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長魏應州:康師傅背后的隱身人 | |||
2009-2-17 10:41:14 評0 我要評論 | |||
康師傅的版圖究竟有多大?細細數來,恐怕讓人大吃一驚。 目前,頂新國際集團的業務主要分為三大塊:負責飲品事業的頂津、負責糕餅事業的頂圓、負責方便食品事業的頂益。一位康師傅職員笑稱,為了分清越來越大的集團構架,只好這樣聯想:“餅干大部分都是圓的,所以我們生產餅干的部分叫頂圓。” 但這三部分遠遠不是康師傅的全部。1996年,頂新國際集團購并德克士,開始涉足餐飲連鎖行業,“德克士”西餐、“有樂和食”拉面皆被其納入旗下;1997年,在上海成立樂購超市,現在仍持有10%的股權;1998年,購并在臺灣有50年歷史的第二大食品集團味全,并在上海成立冷藏事業部,正式進軍乳業;2004年,又與日本朝日啤酒株式會社及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結成戰略聯盟。 或者這些還不夠直觀,那么漫步在上海街頭,口渴時可以去與康師傅結盟的全家便利店買瓶康師傅冰紅茶;走在陸家嘴金融區,還可以去康師傅私房牛肉面館吃一碗不再是方便面的牛肉面。隨處可見的康師傅品牌產品幾乎成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08年7月,魏應州對媒體表示,除了計劃今年底動土興建上海集團總部外,還有可能在臺灣興建總部大樓,初步規劃投資金額為1億美元,約合新臺幣30億元。未來,康師傅將聚焦消費性產品、流通及資產三大產業。其中,未來頂新集團開發的房產將只租不賣,一方面為手上充足的現金找到投資出路,一方面看好中國房產未來長期增值潛力。 當然,康師傅版圖的擴大并不代表魏應州將要走上迅速擴張之路。相反,在未來兩至三年內,康師傅都將維持保守的投資策略,短期將著重企業管理及人才培訓上,追求獲利重于擴大企業版圖。 從大陸紅回臺灣 2002年底,“康師傅”返臺生產及銷售,被島內媒體譽為“衣錦還鄉”、“從大陸紅回臺灣”。 而在此之前,康師傅也曾在臺灣有過大動作,卻遠沒如今的風光。1998年4月,頂新集團以每股70元新臺幣的價格并購了臺灣第二大食品集團味全公司,獲得經營管理權。1999年,頂新集團再度增持味全股份。然而,味全股價從70余元新臺幣一直狂跌至4.55元新臺幣,引發了康師傅的財務危機。業務拓展過快以及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使得康師傅的現金流開始周轉不靈,財務報表亮出紅燈,股價的暴跌使財政狀態進一步惡化。迫于無奈,魏家兄弟只能決定出售康師傅持股權以獲得救急資金。同年7月,日本三洋食品株式會社同意以高于股價的價格,用1.4億美元的現金收購康師傅33.1889%股權,魏家兄弟依然享有經營管理權。 這段經歷直接導致了魏應州此后十年“cashonhand”的審慎態度,衍生出他的并購“三不買”政策:“不是100%不要買”、“走下坡的企業不能買”、“即使有錢,本身沒有管理能力的也不能買”;也讓他更重視嚴密的前期市場調研、銷售渠道的精耕細作。杭州頂津食品有限公司負責市場的一位職員認為:“老板清楚全國各地的狀況,如果我們說的不對,他馬上就會聽出來,說你亂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