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WOO王潔明:如何面對創新品牌的3大靈魂拷問?
在新浪潮中,品牌的賽道選擇和品類創新蘊藏著巨大機會點,但也可能是個永遠填不滿的坑。
創業者如何做一個真正適配自己能力的品牌,是在行業百花齊放時亟待厘清楚的一個命題。
機會主義和風口式的創業,一再被驗證走不出特定周期,品牌這種需要創始人巨大心力情感投入的事情尤其如此。
對于暫時非資本熱門,但依然飽含用戶需求的細分品類來說,如何確定品牌的獨特價值?怎么在堅持品牌調性和擁抱流量中平衡?甚至基于國際視野,如何抓住中國各類品牌的歷史機遇?
每一步都很重要,每一步也需要找出屬于你的立足點,也許當下的很多熱鬧現象,跟行業實際的脈動并無本質相關,所以作為一個新品牌,依然要做很多價值堅守,也需要貼近市場去做真正的創新。
在最近新浪潮品牌俱樂部的會員活動中,TOTWOO創始人王潔明圍繞以上這個關鍵命題和中間各種必然出現的問題,與創業者做了深度分享。
從傳媒、移動互聯網,到很早轉到做智能珠寶新品牌,王潔明從新品類切入,幾經曲折,現在做到快手抖音等幾大流量平臺類目第一,成為行業頭部,六年多的品牌創業探索,其實給我們當下的品牌新人提供了很好的參照。
TOTWOO創始人王潔明
我叫王潔明,今天和大家聊聊,近幾年來創業的一些思考和想法。
迄今為止,我干過三份工作。最早是在新華社做了十幾年,中間曾被新華社派駐在瑞典負責北歐的報道。
2010年出來干移動互聯網,和朋友一起做了一個叫“VIVA暢讀”的公司,比今日頭條誕生的更早一點,是當時最大的手機雜志平臺,有近上億的用戶,那時大家都在手機APP上看我們運營的雜志。
2014年,因為經歷了整個移動互聯網的爆發,我有感下一波應該是智能時代,也一直在思考怎么樣和消費新浪潮相結合。所以,就在次年做了一個新品牌:TOTWOO。
現在做消費品牌的有很多不同的創始人背景。而我的基因,主要是新媒體人和營銷人。
基于做移動互聯網的經歷,加上當時公司也管理過上百人的研發團隊,所以在做消費品牌時,會更多地想是否有通過新技術去升級的機會。這也是當時為何會跨入跟智能相關的領域。
那我們做了一個什么樣的品牌呢?
這個品牌叫TOTWOO,TWO是指兩個人,TOTWOO表示的是“連接”。
這是個首飾品牌,但我們是科技公司,叫心有靈犀科技。當時的想法是:用智能首飾切入首飾產業,做一個有愛、有趣、有顏的創新首飾品牌。
換言之,未來我們不僅僅做智能首飾,還要切入到首飾大類目里的各種品類。
成立至今,我們拿了很多獎。前不久剛獲新浪潮“年度最具潛?新消費品牌TOP100”的獎項,也是榜單里唯一的首飾品牌。
從2015年創牌以來,我們先以海外為主,新品發布也基本在國外,紐約、米蘭、倫敦、拉斯維加斯、香港等等。因為最初,我和我的意大利合伙人Marco就是想做一個全球性的品牌,希望品牌產品在一開始就有一個全球性的基因。
當時的主要手段是:在海外開發布會,并借助海外的一些時尚社區進行曝光。很多的Fashion Blogger(時尚博主)都會在INS、在polyvore上面曬我們的圖。
在國內,也有很多的明星藝人佩戴我們的產品。比如papi醬就曾在微博上曬她老公送給她的智能首飾,還在芒果衛視的節目里跟觀眾一起聊這個產品。
另外,我們也植入過《流星花園》,當時是芒果衛視的大戲,但正好狹路相逢《延禧攻略》,效果打了折扣。
總而言之,我們沿襲了時尚品牌的經典打法:博主、藝人、明星等。但這個路線究竟是否適合快速崛起的新消費品牌,其實是需要驗證的。
從2015年4月份離開VIVA做TOTWOO算起,現在是第6年了,這當中還是有很多得失教訓。今天也是主要跟大家分享這幾年的得失教訓。
我在這幾年里常問自己三個問題,不知道大家在創業或者工作中,有沒有想過這些問題。
第一個:“我的品牌真的具備獨特價值嗎?”你的品牌或者你服務的品牌到底夠不夠獨特,這是首要核心。
第二個:“我是要堅持品牌調性還是要擁抱流量?”如果你在創新一個品牌而不只是賣貨,那么你可能在創業路上會問到這個問題。
第三個:“我真的能把它做成一個國際品牌嗎?”你的最終目標是國際品牌嗎?如果你有想,最好在你剛開始的時候就有所布局。
先說第一個問題:我的品牌真的具備獨特價值嗎?
