天的河南。
而永輝的過人之處,是在國內多數同行,為生鮮經營虧損而糾結的時候,卻做到了大幅盈利。而不論到任何新拓展市場,永輝的生鮮產品銷售價格,要比當地農貿市場便宜15%~20%。
2007年獲得匯豐控股投資后的永輝,其門店數量與經營業績,在“中國快速消費品連鎖百強”榜上保持每年前躍十位。
其二,大潤發與永輝,會打破河南零售圈一片“祥和”。
2004年中國零售業全面放開,河南零售市場經歷了數年的大浪淘沙。但在2006年之后,河南超市競爭領域,再沒有出現過真正踴躍的“鲇魚”。由此,即進入了市場相對制衡期。
雖然“誰也不能吃掉誰”,卻可以產生諸多微妙的默契。
譬如,兩個相互競爭門店,本應是針尖對麥芒的競爭關系。但通過磨合,卻可以在“加大對供貨商索取、提高門店毛利率、縮減促銷投入”,漸成共識。
再如,同一商業物業項目,同行之間誰先確定意向合同,后來者多不會再介入。大家相互關照,以保持小環境行業內對商業地產的定價話語權。
這派祥和的“小日子”,將被迅速插上的兩個市場“新人”擊破。正如洪萬康所說,大潤發做好了在河南三年不盈利的準備。
那么,市場上的既得利益者,是否就準備好了呢?
何以重燃“河南熱”?
“大潤發、永輝的投資效率,被低估了”。這是河南零售圈內正在感染的共識。
但河南市場現有的人均消費能力,客觀決定了這里不是一口“富礦”,又何以引來其當下如此積極呢?這是留給同業競爭者的不解。
一外資品牌超市發展總監坦言,每個外來品牌都說過會“重視河南市場”,立下“3~5年投資N家門店”的壯言,在現實經營中能兌現多少,沒有人為此深究過。因為多數零售商衡量投資側重的依據,是區域市場的投資回報收益率。“鄭州的人均消費客單價,達不到長、珠三角地區經濟發達鎮一級水平。那么,總部的人、財、物投資重心,自然不會向河南有真實的傾斜。”
洪萬康對大潤發利益出發點的解析,是河南市場上的人口紅利,及成功對接東南沿海產業轉移所帶來的經濟增長潛質。“我不怕市場‘窮’,‘窮’可以有一天富起來。這比人口消費總量低,要強得多”。
他認為,人均收入及消費能力偏低的市場,往往對超市業態的消費依賴度很高。除了日常的柴米油鹽,服裝、紡織等非生活必需品,都是可獲利空間。因而,河南是不是“富礦”,取決于每個公司不同的投資角度與綜合經營能力。
上海貝茲華中區首席代表,資深商業管理專家謝濤,對洪的說法表示贊同,他以大潤發、永輝介入河南的動機,從企業發展取向角度做以解析。
他稱,大潤發在國內市場發展十幾年,其網絡縱深可從廣東鋪到黑龍江。但它對中西部市場操作經驗,未必比同業者更豐富。因而,河南市場多層次消費結構的特性,亦是其最佳的試水平臺,也是“西進”的戰略性跳板。
而對于永輝拓展河南的訴求,謝濤認為,顯現出其對迅速膨脹中西部市場領域的渴望性,又與當前上市的利益需求吻合。永輝官網披露的門店數量為146個。同期儲備的物業簽約項目數量,在現有門店數量的一半以上。
同時,永輝習慣于自建農場,直撲生鮮商品產業鏈最前端的經營特性,與河南確定大中原經濟區發展方向契合。借勢大力扶持發展農業產業化契合,建立中部地區農副產品生產、采購基地,理應是永輝淘金的興致點所在。
河南零售市場又逢“狹路相逢”的好戲,攻守雙方拉開了對抗的大勢。國際零售巨頭、國內零售大鱷和本土零售旗艦,誰的表演會更精彩呢?值得拭目以待。
(大河報 記者 楊霄)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