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被逼折扣化轉型,最大的難點在哪里?
出品/聯商網
撰文/上佳
就像一位二戀的女生,處著現男友卻還想著前男友的好!盒馬的用戶,事實今天就面臨著這樣的問題!看盒馬,可能也需要一分兩段,一是意氣風發的新零售階段,二是折扣化轉型的現階段。
01
追風少年
2017年7月14日,當天貓官宣盒馬為其集團旗下一員后,盒馬就正式站到了聚光燈下。彼時的新零售熱火朝天,出身名門,盒馬有了沖擊一切的可能。要新,一切都要重做!
(1)新模式:定位“線上線下+現代物流融合”的新零售業態,當大多數超市還不知道怎么做線上的時候,盒馬玩起了微鏈和到家,全渠道打通、同行3-5倍的坪效、60%以上的線上占比、3公里30分鐘達,盒馬獨孤求敗,用戶心智中,也有了“新零售”的盒馬。
(2)新商品和新供應鏈:從成立起,盒馬就一直在升級商品能力,侯毅在2022年度公開信中表示,商品力是盒馬唯一的核心競爭力。盒馬全球購團隊已經深入全球各個國家的采購渠道;盒馬在全國設立了185個盒馬村,利用大數據、訂單農業和精細加工等技術,把只有精品超市才有的標品生鮮,普及到大眾身邊。
還有重資產的后端建設,從2019年開始,盒馬就在全國八城布局融合生鮮加工、中央廚房與商品流轉功能的供應鏈中心,融合5G、物聯網IoT及區塊鏈等技術,實現了全鏈路的自動化與數字化;有這些資源和能力,盒馬可以用平均45天、系列商品最快30天的上新速度反向定制,其包括生鮮、標品、3R(即烹、即食、即熱)的自有品牌銷售占比,已達到了35%且還在成長。
一系列的重資產、大投入、大整合,為盒馬的經營內涵注入了深度,這也是網紅盒馬冰山下的厚重,釋放這些產能,對于提升盒馬的生鮮經營水平和推進現代農業都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3)新效率:背靠阿里,使盒馬從來不缺數據和流量,而盒馬自己也有強大的流量造血能力,抖音、小紅書、微博各種媒體到處都是盒馬的推文,“網紅”盒馬自身掌控著流量池密碼。其背后,是盒馬功能強大的技術能力;2018年9月,盒馬發布了自研的、集成了門店運營系統、會員系統、物流系統、供應鏈資源等多個體系的零售系統REXOS,該系統可以實現從產地到消費者的數字化鏈接,同時還為RF、懸掛鏈、AGV、送餐機器人、智能POS、etc等智能硬件創造大量機會。
而系統的背后,則是一整套的頂層設計、運營思維和組織支持。此前,盒馬實行大區制,2022年9月,盒馬進行了一次深度的組織升級,形成了“三橫三縱”業務架構,還新增設和提級了首席商品官,用以強化“商品力”這一核心戰略。
這一切,無論是對盒馬還是對行業,都是前所未有的開創;無論現在還是未來,都將具有極大的價值,并為中國零售業的發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當業態模式、商品、運營及渠道完美的融合在一個飛輪中之后,盒馬進入了快車道。招引盒馬也成了各大型物業的頭號工程,行業之人也以能進入盒馬有個P級為榮,盒區房成為熱詞。
彼時,移動互聯網浪潮迭起,在阿里的大樹下,盒馬像一位追風少年,盒馬標準店、盒馬菜場、盒馬mini、盒馬小站、盒馬F2、盒馬pick’n go、盒馬里,七種業態先后出現在盒馬的模式中,“盒馬的終極目標,是在全業態的線下門店布局基礎上,獲得絕對的流量”,侯毅曾這樣表述。
技術革命似秋風掃落葉,一切,似乎都在向著全新的高度演變。
02
風云變幻
然而,隨著時局的發展,技術采用生命周期不斷應驗,成長也在慢慢積累另一種走向!