大家可以想想正在做的事情,是否滿足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有沒有人在搞。一個事獨不獨特先取決于有沒有人在搞、有多少人在搞。入局的人多了,你就不獨特了;
第二,是不是偽需求。不能獨特了半天發現它是偽需求,是自己歪歪的;
第三,你能不能做出來。
去做一個獨特的品牌創業,這三個問題是必須面對的。如何面對?
1、堅持去找藍海,但不能是沙漠
所謂獨特品牌,還是要堅持去找“藍海”,但這個“藍海”絕對不能是“沙漠”。
我前兩天看了一篇新浪潮的文章,談元氣森林的創始人,里面不約而同的有類似的描述。
四個原則:
第一,一開始就要有競爭優勢。
一定要有不同。比如,現在說美妝、酒業、食品飲料很熱,但當我們也想入局分一杯羹的時候,思路一定要清晰:你是否有差異性,競爭優勢是什么?
簡單的跟風者,是不足以立足賽道的。所以一開始就要去找競爭優勢。
第二,要意識到,在中國,沒有什么是不能被抄襲的。
不光在中國,其實在全球范圍內都是這樣,只是中國的競爭環境更惡劣。所以你需要面對抄襲。
在中國做品牌,你要有底氣說:一定會有人抄襲你的。有人說,反正也會被抄襲,那我就求快就行了。
我覺得不行,還是要有門檻。
即便有人抄襲我,能不能在產品和品牌上哪怕加一點點門檻,讓別人抄襲的速度稍微慢一點或者需要耗費更多的錢。
第三,光有情懷還不夠。
一開始做產品,我們常會受到一些傳奇故事的影響。什么喬布斯、小米極致發燒友等等,我們會看到很多關于產品、品牌的報道,但多數都是經過媒體加工的。
它不能光有情懷,不能是偽需求。
第四,最后你還要清楚:這件事是否適合自己做。
現在新消費品牌特別熱,每天都有一堆VC在投。有很多賽道都適合切入,但它是否適合你。
要在這四個原則的基礎之上去找你的藍海,找你做這個獨特品牌的價值。
基于我的創業經歷,將TOTWOO作為一個案例跟大家分享:我們當時是怎么思考剛才這個問題的。
2,案例:智能首飾代表未來嗎?會是偽需求嗎?
作為一個很大的產業創新,我們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命題,并且也是我們在投融資、聊合作的過程中經常被人問到和自問的一個問題:智能首飾真的代表未來嗎?它是不是偽需求?
我當時的思考路徑首先是:全球珠寶首飾市場有7000億美元,它的市場機會在哪里?
