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關鍵詞復盤餐飲業的2023:萬店、出海、上市……
來源/紅餐網
作者/周里希
2023已經過去,這一年,對于餐飲行業來說,機遇與風險并存。
大批連鎖餐企開放加盟、加速拓店,構筑規模優勢。還有人在出海、直播等方面不斷探索,找到新的增長點。
但也是在這一年里,行業競爭加劇、洗牌加速,個別餐企撤回IPO申請,無數小店黯然離場……
歲末年初,紅餐網結合過去一年餐飲行業的動向及輿情熱點,總結概括了餐飲業的十大關鍵詞,一起來回顧一下吧。
萬店
“擴大規模,沖刺萬店”成為2023年很多連鎖餐企的目標。
這一年,古茗、茶百道、滬上阿姨、書亦燒仙草、甜啦啦等茶飲品牌紛紛喊出了沖刺萬店的口號;麥當勞對外宣布5年之后要達成萬店目標;巴比饅頭創始人劉會平也表示,巴比要做“萬店連鎖”。
在這些品牌放出沖刺萬店豪言的同時,也有連鎖品牌已成功邁入“萬店俱樂部”門檻。瑞幸咖啡、鍋圈食匯、肯德基先后宣布,品牌突破10000家門店。算上正新雞排、華萊士、絕味鴨脖、蜜雪冰城4個萬店品牌,截至目前,餐飲行業的萬店品牌已達到7個。
△圖片來源:肯德基官方微博
通常來看,門店規模往往和營收、品牌知名度呈正比。規模的擴大,能讓連鎖品牌保持更好的發展態勢,具備更強的規模效應,從而在成本管控、利潤提升方面也有更大發展空間。
但也要注意,隨著規模擴張,品牌的管理難度、運營成本也會隨之提升。如今整個餐飲市場的競爭愈演愈烈,已經來到了搶身位的階段,越來越多品牌想要講好“萬店”故事,也并非易事。
加盟
2023年來,越來越多餐飲品牌發力加盟市場。
樂樂茶宣布對外開放加盟業務,主推小店模式;奈雪的茶推出了“合伙人”計劃;蘭州牛肉面品牌陳香貴開放加盟;Tims天好中國在北京、上海開放單店加盟;連鎖小酒館海倫司則再一次調整模式,重啟加盟,采用托管合作模式……
另有一批已開放加盟的品牌也在有意加大加盟力度,加快開店步伐。
瑞幸靠重啟和重視加盟,一舉突破了萬店;喜茶新開的事業合伙人門店已經突破3200家;肯德基則表示要將加盟店比例進一步提高,計劃未來三年加盟店占比達15%至20%;而根據紅餐大數據,截至12月底,庫迪靠加盟模式跑馬圈地的庫迪,門店數已達7000+家……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在不少人看來,2023年是餐飲加盟競爭最為激烈的一年,甚至有觀點認為,連鎖餐飲的盡頭是加盟。
事實上,連鎖餐企保持業績增長的主要方式就是門店擴張,而擴張的方式無非加盟、直營兩種。直營更有助于保證服務和品牌的調性,但投入也大、擴張慢,且投資回收周期長。
尤其在經歷了三年的不確定時期,直營模式的故事已越來越難講。而通過加盟模式,不僅可以降低資金壓力,還可以快速擴大市場份額。
美團方面的數據顯示,2018-2022年中國餐飲連鎖化率持續走高,從2018年的12%至2022年的19%,中國餐飲市場連鎖化進程不斷加快。不過對比美國54%的餐飲連鎖化率,中國餐飲連鎖化率仍然有較大提升空間。
所以,加盟會是一個必然趨勢,未來品牌方對加盟商的爭奪也會變得越來越激烈。開放加盟后,供應鏈能力、加盟商管理,以及數字化水平等等,對于連鎖餐飲品牌而言,都會是不小的考驗。
質價比
2023年,大批消費者變得更加理性,在吃穿住行上比過去更“摳門”了。
這樣的消費趨勢,也給餐飲行業帶來了深遠影響。一個重要的市場表現是——平價優質的餐飲企業、模式開始大行其道。
“意大利沙縣小吃”薩莉亞公布的2022年9月-2023年5月的合并財報顯示,營業利潤增至上年同期的3.4倍,達到35億日元;“東北麥當勞”米村拌飯,在勇闖北京后又在上海開出門店,門店突破千店規模。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一些新的餐飲消費模式的興起,也都指向“質價比”這個標簽。比如:小火鍋、兩元面包、10元自助盒飯。
“餐飲消費邁入‘優衣庫時代’”已成為餐飲業內人士的普遍共識,如今消費者愈加重視價格上的“降級”和品質上的“升級”。