疫情三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開始浮現,流量置頂,模式紅利消失,完成了市場教育的消費者,對新的一切,悄然變的見怪不怪。
進入后疫情期,零售市場急轉彎,消費進入極速的降級通道,全民追求性價比,彼時的盒馬,各個業態中也先后出現分化。
累計看來,盒馬先后嘗試了10余種業態,如今,盒馬奧萊似乎才是正解,盒馬升級版的Premier效果仍待驗證!
彼時的阿里,同樣面臨著壓力和變革,對盒馬也暫停輸血。2021年6月,阿里方面宣布組織升級,年底,阿里又開始升級“多元化治理”體系,盒馬獨立為公司,需要自負盈虧;2023年3月,阿里宣布要“回歸淘寶、回歸用戶、回歸互聯網”,集團調整為“1+6+N”的組織架構;后續有了阿里市值被拼多多超越的熱議,而當下,阿里考慮出售包括盒馬鮮生、大潤發以及銀泰等消費業務資產的消息甚囂塵上。
面對大勢,盒馬急需要自證價值。2023年1月,盒馬宣布主力業態盒馬鮮生實現盈利;到5月,阿里集團董事會批準,盒馬計劃在5-6個月內上市;而后來的劇情我們都知道,11月,因為估值不達預期,被寄予厚望的上市計劃也被擱置!
為什么估值不達預期?資本市場僅僅是因為時局,所以給出一個低的估值水平嗎?盒馬未來還有沒有獲得高估值的可能呢?一切未知可否。
這似乎又成了盒馬的另一個轉折!作為獨立的公司,沒有大戶和資本市場的輸血,盒馬必須自我造血,自我續命!
2023年,當山姆通過前置倉進入盒馬的腹地,盒馬啟動“移山價”反擊,嘗到甜頭之后,盒馬似乎從折扣化的浪潮中猛然醒來,10月13日,盒馬宣布八年來最大一次折扣化變革,全國線下門店5000多款商品全面迎來價格下調;11月22日,在盒馬2023新零供大會上,CEO侯毅說:折扣化變革已成為趨勢,也是中國零售必須要經歷的變革之路。自此,一個時代落幕,一個新時代開啟!
新零售的商業模式到底有沒有市場?新零售到底建立了怎樣的商業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剔除時代紅利,剔除疫情紅利,只有盒馬人自己的數據能夠定義!連同過去大量陣亡的O2O、社區團購、移動電商品牌,我們似乎又想起張瑞敏那句經典的話: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03
改革,需要時間消化
新零售,無疑給了盒馬巨量的優勢,只是當下的結果,相對整體的重資產投入和高成本,新零售并未給盒馬帶來大幅超越同行的業績和效率,成長的盒馬,依舊需要強壯肌體!
競爭分化、供給錯位,盒馬迫切地希望進入到新時代之中;折扣化,成了一個新的時代主題,也是一種姿態主題!
“折扣化不是賣便宜貨,也不是價格戰,而是通過垂直供應鏈,把最好的商品賣便宜才是本事”,盒馬這樣解釋自己的轉型,推演這些表述后續的任務,盒馬的計劃至少有三層:
但就像一個富豪說自己要過苦日子,陽春白雪突然翻轉到下里巴人,折扣化轉型,侯毅自己也有提到“難”字!