提到首飾,大家肯定會說:首飾美美的就OK了,要有獨特的設計。但你去創業,做一個新品牌,會發現,其實所有的首飾品牌都有設計,只是從A變成B,再換成C而已。
時尚產業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大家都在拼設計,最后設計成為了標配。
并且,更有意思的事情是:很多時候,我們比拼的其實不是設計。
去看時尚業,我們會發現,很多爆品在大眾的眼中也沒有很時尚,甚至不覺得它美。
舉個簡單的例子,以前西服配球鞋就代表著你不會搭配。但這兩年你要是穿西服配皮鞋,別人就會覺得你很土。
所以,塑造時尚的能力是大于設計的能力。
對于首飾品類而言,就更慘了。因為首飾飾品的原材料就是金、銀、鋼鐵、寶石等。不像服裝,很多大牌服裝,雖然它的款你能抄,但是面料你拿不到。
所以,Copy一個首飾很簡單,它能瞬間成為淘寶同款。這是行業面臨的難題。所以,有獨特的設計,未必是大的市場機會。所以,在珠寶首飾行業里有很多的設計師品牌、更容易做成“小而美”。
仔細觀察珠寶首飾行業的歷史,你會發現:真正大的品牌,它的創新點卻在設計之外。
比如:“戴比爾斯”。很多人都聽過“鉆石恒久遠,一顆永留傳”,形容愛情的永恒。這句話出來之前,鉆戒只是昂貴產品的代表物,普通人其實是沒什么需求的。
戴比爾斯創造的這句話構建了新的用戶場景:求婚。在這之后,從海外到國內,鉆戒成為求婚的必須品。
一個場景的誕生,不但成就了戴比爾斯,也成就了無數的鉆戒品牌,促使了整個類目的爆發。這個創新,在設計之外。
第二個我特別想談的品牌是“施華洛世奇”。
施華洛世奇是一個特別強調Innovation的品牌,那它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它專注于切割人工水晶的技術創新。不僅在飾品上有變化,它還能做成禮品以及其他東西,讓人覺得施華洛世奇無所不在。
它當時在切割人工水晶的專利上下了很多功夫,也一直在創新。國內廣西梧州那一帶也有特別多的人工寶石,都在模仿施華洛世奇,但終究沒有一個能夠超越它。
它做成了品牌,它的人工水晶飾品賣得比很多寶石都貴,這是個非常了不起品牌。它的本質創新,也在首飾設計之外。
第三個品牌,我要說的是“潘多拉”。
這個丹麥品牌有一個非常大的創新點叫:體驗創新。以前的首飾品牌很少有這種玩法,
它的一款手串上有不同的珠子,每個珠子代表著不同的意思,比如這個代表著愛情,那個代表一帆風順,另一個代表著發財。
為了不同的珠子,你會一直復購。靠這種創新體驗玩法,在它最鼎盛的時期,成為了全球增長最快的時尚品牌。
不僅僅是珠寶首飾類時尚品牌,包括阿迪達斯、ZARA這種在服裝、鞋類里已經跑得非常好的,那時的增速都沒有潘多拉快。
即便到現在“潘多拉”的氣勢略有下降,但它依然是全球銷量最大珠寶首飾品牌之一。潘多拉的創新也完全在設計之外。
所以,我特別喜歡的一個詞:Beyond Design。
那么問題來了:智能首飾是不是又一個Beyond Design的大創新?
這張圖里全是智能珠寶、智能首飾。
海內外的智能珠寶首飾還是挺多的,但很多人還是沒有接觸過,甚至沒有聽說過它,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這些品牌里的絕大部分都還沒有成功量產,在技術上不也不成熟。
比如最左邊這個90歲老太太,全球年齡最大的網紅。她參與了一個項目:女性可以摁一下發送求救信號,但基于藍牙還不成熟,信號不穩定等原因,還未成功。
這個產業在2017年有一個比較大的變化:巴菲特宣布智能首飾投資。
他說了一句話:加入智能是珠寶適應時代的產業升級。下面有幾個注解,是全美最大的珠寶集團Richline的創新部的頭兒說的三點:
第一,智能首飾可以讓佩戴者有更好的情感表達和交互體驗;
第二,它更符合年輕人喜愛科技、體驗、社交的能力;
第三,他們認為,手表作為一個飾品類目,正在被智能手表替代,智能手表是首飾行業的未來之一。
在此之上,我又加了兩點:
第一,它的技術門檻、資金門檻很高,產品復制較難;另外一個,特別適合新媒體、新流量的傳播,容易成為爆品。
當巴菲特站出來說要干這個事情的時候,我是特別感動的。我們屬于行業里比較早的一批,當時其它的品牌做智能首飾一個個,都實現不了量產。我們也是好幾年掙扎在量產上。這時,全世界最懂投資的人站了出來。但是,它就能讓你覺得這不是“偽需求”嗎?
