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板乳品大牌,全球零售巨頭奧樂齊憑什么?
出品/聯商網
撰文/袁則
近期,作為全球平價超市領導者和自有品牌模式開拓者之一的ALDI奧樂齊,在自牌乳品上連續做出了大動作。
5月下旬起,奧樂齊悠白便舉辦了“不輸大牌,試試奧樂齊悠白”系列活動,從悠白牛奶大巴巡游到深度行業對話,實力自證悠白不輸大牌。
上周,奧樂齊更是回歸消費一線,在位于上海靜安、黃浦、徐匯、楊浦、浦東和松江的6家指定門店,發起了“牛奶空盒兌換悠白娟姍奶”限時活動,通過免費兌換降低“試新”門檻,鼓勵更多消費者試試奧樂齊悠白。
奧樂齊“牛奶空盒兌換悠白娟姍奶”限時活動
一系列動作,體現了奧樂齊悠白,敢于叫板大牌的實力和底氣。
01
自有品牌乳品的信任挑戰
當下,零售價格競爭愈演愈烈,而發展自有品牌,正逐漸成為零售企業尋求破局的解決方案。零售商們主要通過直連源頭、直連工廠來減少中間環節從而降低成本,同時更注重質量的把控,為用戶提供更強的“質價比”,這也是自有品牌的核心價值所在。
《2023年中國零售業自有品牌發展洞察》顯示,過去往往是大規模、大體量、頭部、多業態的零售商布局自有品牌,而今,越來越多單一業態、區域性零售商也在紛紛入局;同時,零售商以自建工廠和股權控股方式操作自牌的案例也越來越多。
《中國自有品牌發展研究報告(2023至2024)》顯示,2023年供應商的自有品牌供貨總額同比增長8.55%,73%的零售商的自有品牌銷售額同比有所增長,未來存在巨大的發展機遇。
但在低價壓力之下,很多零售自有品牌忽略了對產品品質的把控,顯著削弱了消費者對于自牌產品的信任。行業報告數據也明確顯示,雖然消費者對于自有品牌的消費態度日益開放,但良莠不齊的自牌品質讓消費者對自牌的信任度始終存疑。
對于精明節制的消費者來說,在選購自牌產品時,出現了“審慎精明”“品質至微”“價值重構”的新動向,質價比逐漸成為首要的考慮因素。
特別是在乳品選擇上,曾經的三聚氰胺事件,讓消費者信心大受打擊;而近年,行業又有“香精奶”、酵母超標、菌落總數不合格、保質期內變質等食品安全事件,即使是大牌也不一定放心,年輕的自有品牌更會遭受質疑。
《2023中國奶商指數報告》顯示,“品質至上”已成為乳制品消費者的新要求,78.4%的公眾購買前都會查看產品標簽,營養成分豐富、高品質奶源地、低糖低脂零添加、有機認證都成為消費者決策的重要依據。
因此,乳品對于構建信任基礎存在更高壁壘,也成了考驗零售功力的“試金石”。
《食品自有品牌:消費者信任對忠誠度和購買意愿的作用》通過對445名受訪者研究后顯示,消費者對自有品牌的信任,與他們對自有品牌的忠誠度及購買意愿有顯著影響。
IRI相關調查報告表明,高收入消費者對于在哪里購買自有品牌產品更挑剔,約65%的消費者只從他們信任的某些商店購買自有品牌。作為行業未來發展的戰略突破點,解決自有品牌信任問題,是關鍵中的關鍵。
對此,奧樂齊有非常清醒的認知,作為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企業,奧樂齊是自有品牌模式的開創者之一,其在全球有10000+門店的深度實踐,驗證了自有品牌模式的成功,在打造信任這件事上,奧樂齊有自己的體系邏輯。
02
奧樂齊悠白如何解決信任問題?
首先,自有品牌想要建立信任,核心在于“產品力”。
近些年,零售行業涌入了大量新興玩家,許多新零售品牌生于疫情期、火于近兩年,本質上,是資本支棱起來的發展,最明顯的打法是燒錢,所以在品牌運營上,缺少專業深度和夯實的內涵,自然也難以享受高價值品牌所能擁有的信任回報,其宣傳的“品牌力”,更多是“爆發戶”式的粗放體量,沒有“產品力”支撐,即使規模變大,品質、服務及管理也存在諸多隱患。
以乳品為例,國內許多零售自牌乳品操作失敗,核心是顧客對企業商譽不信任,所以更傾向選擇蒙牛、光明、伊利等知名品牌,但奧樂齊不一樣,從進入中國那一刻起,奧樂齊就立足于解決這一信任問題。
“品牌力”要立得住,需要“產品力”;“產品力”要出眾,需要“品質為先”。而奶源正是乳制品品質的重要基石。據奧樂齊悠白采購團隊介紹,在選擇奶源時,他們會優先選擇大牌同源的優質工廠和奶源基地,以保證產品的出色品質。
以悠白4.0娟姍牛奶為例,其奶源來自九峰牧場,牧場地理位置優越,并采用現代化的高科技養殖技術,據悉,九峰牧場的荷斯坦成年母牛產的體細胞數、菌落總數指標優于歐盟標準。
奧樂齊悠白系列產品
品質過硬,產品夠好,消費者自然而然會建立起對品牌的信任。
其次,信任需要穩定性和一致性。
相對來說,因為騰挪空間大,所以內資零售經常要面臨浮躁和誘惑,做事相對缺少嚴謹,企業文化很多時候會左右企業最后的成品風格。例如某新興乳業品牌,一直以荷斯坦牛種產的自有奶源為賣點,但在招股的數據中,被發現六成牧場及40%的奶源是借來的,陷入“奶源信息造假”的信譽危機。
還有某些零售企業,一些產品的產品標準很高,但另一些產品又經常翻車,出現品質波動,導致消費者對企業整體信任打折;而企業的自牌新品上線,往往需要更高的成本或更長的周期積累口碑,企業的短視亦會帶來信任問題。
