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魚經濟,火在小紅書?
出品/驚蟄研究所
作者/婭沁
“馬上離開北京去上海,坐標xx,自提的可以聯系”,90后女生徐清顏,因工作變動需要從北京遷往上海,4月14日晚上,在小紅書上發布了一條二手閑置帖。她把桌子、電視、卷發棒、自拍桿、豆漿機等二十來件閑置物品陸續發在了評論區,價格大多在50元以下(原價的2到3折)。這也是徐清顏在該賬號上發出的第二條帖子。
不到一日,該帖就獲得了600多條評論,賬號的關注人數也從寥寥個位數增至70余人。“可能因為我價格確實太低了吧,很多都是全新沒用過的,小紅書的人很識貨。”徐清顏說,目前已出的閑置超過一半,這樣的反應速度讓她感到驚訝。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條帖子的評論區,不少網友借樓發布自己的閑置轉讓信息,還有人求購心儀的閑置好物,自發將評論區變成了一個熱鬧的“閑置集市”。
從分享生活方式的內容社區擴展到交易閑置物品的二手平臺,當小紅書被年輕人開發出全新的打開方式,不僅意味著平臺的價值正在被重新定義,也反映出原有的二手市場有了新的用戶需求和痛點。
小紅書興起“二手生意”
過去,賣閑置上專業二手平臺是共識;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卻在小紅書掛二手、聊交易,甚至直接在評論區“擺攤”。
在小紅書的搜索欄輸入“二手閑置”,相關詞條的瀏覽量已突破15.3億,討論量高達2498.2萬,且數據仍在持續上漲。從家具家電、服裝鞋包、美妝個護,到電子產品、圖書音像、玩偶手辦,各類常見的二手閑置都能在小紅書找到。
龐大的內容數據背后,是一個個鮮活的交易故事。有人因為裝修想回血,急于轉手家中的中古柜、電視柜、落地空調等大件家具;有人下定決心斷舍離,給自己衣櫥里的閑置衣服找主人;也有人想節約婚禮開支,在婚期前尋找閑置婚紗、敬酒服、婚鞋、喜糖盒……
除了國內用戶熱衷于在小紅書處理二手閑置,在海外留學或工作的網友們也在通過小紅書完成“傳遞”。
一位在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生活的華人博主由于工作變動,將閑置的沙發、吸塵器等物品以視頻形式發布在了小紅書。該博主分享道,“已經在FB上賣了一些,想在小紅書上碰碰運氣。”該帖發出后,僅過了10多分鐘便有人來詢價。
驚蟄研究所在蹲守小紅書二手閑置帖以及評論區的過程中發現,流量大、“刀客”少,反應速度快,即當下俗稱的活人感,是不少賣家選擇小紅書出閑置的主要原因。比如,有網友分享,自己在小紅書上陸陸續續出了30多單,在某二手交易平臺才成交3單,就連這三單還是從小紅書上引流過去的。小紅書的反應速度依賴于其龐大的用戶基數。數據顯示,2024年年末,小紅書月活躍用戶數均值穩定在3.3億左右,2024年6月,日活用戶達到1.29億。
一些買家選擇小紅書,則是因為除了撿漏到性價比超高的好物,還可能偶遇到免費贈送的驚喜。不少用戶會發布免費閑置帖,有的是閑置衣物、行李箱等日常用品,也不乏閑置電腦、相機等電子產品。有時,個別賣家還會在文案的最后附上一句“歡迎大家上門來看來挑,來聊天喝個咖啡也可以”。這些情緒價值滿滿的轉讓帖,讓基于陌生社交關系的二手交易又多了一些溫度。
外部因素也在推動著用戶走向小紅書。“小紅書對流量的分發會更準確,90%都是住在附近能自提的。大家可能隨手刷到了,發現價格合適,離得也近,很容易成交。”在徐清顏看來,傳統二手交易平臺更依賴搜索,并且充斥著職業賣家,其中不乏黃牛,大家反而不容易淘到好貨。
此外,全國最大的綜合性二手交易平臺閑魚自2024年7月宣布對所有商家收取0.6%的手續費后,不少忠實用戶深感落差,在社媒上表示不滿。有網友直接發帖找閑魚平替平臺,也有網友建議小紅書上線線上二手交易平臺。
內容社區的“二手風險”
事實上,小紅書平臺上也存在官方認證的二手商家。但或許是受限于平臺調性、內容社區的產品屬性及運營策略,這些二手商家并沒有實現太大的發展,商家數量有限、商品品類也不夠豐富,整體經營數據同樣表現平平。
根據驚蟄研究所觀察,小紅書二手商品板塊中,二手數碼產品(如打印機、手機、相機)和二手奢侈品(如包包)占據了主要版面。在隨機瀏覽的50個商品中,約90%的銷量不足100件,其中不少商品甚至零銷量。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小紅書還要求二手奢侈品類目商家具備《鑒定機構合作關系證明》或《奢侈品鑒定資格證書》等專業資質,但在2024年4月1日已取消該項要求。但從搜索結果來看,小紅書上的二手奢侈品商家并不活躍,且大部分二奢商家發布筆記的目的,都是為線下門店引流。