(1)新認知需要時間進行打造
在超市,“便宜”心智有兩類,一是像日本堂吉訶德店那樣,品項繁多,有淘的低價爽感;二是像山姆、COSTCO那樣,單品少量大價格確實低;而想起盒馬,“大海鮮”“方便”“烘焙”“品質”等主題詞多,但定義“盒馬便宜”的很少;而折扣化改造以來,盒馬門店在表演便宜方面,并未有太多調整;線下專享價、鉆石門店88折在小小的電子價簽上,還不足以有特別的功效;而針對折扣化后的調查,用戶最大的愿望是“品質不要下降”。
當企業把價格當成賣點,也即意味著陷入了一種認知定義的紅海,如何真正凸顯“高貴不貴”,如何延續用戶心中的“品質”,是盒馬必須面對的。
(2)存量包袱需要時間去消化
精簡SKU是折扣化變革重要的一環,將原來的5000多個,淘汰引新,最終實現2000-3000 SKU的動態平衡。這一精簡去庫存的過程,肯定會損害供應商的利益,零供博弈,盒馬也不能免俗!轉型以來傳出的供應商封殺、聲討,本質是利益的較量。從供應商的角度,如果能活下去,一般不大會與渠道撕破臉;而留下來的供應商,除了處理退貨,自身也有工藝、成本、品項效率等一系列事項要解決,問題,不簡單是盒馬的!
而隨著精簡的推進,盒馬也會面臨用戶體驗的挑戰;動手轉型后,網絡已經有用戶開始吐槽一些品種平替、想買的商品沒了、現場服務變差了......
而更大的挑戰可能來自于門店。過去的快速擴張,盒馬并沒有建立起類胖東來的強文化基因,網友拍到大量糟糕現場,是盒馬運營基礎不牢的體現。面對轉型,員工自己會有評價,能否統一認知,對企業文化有巨大的考驗,而這點,盒馬一直像一個傲驕的技術直男,很少有相關表達。
大多數企業轉型失敗,不是方向不對,而是組織內部向心力衰變,直接的體現就是現場員工動能變化,服務變差。零售轉型,建立相關機制,保障執行層高質量的承接是關鍵。
(3)高成本需要規模效應進行消化
在新零售階段,盒馬進行了大量重資產投入,不管是單店還是供應鏈運營中心,不管是配送到家還是店間調配,成本都很高。據行業人士測算,過去盒馬每單履約費用幾乎占毛利的一半,現在要大面積推動折扣化,成本消化更加是挑戰。有媒體報道,盒馬希望能將線下占比從30%提升到50%,而定位下沉市場的盒馬奧萊店只做線下服務。消化成本,也意味著盒馬正在削減自己配送上的效率優勢!
積累,過去是成就,到另一個維度,也成了枷鎖,過去的新零售范式,之于當下的盒馬,就成了需要丟棄的桎梏。
而以上內容,盒馬其實都能通過時間消化,這些變革的陣痛,絲毫不能動搖盒馬的決心,“盒馬要花一年時間把它轉型過來,這是一場長期競爭”,侯毅這樣說!
而當下,會員店雄起、折扣店再擴張、大賣場轉型,社區生鮮、即時零售也會進化,用戶更精明,市場會給盒馬時間嗎?
04
轉型,本質是生鮮折扣化模式創新
而一切體現到經營上,是盒馬必須面對的問題:商業模式必須支持長期盈利!
很多人判斷盒馬的難,是依照折扣店標準來做的推演,藏在折扣化水面之下的另外一層意思,是要綜合成本更低,這可能是盒馬真正的挑戰!用低成本的尺度來評價,新零售的很多領域都需要放下身段,調換個面:
1月27日,侯毅發朋友圈說:“今天零售的大變局時代到來,盒馬再次以折扣化改革引領行業,雖然很難,但只有變革才能真正贏得全行業的競爭力,我們必須無條件的加入,因為創新是盒馬的生命”,而這個創新,是要盒馬必須建立一套全新的商業模式:生鮮折扣化!
(1)從標品折扣到生鮮折扣
當前的大部分折扣商業,核心品類都是產業鏈相對可控的標品,或者以標品為業務主體,聯商網發布2022折扣店TOP20榜單中,好特賣、唯品倉、嗨特購、京小盒、樂而樂、條馬等,無一例外的都沒有碰太多生鮮;因為只有標品才容易形成規模,邊際成本變低;只有標品,才容易造成產能過剩,折扣化才會有更多的資源。
而鮮品,很難有上述特征。當前,中國農業雖然進步巨大,但鮮活農產品仍然存在大量的工業化水平不足、品質不穩定、區域差異大、供給不平衡、消費波動大、對人依賴度過高、損耗過大等問題,同樣一棵菜、一條魚、一種水果,在不同超市可能有數十種說法;即時使在有限的商圈之內,價格的尺度也會很大,在盒馬與友商的“奪胃”戰中,事實有一大幫子低價對手,品牌社區生鮮、夫妻老婆店、直播、社區團購、甚至是流動的小商小販!
