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糧需要收購大潤發嗎?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王國平
當阿里高管釋放出“出售非核心實體資產業務”消息后,圍繞著大潤發什么時候賣身的各種版本謠言就再也難以壓制。是謠言,還是遙遙領先的預言,不得而知。只是各類蛛絲馬跡層出不窮,吃瓜群眾忙得不亦樂乎。阿里層面明確有出售的想法,也沒有出來否認過不賣給中糧。
此時的大潤發一邊正忙著為社會“輸送人才”,特別是一批有著十年以上大潤發工作經驗的人才,將為商超行業經營水平的提升做出重要貢獻;另一邊忙著關店,以便給周邊傳統商超更多銷售機會,在實體經濟不太景氣的今天尤為可貴。這種“授人以漁”和“授人以魚”的行為,都是正能量,卻沒能得到社會的理解。很多人粗淺的理解為為了出售而進行的財務調節,為滿足新投資人對于投資回報預期,采用的降本增效方式。事實上好像就是員工不理解、供應商不理解、社會很多人都不理解,悟性低有時候也沒辦法,不明白良苦用心。
中糧需要終端渠道嗎?
商超渠道向上游端延伸做自有品牌的同時,農業類公司開超市涉足終端渠道也是這些年的一個趨勢,特別是國有農業類企業向全供應鏈發展跡象明顯。中糧在種植端、制造端等比較完善的情況下,渠道銷售端是短板。多年零供關系博弈下,傳統農業板塊有銷售額沒利潤,蒙牛等品牌有利潤卻是渠道端替換的重點。延鏈、補鏈、強鏈是中糧需要考慮的重點環節。
以往,中糧有過多次收購商超的機會,都沒談攏。目前阿里傳出的報價——大潤發估值100億出售,相對合理,一個可以直接躋身國內商超大佬的機會,對中糧而言不能說沒有吸引力。如果打包收購整合阿里旗下所有超市,單超市板塊就有機會沖擊世界500強,所付出的代價用幾十億杠桿就夠了。像阿里整合不了的聯華超市,中糧在整合時會發生很多微妙的變化。有時候做不做,取決于受到的誘惑大不大。真做了,那時候想不賣伊利就不賣伊利,想不賣金龍魚就不賣金龍魚,也是挺爽的。人家自己的渠道賣自己的貨,誰說得著?
華潤為什么不積極呢?華潤自己的超市一大窩還在消化中。收購大潤發會存在門店重疊度高、人員重疊度高、倉儲重疊度高等諸多問題,重復收購對于現有的華潤并不好消化。象像華潤這種體量的商超進行并購,理想狀態是對大潤發進行分拆,需要的部分拿進來,不需要的部分留給有需要的人,如同當年樂天瑪特出售時拆分那樣。分拆大潤發對于阿里來說就比較難受了,剩余部分賣給誰?華潤聽說有人在賣,過來看看撐撐場面是可以,真買的話,不會像中糧那么有需求感,除非出現“爭風吃醋”等現象。
中糧錢從哪里來?
想買,得花錢。錢從哪里來?要知道哪怕是地主家也沒有那么多余糧。錢都自己掏,不符合中糧本色。花別人的錢,替別人辦事,順便滿足自己的需求才是中糧想做的。這個可以參照當年福臨門事件,中糧約上中遠,“兄弟想不想出單?想我就幫你也買點福臨門,到時候福臨門的供應鏈單子還能少得了你們中遠?”
中遠海運入股后公告稱,“在農糧全產業鏈供應鏈建設方面,雙方將更好促進供應鏈全要素的深度對接,結合集裝箱堆場、倉庫、海鐵聯運等資源,拓展端到端的業務合作,實現深度價值協同”。中糧很“善解人意”地花中遠的錢,幫中遠把事給辦好了,然后福臨門還是中糧的。同樣的邏輯,中糧又拉來了國企基金、社保基金等,幫這些基金順利把錢花出去。中糧在整合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等方面有著自己的一套邏輯和方式。每個鏈條又相互佐證背書,實現滾雪球式發展。
市場傳出的中糧收購大潤發,其實可以理解為以中糧為首的財團擬對阿里持有的大潤發股份進行收購,大潤發在香港的市值差不多對應人民幣100億,這個應該就是市場估值的一個由來。要撬動100億人民幣的上市公司,中糧所需的資金不需要太多,邀約收購進行私有化退市可能性暫時不大。這個過程中,阿里不吭聲,大潤發不承認,吃瓜群眾覺得甜度不錯。對大潤發來說,以前只有阿里看好,現在有那么多大老板看好,也不是件壞事。換股東而已,怎么能是賣呢?那得叫戰略投資!都是文化人,講的是道理。大潤發還是叫大潤發,沒變化。只是外界傳起來好像不是太正面。
中糧能否控制大潤發?
中糧沒有商超運營能力,外界對于中糧真的收購能否做好大潤發心存疑慮。畢竟大潤發就是沒把市場做起來,才被傳出要出售的。中糧若收購了,沒有好的提升手藝,砸手上了也不是不可能。從自己系統空降,可以貫徹集團思想,但對于開拓市場會存在知識盲點。還是需要從外界找人補專業短板,一起配合。
中糧結合大潤發更多是協同效應,如上下游打通、共倉共配等;財務效應,通過承兌等各種方式協調上下游公司解決占款及融資問題,提高資金利用效率。這種基于協同及規模經濟理論能夠解決大潤發面臨的部分問題,可并不能完全解決大潤發的問題。外界質疑中糧管控大潤發能力有其合理性,收購后如何操盤呢?
中糧收購大潤發傳聞愈演愈烈,不會是完全空穴來風。進行這么大規模的運作,難免不留下痕跡。至于是否真的收購,關鍵還得看價錢,錢雙方都滿意了,很多事情都好談。錢不太滿意,就會糾纏很多細節。話說如果真的收購成功,中糧大悅城以后都不用再招超市了,雙方還是可以愉快的合作。如果中糧不收購大潤發,下一個買家是誰,應該也很快又要傳出來了吧。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