當然,當用戶搜索特定商品如“二手家具”并篩選店鋪時,雖然能看到相關商品列表,但呈現的往往是單調的圖文信息,不佳的銷售數據,也基本找不到有價值的用戶評價。與個人閑置帖的活躍氛圍相比,這些官方二手店鋪的流量極其有限,也缺乏互動性和真實感。
不過,小紅書上雖然匯聚了大量的二手閑置信息,但實際交易主要通過三種方式完成:線下自提(同城交易)、郵寄和第三方平臺交易。其中,第一種和第三種方式最為常見。
具體來看,根據觀察,對于100元以下的低價商品,同城的買賣雙方更傾向于選擇自提。比如前文提到的徐清顏,她90%的閑置物品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完成交易的。而對于500元以上的高價商品,出于安全考慮,買賣雙方通常會選擇通過閑魚等專業平臺進行交易。例如,有寶媽在小紅書上發布奶粉轉讓信息后,最終選擇在閑魚以1050元的價格成交。當然,也有部分用戶會直接要求必須通過平臺交易,否則就取消買賣。
相較于線下自提和平臺交易,郵寄交易的風險也會更高一些,因為這種交易方式完全依賴于買賣雙方的信用基礎。小紅書上有不少用戶分享了因脫離平臺交易而受騙的經歷,這些案例往往如出一轍:買家通過微信與賣家達成交易意向,在支付定金或全款后,隨即被對方拉黑,最終錢貨兩空。
近日,一位小紅書博主就發帖講述了自己購買二手iPhone的受騙經歷。據該博主描述,在與賣家通過小紅書互關后,對方提議繞過平臺交易。雙方協商采用“先付定金后付尾款”的方式,在添加微信后,賣家發來了快遞預約截圖以博取信任。然而,在博主支付定金后不到一分鐘,就被對方立即拉黑。類似這樣的交易騙局,往往讓受害者只能自認倒霉。
與成熟的二手交易平臺相比,小紅書本質上仍是內容社區。因此缺乏成熟的交易體系和售后糾紛處理機制。所以,小紅書的“二手市場”只是信息的集散地,而非真正的交易平臺——用戶在這里獲取商品信息后,如果繞過專業平臺進行交易,也意味著要承擔更高的被騙風險。
用社區的方式打開“二手生意”
二手閑置交易在小紅書上的興起,本質上是社交價值的一種延伸。
1974年,美國社會學家馬克·格拉諾維特(Mark Granovetter)提出了弱連接理論,該理論指出,在社會網絡中,那些看似不緊密、不頻繁的弱連接往往能帶來更為豐富和異質性的信息。這一理論最初用于解釋職業市場中的信息流動,其實對理解社媒時代的二手交易行為也同樣適用。
對于用戶而言,在小紅書上進行二手交易,可能起初只是將其作為一個補充渠道,但小紅書獨特的內容種草和社交信任機制,在陌生社交關系基礎上,幫助有需求的交易雙方完成對接。
在專業二手交易平臺,用戶往往追求的是“快速成交”;而在小紅書,交易過程本身也成為一種社交體驗(當然,欺詐行為除外)。在小紅書的社區氛圍中,用戶之間的交流不僅限于商品本身,更延伸至生活方式的分享。這種基于共同需求和相互信任建立的聯系,讓交易過程變得更加順暢愉快。
這種社交化的交易模式催生了許多特色場景:有用戶自發創建“電子地攤帖”,邀請大家將閑置物品集中展示;遭遇交易騙局的買家會詳細分享受騙經歷,提醒其他用戶提高警惕;還有用戶通過展示用二手物件改造的房間布置,意外引發一波“求同款”的熱潮……這些互動讓簡單的物品交易升華為充滿人情味的社交體驗。
于是,小紅書不夠完備的交易體系,原本看似是一個劣勢,卻在不經意間產生了一種“篩選”作用,將傳統二手交易平臺上常見的職業“刀客”排除在外。這反而使得小紅書的二手交易市場得以保留更多真實用戶的身影,他們懷著真誠的態度進行交易,注重物品的實際價值和使用需求,而非單純追求價格的極致打壓。
小紅書上二手交易的興起,反映出年輕人對高效交易和社交價值的多元需求。甚至在高效之外,真實需求和內容種草的交易體驗,有了更高的優先級。
對于年輕人來說,二手交易的重點不只是交易,而“二手社區”獨特的社交體驗找到了二手交易市場新的打開方式。這種方式或許不夠高效,但足夠有趣且令人期待。
年輕人對社交體驗的重視也為專業的二手交易平臺帶來了一些啟發:當二手交易只是大多數普通人偶然產生的實際需求,平臺是否能夠從體驗層面讓用戶擁有更多歸屬感、獲得感?畢竟平臺的首要任務是能夠先留住用戶,其次才是從用戶身上轉化出更多的商業價值。
*文中徐清顏為化名。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