生鮮的市場采購,從來都是質價對應的;而盒馬,做的卻是以生鮮為主品類的事業(據推測占比70%左右),要在這一大類建立折扣化心智,當前國內成功的還很少!
(2)從生鮮附加值到簡單高效
經過7年積累,在生鮮制造型零售方面,盒馬早就有了完備的解決方案,供應鏈的可控度非常高,早就可以自我折扣,為什么非要今天呢?
我們能看到盒馬對生鮮價值鏈做的提升動作,在消費升級的時代,有機、品牌化、進口等品質概念輸出,盒馬可以享受這種升級溢價,從而消化鏈路成本;但消費降級時不行,缺失性價比必然是流量下跌,再加上線上那么重的成本。所以,盒馬攜高價值做折扣價轉型,事實是以企業之力,解行業之困,難度可想而知!
而盒馬奧萊,定位減少加工中心和門店損耗、消化盒馬尾貨,可能還是不夠經濟;有些商品要先在大店跑一圈,賣不動了再轉運分撥,這種搬動無論大小都會帶來成本。為什么不能通過數字化、相對精準訂貨一次性搞定呢?至少鏈路邏輯上應該減少中間環節,有些店要滿陳列又賣不完要調撥,那就代表該店效率太低,應該關掉!
奧萊還定位于下沉市場,而在各地特別是低線城市,有大量的生鮮折扣店,他們裝修簡陋,但源頭發貨、大量陳列、大量銷售,低價簡單粗暴,消費者會認為那是真正的折扣;可能這些店是非主流,但其邏輯,值得關注,人間煙火,不一定是高大上,更不是尾貨。
所以盒馬折扣化,要么擴大標品比例,要么,進一步簡單高效!
(3)從規模不經濟到規模經濟
對標品來說,供應鏈垂直也好,不垂直也好,只要有確定性,一切都好調整,無非是時間和資源的問題!預制菜、自有品牌,都可以用這個邏輯看。盒馬自有品牌占比超過35%,因已經有了強大的制造型零售基礎,坊間流傳著大量盒馬采購要求供應商交出配方的事情,從側面也驗證著盒馬垂直化供應鏈的決心,只要現金流正常,供應鏈對盒馬來說不是難事。
從邏輯上說,有各種盒馬村、盒馬基地支持,盒馬供應鏈是自控的,成本工藝應該不會受這次折扣化變革的影響,在能力已經形成的情況下,挖掘生鮮潛能就是折扣化中的重點事項;而在既定的產品形態下,要適應轉型戰略,事實上是盒馬需要自我進行低成本革命。
其次,但凡做強的零售連鎖,無論大小,最后都必須解決單店高效盈利的問題,盒馬奧萊一方面快速擴展,一方面要自我強壯,挑戰不小。
從盈利角度來說,企業的經營成功有四個層級,盒馬會在哪一級呢?
如果是靠后臺規模賺錢,做一家供應鏈為主的公司,也是一種模式。對盒馬來說,大力推進的區域供應鏈中心建設,是優勢也是成本,我們不清楚盒馬是定義其為利潤中心還是成本中心,但要充分釋放產能,門店、供應鏈、加工中心全域規模化是必須的。
盒馬所有品項的最終價格,還是要消費者來買單,所以,折扣化最終成功,必須是消解成本之后-低成本戰略的成功。盒馬的折扣化轉型,一方面要與時間賽跑;另一方面是要在生鮮領域,革自己的命!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