對奧樂齊來說,德系嚴格品控已經成為傳承超過百年的品牌心智,這樣的品牌特質本身就代表了一種信任價值。
基于全球十幾個國家的開拓經驗,奧樂齊已經形成非常清晰的自有品牌開發路徑和邏輯,特別是在品控層面,有著成熟的方法論和質量管理體系。
為了保證乳品始終如一的穩定品質,無論是牧場選擇、產品研發、生產工藝,還是物流轉運、門店上架,奧樂齊悠白在每一個供應鏈環節,都將德系嚴格品控貫徹到底。
據介紹,奧樂齊悠白乳品的原料供應商須有GFSI證書認證,并通過初篩、審核、整改、抽查、年審等嚴格的供應商考察制度,保障品控源頭。悠白的多數牧場及工廠位于華東地區,以盡可能縮短供應鏈路途距離,全程冷鏈運輸,保障鮮奶品質和風味的穩定性。
奧樂齊悠白負責團隊表示,他們對鮮奶實行一年兩次抽檢,質量安全檢測項目超過200個,包括對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等檢測項目;此外,還設置了試吃環節,經過外部專家培訓的試吃人員,會定期對產品的風味、質地、顏色、氣味等維度進行反饋和打分,以保證品質的始終如一。
因此,今天我們說奧樂齊做乳制品值得信任,是出于對奧樂齊已有成功經驗和能力底蘊的肯定;而這些底蘊,絕非一日之功,許多模仿奧樂齊的品牌夭折,背后其實有體系和信任缺失的多重問題。
此外,信任還源于可持續的極致質價比。
品牌差異化優勢的打造,經常會有不同的路徑。而奧樂齊,則是摒棄海量的SKU追爆品的邏輯,選擇了獨特的精簡SKU策略——截至今年4月,奧樂齊悠白共計32個SKU,但是涵蓋鮮奶、酸奶、風味奶飲品、黃油、奶酪等豐富產品線。品種較少但品類齊全,基本覆蓋消費者生活中對于乳制品80%~90%的需求場景。
奧樂齊門店乳品陳列現場
其實大多數人誤解了“平價”二字,以為平價社區超市就是廉價超市,就應該與低端產品強綁定,但奧樂齊告訴我們,“好品質,夠低價”,并不是悖論。
拿奧樂齊乳品悠白5.0蛋白奶950ml來說,奶源品質過硬,營養成分出眾,僅售19.9元。而市場同類產品定價為26.9元~29.9元;再如悠白A2β酪蛋白牛奶,每升含有A2β酪蛋白≥8.5g、3.8克蛋白質/100ml、120mg鈣/100ml,相較市場同類產品擁有更高蛋白質含量,22.9元的售價僅為同類產品的6-7折。
而這樣極致質價比的背后,很大程度源于奧樂齊精簡SKU策略——通過擴大單個SKU的生產規模,大幅降低采購成本,不僅可以在供應商環節得到話語權,要求更高質量的商品,還可以在壓縮成本的基礎上提高價格競爭力。
部分內資零售企業知道了減品邏輯、少品效率,但卻忽略了與之配套的精品邏輯。而在奧樂齊,采購經理也是產品經理,如何選品、如何開發、如何精簡,都來源于大量的本地化市場調研和專業的用戶洞察。
此外,奧樂齊在運營上也始終追求“極致效率”,致力于節省每一分運營成本,為顧客帶去更多的實惠。比如通過高效培訓讓每個員工都成為“多面手”,兼任多個職能,同一時段在門店當班人員不超過4人;此外,還采取整箱陳列方式、自助收銀系統和掃碼購等措施,輔助效率提升。
正如全球咨詢公司Alvarez&Marsal的專家John Clear在接受CNN采訪時提到的,奧樂齊試圖向客戶傳遞的信息是:“我們為你精選好了一切,讓你的生活更有效率,但又無需為此支付額外的費用。”
品質好價格低,省時省心又省力,并且表現長期穩定,這樣的奧樂齊,怎么能不被用戶信任呢?
03
奧樂齊的啟發
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用戶端的訴求永遠是低價和品質,而企業端的訴求永遠是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
我們認為,奧樂齊的自牌模式重構了整個價值鏈,在品牌商、供應商、零售商以及消費者之間重新進行價值分配,真正做到讓利消費者,獲得可持續的產品優勢和價格優勢,最終實現多方共贏的局面。
如今,奧樂齊已經在上海開出了57家門店,并還在不斷拓展,走進更多的社區,離消費者越來越近。在抖音、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臺上,用戶也紛紛對奧樂齊發出召喚:什么時候到我所在的城市開店?
知名零售專家、上海連鎖經營研究所所長顧國建曾在朋友圈,分享了某購物中心招商經理的觀點:“現在的購物中心,非常歡迎奧樂齊這樣的平價社區超市”。
對企業來說,前期的出發點和價值觀往往就決定了未來的路徑。商業經歷過許久的浮躁,應該逐步回歸理性、本質的思考,而來自德國的奧樂齊正是秉持著讓消費者每天享受“好品質、夠低價”商品的零售初心才穿越百年,發展至今。
所以,如果問為什么悠白值得信任,憑什么不輸大牌?我們想說,因為它出自ALDI奧樂齊!
今日互動:
您覺得奧樂齊怎么樣?
歡迎留言評論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