在這樣的環境下,餐飲人也需要相應地調整經營策略。說到底,要實現低價高質,最重要的兩點還是供應鏈和規模化。穩定且標準化的供應鏈可以幫助企業控制成本,而門店的規模化則能提高銷量。
可以預見,質價比的消費趨勢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持續,最終誰能站上“潮頭”,就要各憑本事了。
淄博燒烤
回顧過去這一年,有關淄博燒烤的討論幾乎沒斷過。
3月,淄博燒烤登上熱搜,迅速躋身燒烤界“頂流”。美團的一項數據顯示,自3月登上熱搜,之后近一個月里,全國淄博燒烤商戶數量環比增長了2.3倍,線上訂單量比2022年同期增長超4倍,交易額增長了6倍多。
企查查數據也顯示,2023年1月至11月,淄博市燒烤相關企業注冊量共739家,幾乎是2022年的2倍,而這些企業數量的增長主要集中在2月至5月。
但這股熱潮并沒有持續太久,自五一后,有關淄博燒烤生意大降溫的消息開始此起彼伏!商家轉行、店鋪轉租,有淄博當地燒烤店老板表示,店鋪客流下降3成左右。
進入下半年,“降溫后淄博燒烤行業現狀”“淄博燒烤怎么樣了”的話題開始愈加頻繁被討論。根據九派新聞的報道,淄博當地有店家稱11月的月營業額相比5月份,下降了四分之三。
不難看出,過去這一整年里,淄博燒烤經歷了從爆火、市場規模激增、創業者蜂擁而至,再到如今,已漸漸回歸平靜。而關于淄博燒烤的分析也層出不窮,網絡輿論宣傳造勢,烤品更加多樣化、更具性價比,“烤串+卷餅+蘸料”的創新吃法,以及一桌一爐的沉浸式體驗……都被認為是淄博燒烤走紅的流量密碼。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事實上,在淄博燒烤這場狂歡背后,有比爆款方法論和流量密碼,更加值得品牌深思的事。比如,在流量集中涌入后,如何做好承接;當競爭、模仿者相繼出現后,又如何構建產品的壁壘?
不得不說,在經歷了去“網紅化”的冷靜期,降一降虛火后,未來淄博燒烤還要回歸餐飲的本質,才有機會從網紅變長紅。
直播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2023年稱得上“餐飲直播元年”。
海底撈生日嘉年華直播活動實現銷售破億;絕味鴨脖首次開播,在抖音直播平臺的交易額超過6600萬;太二酸菜魚的首場直播,開播不到6小時,銷售額突破1億元……
越來越多的餐飲商家通過線上直播探索出新的獲客方式,并帶動品牌聲量和門店銷量的雙重增長。
與此同時,“餐飲+直播”的模型也在不斷地迭代。直播內容方面,開始愈加多樣化,從展示產品、案例,到講述企業的故事、價值觀等,餐飲商家的直播變得更生動、更有內容,更具傳播性。
直播形式方面,從發放團購優惠券、聘請達人進行新品宣發,發展到如今,越來越多餐企開始邀請明星作客直播間,甚至有餐飲老板親自下場,在直播間為自家品牌帶貨、宣傳。
△圖片來源:美團
餐飲本質上是一門流量生意,過去人們更關注“黃金店鋪”帶來的線下流量。而現在,線上平臺早已成為不容忽視的流量獲取渠道。
流量在哪,生意就在哪。未來,餐飲品牌倘若能抓住用戶遷移帶來的機遇,有利于找到自己的精準用戶,推動品牌快速發展,探索出新的增長路徑。
聯名
聯名營銷已經成為餐飲品牌慣用的營銷策略之一,2023年,一眾連鎖餐飲品牌不僅通過聯名營銷推出了花式新品,還探索出了更多新玩法。
瑞幸聯名茅臺推出醬香拿鐵,引爆全網,上市首日賣出了542萬杯,單日銷售量超過1個億;海底撈聯名米菲推出周邊系列產品,給火鍋增添不少萌趣;奈雪的茶和薄盒APP推出的“范特西奶茶”,引發了消費者的“回憶殺”和搶購潮;喜茶和奢侈品品牌FENDI聯合推出“FENDI喜悅黃”……這些聯名營銷賺足了眼球,也多多少少帶動了品牌的銷售業績。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可以看到,2023年各大餐飲品牌無論是在聯名玩法還是聯動對象上,都變得更加多元。其中,聯名動漫、熱播影視劇、動畫IP、人物IP的現象更為普遍。