如何做一個有獨特價值的品牌?“獨特價值”的真正定義,我覺得應該是:用別人沒有的方式去更好地滿足用戶的某種需求。
首先,獨特。你得做到用別人沒有的方式,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如果用一個特別的方式,但并沒有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其實它的價值也不大。
最重要的是,如果不在市場中被驗證,依然可能是偽需求。
換句話說,當2017年巴菲特說智能首飾是珠寶首飾的未來,貌似所有的邏輯推導都沒有問題的時候,我也依然在問自己:它到底行不行。直到后來我們的智能情侶手鏈單品銷量超過了傳統情侶手鏈,我們流量遠遠大于傳統首飾品牌時,我才敢和別人說。“它不是偽需求”。
3、為了獨特,要全力以赴戰勝供應鏈
如果確信要做一個有獨特價值的品牌,一定要全力以赴去戰勝供應鏈。因為你還能證明它能被量產出來。
強調全力以赴,對跨界人更重要。
我是做互聯網和新媒體出身的,相信在此次新消費品牌升級的浪潮中,很多人也是跨界進來的。
做TOTWOO之前,互聯網圈子里老在說:供應鏈很重要。那時的經典案例是羅永浩搞手機,因為供應鏈沒搞通,成為失敗的重大原因之一。
當時覺得自己做足了準備,把供應鏈研究透了。沒想到,進來之后還是碰壁。做了第一批,以為OK了。拿出來賣,當時一下就賣空,結果第二批就做不出來。
當你品牌產品都OK,但做不到量產,這個獨特價值也就沒有意義。甚至于量產實現了,但成本超預期,那意義也不大。
第三,量產、成本都把控好了,但其中耗時太多,這也不行。
在供應鏈這側有句話需謹記:產品是要追求極致,但初期不要太苛求完美。
我最初做產品,也受到喬布斯怎么追求細節、小米怎么追求“發燒”的影響,但人家有錢。做APP可以迭代,軟件可以重寫,但做產品、做硬件是無法迭代的。
不能迭代的話,那要等到產品100分再拿出來嗎,黃瓜菜都涼了,一定要適時拿出來。
第一代iPhone完美嗎?第一代蘋果手表完美嗎?其實也都罵聲一片。
所以,要有追求極致的精神,但一開始不用苛求完美,市場需要有驗證的過程。當然也不能一開始就拿個59分的產品出來,要把握好度。
回到產業上,智能首飾這個類目,很多都是珠寶首飾行業的大廠在做,但他們也一樣,全折在量產上面。包括后來巴菲特的RICHLINE。
以前去深圳,經常有人會說:智能首飾不就是手環的芯,換個殼就好了嗎?我一開始也這么想,后來碰到誰,我都會說要不然你去試試?
