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Iceland超市進駐中國市場,我們去看了看首店
出品/聯商網
作者/夢縈
在國內消費結構加速升級的大背景下,外資零售企業加碼布局中國市場的進程顯著提速。
4月29日,由北京門頭溝區政府、首旅集團旗下首旅慧科與英國頭部冷凍食品品牌Iceland聯合打造的埃絲藍實驗室(Iceland Lab)正式亮相,并同步啟動線上運營體系。
該項目作為Iceland品牌的亞太地區首店,其運營模式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創新?《聯商網》對其進行了實地探訪。
01
被定義為“實驗室”而非“超市”
埃絲藍實驗室位于北京市門頭溝區京西智谷園區,面積6800m²,門店裝修以Iceland經典的紅白配色為主,引進了首次入華的Iceland凍品美食,深度鏈接東來順、順鑫、聚寶源等國內知名老字號品牌,以及中國原產地優質產品。
據介紹,該項目為整合全球凍品供應鏈資源,疊加AI技術與直播電商生態的全國首個“供應鏈+MCN(多頻道網絡)+AI(人工智能)”三核驅動的產業融合體。
其定義為“實驗室”而非“超市”,旨在聚焦“文旅+AI”場景創新 ,開放供應鏈管理、電商直播、客戶服務等全鏈條業務場景,與科技企業共建“技術研發—場景驗證—商業轉化”閉環 ,加速文旅消費產業智能化升級。
而以興趣電商為核心,埃絲藍實驗室搭建進口超市、實景廚房、產地溯源、國外街景等多種特色化的直播場景,建立領先的MCN達人服務體系與數字化支撐系統,實現規模化的內容矩陣和全域化的銷售矩陣,帶動進口食品、老字號、飲食文化的傳播。
場內設置有16米超大屏幕直播專區、Iceland進口凍品專區、歐洲街景區、國潮市集花車區、熱烹飪區等五大主題場景。
據了解,啟幕當日同時開展了25場全網直播進行售賣,其中,東方甄選與埃絲藍實驗室聯合舉辦了首次專場直播,主推中華老字號品牌與非遺技藝傳承。
該實驗室負責人表示,今年“五一”將實現每天超百場AI數字人直播。為了營造更好的線下購物體驗,埃絲藍實驗室將于5月底正式面向普通消費者開放。
02
從冷凍食品起家的超市
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Iceland品牌略顯陌生,其在英國市場卻有著較高的知名度。
1972年,Iceland創始人馬爾科姆·沃克敏銳捕捉到英國家庭冰箱普及率攀升帶來的消費趨勢,在零售業巨頭林立的英國市場另辟蹊徑,創立了專注冷凍食品的特色超市。
經過半個世紀的深耕,Iceland現已經成為英國最大的冷凍食品超市,在英國市場占據著17%的份額。目前,Iceland布局了包括英國在內的十個國家,門店總數超過1000家,年銷售規模約4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388億元)。
在英國,Iceland的門店定位與ALDI類似,主打物美價廉、高性價比。商品方面,Iceland主營冷凍食品,銷售商品涵蓋了冷凍生鮮食材、速凍面米主食、冷凍烘焙制品、預制菜等,覆蓋3200個SKU。
此外,Iceland還引進自有品牌,并于1986年成為英國首家宣布自有品牌不添加任何人工色素、人工香精、不必要的防腐劑和味精的超市,這一做法比競爭對手提前了20年。
盡管在國內知名度尚淺,但Iceland早已開啟中國市場布局。早在2018年,Iceland就曾宣布入駐京東全球購,通過精選適合中國消費者的產品,用最優質的服務和實惠的價格,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更加豐富的產品選擇,全面升級中國家庭購物體驗。
如今落地北京門頭溝的埃絲藍實驗室實體門店,則意味著其本土化戰略的深化。在小紅書上,已經出現大量相關種草內容,很多達人博主列出了埃絲藍實驗室開業后必搶網紅單品清單。
業內推測,埃絲藍實驗室模式也不會僅限于門頭溝區,隨著路徑的跑通,或將拓展至更多區域。
03
機遇與挑戰并存
對于Iceland品牌而言,其在華市場布局展現出積極態勢,不過一些現實問題也不容忽視。
當前,國內冷凍食品消費市場尚處培育期,消費者對冷凍食品普遍存在一定的認知偏見,接受度較低,這樣的消費心理制約了冷凍食品在零售終端的市場表現。
有分析指出,Iceland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差異化定位是破圈的關鍵,進入中國后仍需結合供應鏈和市場需求做更多本土化的改良。
不過,相較于傳統零售模式,埃絲藍實驗室也開辟了一個全新的賽道,構建起“供應鏈+MCN+AI”三核驅動的新型零售體系,核心優勢為整合供應鏈、MCN內容營銷以及AI的智能決策分析技術,更有利于數據共享與業務協同。
其中,供應鏈是產業融合體的基礎支撐,確保產品能夠高效、穩定地供應市場;MCN是一種多頻道網絡的產品形態,將多個專業內容生產者聯合起來,保障內容持續輸出,從而最終實現商業穩定變現;AI可以能精準洞察消費者需求,為供應鏈的生產決策、MCN的內容創作和營銷推廣提供智能支持。
這也為傳統零售提供了新思路,未來埃絲藍實驗室這一模式能否將全球供應鏈優勢與中國市場需求深度結合,同時發揮內容營銷與智能決策的協同效應,我們將持續關注。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