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18取消“預售”,但電商大促卻“魅力不足”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老刀
編輯/蔡建楨
預售制,一度成為電商大促提前鎖定GMV的“神器”,尤其在雙11巔峰的時候,預售的日期往往會在11月11日這一天之前20天,也就是到了雙11當天只剩下交尾款,各商家需要紛搶的消費人群,在前20天內早已大局已定。
據媒體報道,預售起源于2012年天貓雙11。2012年雙11結束后,時任天貓總裁張勇表示,將預售上升到戰略高度,看好其未來的發展。隨后預售漸漸成為了電商大促的標配,包括京東、蘇寧易購等多個電商平臺都曾有預售活動,抖音、快手等后來者也積極跟進。
當直播電商崛起,預售+直播,更是發揮出巨大的威力。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21年10月20日晚8點,那年的雙11大促預售正式開始。當晚,李佳琦預售額達115.39億元,薇婭為85.33億元。
從某種程度上,預售策略拉長了電商的促銷周期,本來一天——雙11或618這一天的大促,通過預售把活動延長到了一個月。
預售制推行了十二年,對平臺商家來說,可以減緩集中某個時間段的高峰成交壓力,另一方面亦可以把自己促銷獲客時間放大,“流量生意”的慢慢做。預付定金形式的存在,有利于商家有足夠的時間根據鎖定的需求而備貨,不至于出現賣不出去積壓的情況。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預售讓“剁手黨”們可以不用集中在某一天急速搶購。預售雖然看上去好處多多,但為什么電商平臺紛紛宣布取消預售呢?
1
今年618不再預售
5月6日,淘天集團在商家大會上宣布本年度618大促的規則調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取消了沿用十多年之久的預售機制,轉而改為在5月20日晚八點直接售賣,全程保價。不久前,618的開創者——京東也宣布取消預售,在5月31日晚8點直接進行現貨售賣。
一些電商平臺商家表示,大的品牌商還是習慣于預售,取消預售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而腰部以下和尾部商家本身參與感不強,用現有貨盤就能承接。
業內人士表示,預售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按需生產”,是一種最簡單易操作的反向定制,商家根據預付定金的量來決定生產和備貨,由于頭部商家銷量大,而且一般在各個平臺都有布局,取消預售對這些頭部商家備貨會產生壓力。
取消預售,對消費者來說,似乎是個好事。有不少人表示,取消預售,商家直觀反應,有貨就是有貨,沒貨就是沒貨。從看到商品到拿到商品,動不動就是十天半個月,還又是定金又是尾款的,太麻煩了。
2
預售的“原罪”
預售雖然對商家有利,但是對消費者而言,唯一不佳的體驗就是“等待的周期太長”。消費者下了定金,到補尾款這中間隔了將近20天,這20天對商家備貨來說是有利的,但是消費者交了尾款商家才發貨,前前后后等了已經將近一個月時間。
取消預售之后,電商平臺將促銷周期拉長,對比來看,假設有預售程序,5月20日付定金,6月18日付尾款,消費者這已經等了一個月,對商家來說,要付完尾款之后才發貨,壓力大大降低;但是,如果取消了預售環節,消費者5月20日付款,商家兩三天之后就要發貨,消費者的等待時間大幅度縮短。
隨著電商的流量下降,各大電商平臺必須再度“以用戶體驗為先”。自去年以來,阿里巴巴CEO吳泳銘和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先后喊出“回歸用戶”,在當下的電商行業,用戶的體驗意味著一切。
預售制不僅僅讓消費者等待漫長的周期,另一方面,其中還存在著不少的貓膩。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3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顯示,電商平臺預售模式存在五方面的問題,包括“尾款”漲價不誠信、預售商品不保價、承諾贈品不兌現、承諾時間不發貨、“最低價”宣傳不屬實的問題。
付尾款的時候為什么會漲價了呢?這就是一些動機不純的商家在使壞。預售時,商品打出一個較低的價格,用戶付了收款之后還要一個月左右時間才付尾款,對很多消費者來說,往往并不能準確記清當初確定的零售價是多少,付尾款之前,商家已經悄悄把價格提高了。
預售對消費者還有一大風險是“金融風險”,如商家收到預售定金后跑路,錢款無法追回。
取消預售,壓力給到了商家這邊。商家需要充分的備貨,有競爭力的價格,及時的發貨才能最終贏得與消費者的成交。
3
電商大促“魅力不足”
無論618還是雙11,這兩大電商大促IP的吸引力正在急速降低。一方面,曾經的消費者長大了,理性了,線上購物成了隨時隨地的消費方式,集中式的大促新鮮感和觸動力越來越弱;另一方面,電商本身的促銷手段也“黔驢技窮”,常態化的直播間促銷早已透支了未來的需求,商品價格讓利、補貼的促銷行為早已無力為繼。
去年雙11結束之后,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紛紛發布戰報,但都沒有公布成交總額(GMV)。從2022年開始,天貓與京東就開始不公布平臺總體交易數據。
很多用戶對電商大促的體感越來越低。2019年,“雙11”相關話題在微博熱搜榜上的平均在榜時長一度達到464分鐘,而2023年銳減到一半,平均時長不足3小時。雙11的百度搜索量搜索量在2017年達到峰值,此后逐年下降,2023年達到“冰點”,峰值搜索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60%。雙11尚且如此,618的存在感可能會更低。
為了挽回電商大促的吸引力,電商平臺不得不再次重拾“低價”,再次高度維護用戶體驗。據媒體報道,今年天貓618主要有三大變化:
一是售賣環節更簡單。取消預售后,今年天貓618共有兩撥現貨售賣期,第一撥自5月20日晚8點開始,第二撥自5月31日晚8點開始。在兩撥售賣期中,天貓將針對不同類型商家開啟多個營銷會場,并通過滿減、超級秒殺、驚喜直降等手段,助力商家。
二是商家參加更簡單。今年天貓618將簡化商家報名參加環節,無商家報名環節,符合要求即可直接進入商品報名。5月6日起,淘寶天貓將同時開啟兩撥正式活動的商品報名。
三是消費者買得更簡單。今年天貓618期間,天貓將升級價格保障讓消費者簡單買、放心買。平臺除了進行先漲后降管控外,天貓支持商品從付款后至7月5日期間進行全程價保服務。
此外,618期間淘寶天貓還將推出多個舉措,如活動商品包郵、提供運費險、商品需為現貨等,持續升級消費者大促期間購物體驗。
雖則高喊“回歸用戶”,并且開辟更多維護用戶體驗的措施。但回溯到本源,電商大促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便宜”,相對于線下,相對于競爭對手的便宜,只有這一點,才能重新激活用戶對大促的興趣和期望。但是,談便宜不傷感情傷利潤,又怎可能長期為繼,今年618大促到底便宜不便宜,估計很多網購的老“羊毛黨”,一試便知。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