我們的代工工全是做智能手表、智能手環年產量千萬級別的。做我們的產品也都苦不堪言,導致我們的成本也很高。
為什么呢?因為首飾和智能完全是兩個世界的碰撞,它首先要解決大小的問題,你做得越小就越難。但難點不止于此。
我在這寫了六大難題。
我們一路上蹚了很多坑,所以,對于做品牌,做供應鏈,尤其是之前沒有相關經驗,但又跨到另外一個類目里的朋友,我有五點建議:
第一,在研發的時候就要有量產思維。
在研發的時候,產品設計要跟工廠緊密結合,先有量產思維再去做這個事情。
第二,最好能柔性生產。
大家都知道柔性生產。我直到今年年初才真正找到智能首飾柔性生產的方法。我們是全球第一個單款能做10萬件的品牌。但電商做款式開發,你做用戶測試的時候,都要小批量測試。能不能支持小批量,且能快速迭代,同樣很重要。
第三,要考慮售后成本。
第四,選擇最合適的供應商合作。
大家都說要找最牛的供應商,但不一定適應你現在的階段,這不光是錢的問題,還有配合度等各種問題,不同的階段要找相應適合的供應商。
比如最初我們找的中型供應商,在實現量產之后,我們的供應商體系來自全球最頂級的。
第五,尊重產業特點去創新。對傳統產業要有敬畏之心,尤其對于跨界的弟兄姐妹來說。跨界有很多坎:做供應鏈你得不怕吃苦,得下工廠。
說完獨特品牌,回顧一下:
第一個,你要驗證它的需求,是不是偽需求;
第二個,你要把它做出來。
產品想好了,品牌要干了,就會碰到營銷的問題。很多人會糾結:尤其是做中高端的產品,是要品牌調性還是要擁抱流量?
現在大部分的創業品牌產品都是以低客單價為主,也有很多品牌人會說:流量不等于品牌。
我覺得,品牌其實很多時候更多是有所不為,而不是有所為。但是要擁抱流量,卻是哪有流量就去哪兒。
在做之前就要想明白:你做品牌到底是為了投資還是為了夢想。
以前做品牌,沒有VC,可以慢慢做。但現在如果你拿到VC了,也會有更適合資本市場的品牌成長路徑,整體的節奏會不一樣。
1、要視階段來平衡,該忍側忍
要規模還是要利潤?
完美日記在上市之前其實是虧損的,行業里很多人都知道這點。
這是有悖于最初互聯網轉品牌的思維,那時候說做品牌就是和互聯網不一樣,你得賣東西,利潤很重要。但一個又一個互聯網式打法的出現,用規模替代利潤的時候,你會有另一種思維。
所以,我的回答是:要視階段來平衡,該忍則忍。
不同階段處理品牌調性和流量的方法是不一樣的。
該做品牌的時候就要好好地做,如果各種agency:廣告公司、公關公司,或者身邊朋友說你這個品牌應該怎么樣,可以試試什么。其實這些你都明白,但你得忍,去做你覺得應該做的事情。
回到做品牌這個事,我覺得有些事還是要做的。
這個PPT里我寫了由0到1的營銷要點,為什么沒寫由1到10的階段呢?因為以我多年做媒體、品牌、營銷的經驗,發現由1到10之后的階段,不同分類的打法是存在非常大的區別的。
2、由零到一(缺錢)階段的營銷5要點
由0到1,或者即便你已經處于1到10的階段,但很缺錢。在這個階段,有五件事情是一定要做的,基本預算一定要花。
第一,你的營銷點在產品開發階段就要埋進去。不要等產品研發出來后才去想它的營銷點在哪里。
比如我們做TOTWOO,在做智能首飾之前就定好了營銷點:情感。首飾本來就是賣情感的,可能是愛情、親情,還有可能是平安、招桃花。那怎么用智能來表達這些?
