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品牌突然閉店,退款要等30年?
出品/聯商網
撰文/西泠雪
近日,知名連鎖早教機構金寶貝在江蘇南京的三家門店同時關閉,引發廣泛關注。
事實上,去年至今,金寶貝已經在全國多地被曝出閉店消息,深陷關店、退費難等輿論漩渦。
01
續費后經營方“跑路”
3月19日,金寶貝位于南京的三家門店同時關門。
在關閉門店的大門上,張貼有《致家長書》,金寶貝南京中心在其中表示:“自2024年3月19日起,金寶貝南京江寧景楓中心、華采天地中心、江北虹悅中心將暫停運營和教學服務,尋找新的資方和資金入駐。”
上述三家門店關閉后,金寶貝在南京僅剩一家門店,客服表示:他們店正常經營,與市區三家門店不是同一個老板。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南京金寶貝閉店前不久,一些門店仍在推銷課程,發展新會員,門店在閉店之前兩天也一直在收費,還有不少家長剛剛購買課程,有的續費四五十節課。
也有家長反映稱,“很多孩子當天還有課,到店后發現大門緊閉。”“前兩天剛繳續費的錢,沒想到關門了。”“課時費這么高,竟然還是無征兆地突然閉店,實在難以理解。”
02
家長眾籌“自救續課”
3月20日,代表金寶貝負責后續安置的工作人員在消費者對接群里發了一份《解決方案大綱》稱,目前南京金寶貝的資金鏈已完全斷裂,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算上工資、商場欠租、學員課時及其他債務,共計有2800萬元左右。
彼時,南京金寶貝提出了三個解決方案:退費、眾籌上課和分流上課。
雖然明確退費金額后,將陸續進行退費。不過,倘若全部家長都選擇退費,在理想的情況下一年能還款100萬元,預計30年。
而在3月28日,金寶貝品牌總部曾在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封公開信,就近期南京中心不規范閉店事件給消費者造成的影響和困擾,表達歉意。
金寶貝表示,此次事件涉及的南京市江寧區景楓中心、建鄴區奧體華采天地中心和浦口區江北虹悅城中心,均由南京加盟商獨立運營。該公司負責人在未與公司溝通確認的情況下,擅自引入第三方閉店,并任其發布了一系列極其不負責任的、違反品牌規定的閉店措施和言論,更背離了公司長期以來秉承的品牌價值和使命。已立即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前往南京與當地政府部門密切合作,重議解決方案,最大限度減輕此事件給會員家庭帶來的影響。
金寶貝還稱,從2024年3月28日起,金寶貝在全國各地的中心將接受需轉課的會員,并免費提供「金寶貝早教App」的3合1線上課程。
4月2日,經歷了將近半個月的維權后,在南京建鄴區文旅局和相關部門的協調下,因金寶貝“跑路”蒙受損失的一些家長,終于開始復課了,華彩天地免費提供場地到6月30日,金寶貝總部承擔這期間的水電費用(約5000元每月),家長支付23元/課的費用全部用于支付老師、耗材的相關費用。
不過,南京金寶貝原經營方除了提供原場地內的固定教學器具,并未參與其他籌措任何工作,復課是政府眾多部門出手及家長代表積極爭取下,將損失降低的結果。
03
全國多地門店關閉
實際上,在南京三家門店關閉前,金寶貝閉店的情況已經在全國陸續上演,甚至出現了“一邊開店、一邊關店”的現象,部分新開門店在短短幾個月內就關停。
去年12月,金寶貝北京東城中心店閉店。隨后,金寶貝位于北京宋家莊、房山長陽等區域的門店也陸續關閉。
同樣是在去年年底,上海浦東新區九六廣場的金寶貝也發布通知,于12月底閉店,后續未完成的課程可轉至其他門店或通過異業合作轉至其他機構。而除了九六廣場店以外,金寶貝在上海的多家門店也已關閉或即將關閉。
今年1月,金寶貝宣布同步關停廣東深圳區域四家門店,包括南山萬象天地店、南山花園城店、福田印力中心店和布吉萬象匯店。
據報道,閉店風波發生后,金寶貝集團在上海注冊的寶寶愛(上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已經被列入限制高消費名單。同時,金寶貝集團北京、上海、天津的三家子公司幾乎同時更換了法定代表人。
根據媒體公開報道數據統計,2022年金寶貝至少關閉了17家門店,2023年關閉了43家門店。
今年以來,金寶貝更是已關閉了超20家門店。今年1月23日,深圳連關4家;1月24日,上海連關5家;1月25日,北京連關8家;1月26日,廣州連關3家;3月19日,南京連關3家。
事實上,金寶貝的經營狀況不僅讓家長擔憂,也讓不少城市加盟商有所顧慮,金寶貝廣州、長沙、張家口等地的加盟店已在近期相繼發布聲明,澄清關聯關系。
04
早教機構頻頻暴雷
近年來,已有不少早教機構在多個城市被傳“跑路”,一些知名連鎖早教機構也出現了大量閉店現象,不僅金寶貝,美吉姆、七田真、紐約國際早教、悅寶園、巧虎早教中心等都有涉及。
早教機構為何頻繁跑路?其未來的路又在何方?
如今的父母對子女的優生優育特別看重,也使得在子女教育階段的軍備競賽提前到了嬰幼兒階段,大量早教機構應運而生,而早教機構的頻頻爆雷,則是短期因素和長期因素共同造成的。
《中國早教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投資趨勢預測報告(2023-2030年)》指出,近年來,我國早教市場規模增速放緩,從其原因來看,除了受到近兩年的疫情影響之外,出生率的下降,新生兒數量的減少也是其主要影響因素之一。
不容忽視的是,絕大多數早教機構采取的都是預付費制度,有品牌門店還未開業就開啟預售,家長需根據課時數量,一次性繳納高額的學費,這樣的預付費制度本身就存在消費風險。
同時,很多早教機構門店并非直營,而是由區域加盟商負責,盡管有知名品牌或上市企業背書,但突然閉店、變更法人、變更品牌的事件時有發生,一旦門店“跑路”,退費難的問題也讓家長感到心累,維權艱難。
業內人士指出,很多早教機構在過去的十余年間賺的盆滿缽滿,目前市場已經進入下行階段,并不是早教理念過時,而是受內外部環境雙重影響,同時信息渠道越來越多,過去好的教育理念需要依賴教育機構的引入,現在家長可以通過更多渠道獲得,因此在選擇早教品牌時會更加理性。未來,中國早教行業必將向數字化、多元化方向發展。
如今,閉店潮來襲,預示著行業洗牌加劇,早教機構運營模式的弊端正在涌現。無論是新興品牌還是老牌龍頭,重建消費者信任都迫在眉睫。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