不過,也要注意,過去一年里,并非所有品牌都靠聯名營銷實現了“名利雙收”。喜茶和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聯名款“佛喜茶拿鐵”因涉嫌違反宗教事務管理條例被約談,產品很快被下架;必勝客聯動網游“原神”時,因下單人數太多導致APP崩潰……
目前來看,餐飲品牌要做好聯名營銷面臨的挑戰依然不少,畢竟伴隨聯名營銷越來越普遍,消費者的心動閾值已越來越高,餐飲企業想要通過聯名營銷實現1+1>2的效果也會越來越難。
聯名營銷的本質是雙方流量池互換,是為了實現雙贏。未來,對餐飲品牌而言,聯名營銷絕不是簡單的兩個品牌/IP相加,而是要真正做到“資源互用、價值齊升”,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更加有利地位。
出海
2023年,伴隨全球經濟復蘇,政策的逐步放開,在海外市場尋求增長點成為不少餐飲企業的選擇。新茶飲、咖啡、小吃快餐、火鍋等各個賽道上的餐飲品牌紛紛摩拳擦掌、揚帆出海。
新茶飲賽道,喜茶自8月開出倫敦首店后,又相繼在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開出了新店;奈雪的茶時隔3年后,將泰國首店開進了曼谷的高端商場;蜜雪冰城最新發布的招股書則顯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其已在海外11個國家開設了約4000家門店。
△喜茶美國紐約百老匯店開業,圖片來源:喜茶
火鍋賽道,據紅餐網不完全統計,2023年,大龍燚、譚鴨血、劉一手、吼堂、蜀大俠等火鍋品牌也都有去到海外開出門店。
甚至于像酸菜魚這樣的特色大單品也在加速涌向海外。2023年,魚你在一起加緊在舊金山、紐約、溫哥華、東京等海外城市布局;太二酸菜魚則在美國開出了新店……
目前來看,部分餐企在海外市場的布局過程中已嘗到了一些甜頭。
比如呷哺呷哺新加坡首店試營業期間,前3天就接待約1000名顧客。蜜雪冰城悉尼CBD門店試營業首日,門店人流爆滿,營業額突破24000元人民幣,高于國內門店平均日營業額;海底撈也早已將國際業務拆分,做成了一家港股上市公司。
事實上,餐企加速出海并非一時興起。眼下,國內餐飲市場內卷加劇,進入存量競爭時代,而國外市場尚擁有廣闊的空間。據弗洛斯特沙利文數據分析,截至2021年,海外中式餐飲營收2611億美元,占國際餐飲市場的9.9%。預測2026年,海外中式餐飲市場規模有望達4098億美元,人民幣近3萬億市場規模。
未來伴隨中國餐飲市場競爭地加劇,以及全球化帶來的新機遇,勢必會有越來越多連鎖餐企加入探索出海的新路浪潮,即使前方險阻,中國餐企出海的步伐只會越來越快。
上市
2023年一開年,一則有關食品餐飲連鎖行業被列為“紅燈行業”的消息引發業內關注。
彼時,不少餐飲投資人士推測,證券監管機構對食品餐飲行業“一刀切”的概率不大,但接下來餐企上市的審批標準和流程大概率會更為嚴格。
如今,回過頭來看,過去一年里餐飲相關企業的上市之路確實多有坎坷。包括老鄉雞、鄉村基、蜜雪冰城、德州扒雞、鮮美來、阿寬食品等紛紛主動撤回IPO申請。此外,撈王鍋物料理、七欣天、楊國福麻辣燙、綠茶餐廳等向港交所遞交的上市招股書也均已失效。
但這仍然不能阻擋餐飲企業對資本市場的向往。2023年8月,茶百道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蜜雪冰城、古茗茶飲、滬上阿姨、霸王茶姬、新時沏等茶飲品牌也紛紛被傳出欲沖擊上市的消息。
到了年底,鍋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隨后,連鎖餐飲品牌小菜園也宣布,加華資本對其再次投資,投資金額累計達到5億元,這也成為近年來大眾便民餐飲市場最大一筆融資。
△圖片來源:鍋圈食匯官網
鍋圈上市,小菜園獲融資,申請IPO、沖刺資本市場的餐飲企業增多……無不預示著,資本市場對餐飲消費還抱有信心,未來或將還有一大波餐飲相關企業涌向資本市場。
伴隨優質頭部企業的上市,對整個行業來說也是大的利好,將有助于帶動行業進一步規范發展。
預制菜
過去這一年,預制菜,正遭遇冰火兩重天!