像我們現在的一個爆炸營銷點是:敲敲我的首飾,天涯海角,不管在哪兒,我的另一半,他的首飾就會閃光振動。非常有場景。
因為我是做營銷出身,如果創始人的基因不是做營銷出身,那在做新品的時候,一定要讓營銷人員介入。
第二,品牌價值觀和品牌故事的提煉。
故事最好要一開始就想好,真的不要在后面琢磨。
第三,和顧客的每個接觸點的包裝。
這里的包裝是包括產品包裝、電商文案、傳播素材等每一個和顧客的接觸點,這些東西你都要仔細想一遍。
第四,PR。
為什么要做PR呢?當你的潛在目標人群接觸到你產品、品牌的時候,多數人會第一時間去搜索相關信息,就能看到你的故事,所以不能省這個事。
第五,確定一個目標人群的核心觸媒渠道做推廣。第三點跟第五點是比較接近的,第三點講的是從素材到成品,第五點是渠道。
現在做推廣有很多的渠道。由0到1、缺錢的時候,我們不可能什么都干。
比方說,我們一開始聚焦做愛情首飾,電影院渠道的人來找我們,說你在電影之前投放廣告是不是很合適?是很合適,人群特別匹配,但你缺錢,干不了這個事。
眾多渠道里面你只能抓一個,一定要和團隊仔細考慮,既然無法面面俱到,倒不如把某個渠道砸透。
3、我對短視頻和直播的心得
那么,什么渠道最好?這個時代,毫無疑問是短視頻。
視頻是媒體最高形態,所以這件事情要義無反顧。有人說這個晚不晚,我告訴大家一點:永遠都不晚。
抖音、快手還在一個變化的過程當中。比如說今年開始實行店播,從短視頻帶貨到達人帶貨,今年的抖音紅利就是品牌自播,這波紅利你要不要?
所以一點都不晚,明年可能又會有新的變化,你一定要上車。但也不要太迷信,直播真的適合你嗎?要想清楚這個事情。
我們也有過一些教訓。2019年,我還沒做抖音,那時覺得抖音low。大家當時的想法是:我們是輕奢時尚的品牌,國際化的品牌,怎么能做抖音呢?
事實證明我們錯了,后面有人在抖音上發我們產品的視頻,結果2000塊錢一對的產品也賣了不少貨。
后來就組建團隊來做,現在我們在抖音、快手、小紅書上,都是全網首飾品牌里自有號流量排第一的。
但這里面就帶來一個問題,這么多的流量,有時候一天20萬的UV,但轉化卻很少,為什么呢?
因為我們品牌的產品2000塊錢一對,那個時候主流都在賣20、30、50塊錢,你賣2000塊錢東西,你的轉化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后來就下定決心去調整,但是這個調整也不容易,要投入大量的研發。我們終于在今年8月份推出了一款300多塊錢一對的情侶手鏈,一舉打爆。
其實也是做了調研,發現300塊錢是一個比較好的價格段位,當然產品也做了很多改良,比如可以DIY等,最后這個產品就打爆了。
4、時代變了,做新消費品牌,流量紅利在哪里,你就在那里
這對我也是一個非常深刻的感知。在中國,尤其這樣一個互聯網時代,你要利用流量紅利就必須做適合流量的產品。不能死扛,除非像我剛才說的,慢慢來,做一個百年品牌。
最后分享一點,也是我經常問自己的:我有機會能做成一個國際品牌嗎?是不是做好中國市場就夠了?
1、只做國內,也要有國際視野
從創業理論來說,聚焦非常重要。一開始,我是想做一個國際品牌的,可能跟我學外語有關。
這張圖是我在谷歌上找到的。我壓力大的時候,會在谷歌上自嗨一下,搜索TOTWOO,看看有沒有人說點什么好話。
Market Watch是道瓊斯底下的一家金融數據公司,它們的合作伙伴在分析全球智能珠寶首飾這個市場的時候,把全球各地的智能首飾品牌都列了一下,我們被它們列在第一,這是我今年剛搜出來的。
我們之前是覺得做時尚品牌最好先海外、再國內。因為國內時尚圈稍微是有一點崇洋媚外的,會覺得海外的很時尚,包括我自己也這樣覺得。
但倒過來說,現在是國潮的時代,做中國品牌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一個中國品牌在海外獲得成功則是更光榮的事。華為就是很好的例子。
所以,如果你只做國內市場,那在海外做一些布局也是非常值得的。
2、從小起步,勝于不起步