被寫進中央一號文件,全國首個本科預制菜產業學院成立,各地政府紛紛“出手”、爭搶“預制菜之都”…… 預制菜一路上揚。
張核子、統一等企業跨界而來布局預制菜;叮咚買菜開出50億元訂單,招募預制菜合伙人;盒馬則新增預制菜為一級部門……各個企業、平臺也為預制菜的發展添柴加火。
但在消費端,有關于預制菜的爭議,卻幾乎沒斷過。“預制菜進校園”“預制菜占領餐廳”等信息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負面輿論和情緒。
從商業角度出發,預制菜是食品工業化的產物,配合餐飲流程的不同環節,可以大致分為四類:即食、即熱、即烹和即配,包括即食的方便面、八寶粥、自熱食品、乃至漢堡、薯條等,廣義上都算是預制菜的一種。
預制菜的出現改變了中國餐飲的經營模式,解決了餐飲經營中“人、效率、成本”等諸多困擾行業發展的難題,同時也大大降低了餐飲經營的門檻。有數據顯示,預制菜能夠讓餐廳的利潤率提升7個百分點。
不可否認,預制菜是順應時代和市場需求,現代化、規范化餐飲上下游產業升級的一大產物。但目前來看,針對預制菜的定義、概念還沒有官方明確規定,導致其很多時候被粗暴地理解為了“料理包”,公眾對于預制菜仍存在不小的“誤解”。
未來,預制菜想要贏得消費者、市場的青睞,勢必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關店
2023年,關店收縮的連鎖餐飲品牌不在少數。
香港“富豪飯堂”福臨門因欠款2029萬港元被追責;被稱為“上海川菜天花板”的明路川開業不到1年,落寞停業;
昔日“中國第二咖啡連鎖品牌”太平洋咖啡,多地閉店;老牌港式甜品許留山,大規模閉店;老牌烘焙克莉絲汀門店全關、賣樓抵債;牛角村被曝破產清算......
港星吳志雄在內地經營的5家餐廳全部關門;賢合莊接連撤出北京、上海、廣州市場;薛之謙的上上謙火鍋僅剩兩家……
更別提無數勢單力薄的小品牌、小門店,倒下的更是不盡其數。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2023年底,紅餐網曾實地走訪了廣州多個商圈、街區發現,很多街邊店、餐飲小店都面臨著“倒閉”“轉讓難”的經營現狀。
企查查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餐飲企業注吊銷數量超126萬家,大約是2022年全年餐飲企業注吊銷量的2倍多,創下2020年以來餐企注吊銷量新高!
結語
有數據顯示,預計2023年餐飲業全年將超過疫情前的2019年,餐飲行業的5萬億時代正觸手可及。
作為民生產業,餐飲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始終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預見,未來餐飲的大盤還將繼續發展和壯大。
但也不可忽視,存量競爭時代下,優勝劣汰會進一步加速,未來只有韌性更強、抗風險能力更高的品牌才能收獲增長果實,整個行業也會朝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不斷邁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