有人會問:這個布局是不是很折騰?要花很多錢?我想說,其實從小起步勝于不起步,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先做一些的,比如說海外社交媒體。
3、中國品牌的時代到了
最后我想說:時代到了。現在這個時代,中國品牌也是能走出去的。
有一次,一個加拿大人說要拿我們的首飾參加一個時尚科技秀。我們就送過去了,結果發現他介紹的時候說:welcome TOTWOO,come all the way from Japan(歡迎遠道而來的日本品牌TOTWOO),我當時特別生氣,也非常郁悶。
但郁悶的時候你也會想到,至少主辦單位覺得這個產品是OK的,因為我們的產品是壓軸出場。
現在這個時代,中國的產品、中國的品牌是完全足以走出去。所以,我覺得,國際品牌這個事,無論你有沒有這樣的野心,哪怕你只做國內,你也可以在海外做一點點的事情。
1、問:TOTWOO從打磨調性到大舉擁擁抱流量的節點在什么時候?節點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答:首先,品牌的基本工作從一開始就要做,哪怕不做調性,但基本面要在。這個基本面得一直做,它花得錢很少,還能保持你的基本調性。
在我們擁抱流量的時候,一定得是產品通過小規模測試,確定OK之后。做獨特價值的品牌,你發現價值在小規模測試里被驗證了,這時候就需要擁抱流量,給它放大了。
你的品牌調性基本面在,放大的時候對它的傷害性就不會很大。
在這之后,產品需要品牌的加持,需要高舉高打,完善你的品牌體系。這時候你得有錢,該做的VI、投放都要做,需要硬廣,也需要大量的KOL。
這是一個波浪起伏的過程。
2、問:高客單的TOTWOO在抖音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是因為做對了什么?踩對了什么點?
答:這里面最重要的一點在于:產品營銷點是否在最初就埋進去了。
TOWTOO的營銷點是:首飾和智能的結合。以及我們的玩法,比方說情感:打造連接兩個人心有靈犀的唯一首飾。
以前是沒有這樣的產品體現的。我們的產品把用戶潛在需求給激發了。情侶談戀愛,尤其在熱戀階段,就希望兩個人能連在一起。且戴情侶首飾是自古以來都有的需求,不是創造出來的。
第二,短視頻、長視頻時代,微信、微博時代,每個時代都有自己適合的產品。那你的產品是否適合現在的視頻時代,這很重要。
如果它適合,那就往下做,把一切都圍繞這個來做,就特別容易爆,又新奇特、又情感、又年輕。
用戶看完后搜索發現,你的品牌積累也是OK的:你不僅僅是一個新奇特品牌,也是一個有國際背景、有很多明星背書的品牌。所以,不能說純做抖音,你的基本面是要放在那的。才會有共振效果。
3、問:TOTWOO的本土和出海比例是多少?怎么看待二者的關系?
答:出海賣貨以前,我們在海外是堅持在做品牌基本面的。今年,我們情侶手鏈的流量在國內大面積起來之后,才在海外加大了投入,增長也特別快。
我們現在Face Book廣告投放的月平均ROY是能達4.5的,我們的投手說他干了四年,沒見過轉化這么高的產品。海外客單達100美金以上。
海外or國內哪個優先這個問題,第一,我剛說的,如果你主做國內,國內的營銷可以借助海外的素材,對國內很有效。第二,哪邊的收入起來了,回歸做生意本質,就在哪邊加大投放。
4、問:TOTWOO的SKU與產品的更新率是什么情況?智能首飾能適應喜新厭舊的快速市場嗎?
答:用戶喜新厭舊肯定是一個趨勢,在時尚產業就更甚了。大家一天到晚都在換衣服、換首飾。
但這里面有意思的事是:我們盡管做的是科技,但珠寶首飾的核心一個是賣顏值,另一個我認為是賣情感。
所以,我們做智能首飾其實賣得不是科技,科技是支撐。
我們主打的是情感,情感是一個很持久的話題,就像永遠不會覺得結婚時候買一對對戒會過時,所以情感是不太會過時的。
我們有自己的一套產品迭代的模式。比快時尚要慢,但比一般的珠寶品牌要快。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