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陣痛之后的世界經濟還是資產嚴重縮水的城市人群,我們都需要一場強烈的回暖或者療傷。集購物、美食、酒店、休閑于一體的“Chic Outlet Shopping”就是這樣在歐洲大獲成功的,此間多個消費不夜城和綜合性零售集團在全球崛起。
不知道是不是全球時尚編輯們商量好了,一旦出現經濟危機就搬出“口紅效應”、“裙長理論”大談消費心理與宏觀走勢之間的微妙關系,以至于1986年《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在描寫圣誕節購物人潮文章中首次賦予“Shopping” 以“Retail Therapy”(零售療程)美譽的舊說都被重新炒熱了起來。但把“Therapy”一詞用在2010年確實到位。無論是陣痛之后的世界經濟還是資產嚴重縮水的城市人群,我們都需要一場強烈的回暖或者療傷。眼看著全球股市房市一籌莫展難以捉摸,零售業好像一頭活潑的圣誕麋鹿,叮叮當當的沖出低迷的金融寒冬,讓人們被負面消息折磨的神經暫時得到寬松,也為每售出一件大衣背后無數的生產商們帶來振奮的信息。
“Chic Outlet Shopping”
集購物、美食、酒店、休閑于一體的“Chic Outlet Shopping”就是這樣在歐洲大獲成功的,此間多個消費不夜城和綜合性零售集團在全球崛起。2008年12月,泰國中央零售集團(CRC)CEO鄭昌宣布將大舉進軍中國市場并在杭州萬象城投資1億元人民幣新建中國首家“尚泰”百貨門店。預計在該店2010年3月開張后的10年中,CRC還會在全中國15個城市以每年新開4到5家店的速度擴張至40家店的規模。在全球資產緊縮引起的理性消費氣候下,CRC終究還是刮起了一陣反商業周期的擴張熱浪。西方傳統百貨業或許應該出錢再拍一部《欲望都市》,教育人們“花錢”所帶來的救世新生機。在此之前,《商務旅行》先赴泰國,一探亞洲購物浪潮下泰國零售企業當勢之道。
“現金才是傳奇”
Pheeraphon Nonthasoot(CRC國際交流部總經理)背著印有“ZEN”Logo的環保袋站在Centara Pattaya酒店以真亂假的棕櫚樹前等我。做為泰國五大商業托拉斯之一的中央零售集團夏季新開的度假村,它將555間客房全部面海設計:成套木制家具、海洋風格裝飾、茅草屋式半開放大堂……炎熱讓人呆不住,只想光著腳丫沖到戶外。Pheeraphon頗為得意,一座以購物為中心的度假酒店并非一定要五星,只要有足夠的空間堆放戰利品、足夠的車輛往返商場和足夠的餐廳及spa館撫慰疲勞的身體就可以了。芭提雅(Pattaya)就像是泰國的拉斯維加斯,即使不用往空氣中打“fresh air”人們也能保持莫名的亢奮。這也許是Shopping與Gambling的某些共同之處?
我們一同前往十分鐘車程外的“Central Festival Pattaya Beach”百貨。當然,不是沖著廉價實惠的自助餐。這家靠近海灘的綜合性購物中心吸引的是20出頭剛入社會的時髦青年與50歲左右刺青滿身的俄羅斯人。暢銷商品是人字拖、比基尼、棉布T-shirt與甜膩花哨的雪糕。
我對它的好奇更多來自一旁正在建設中的希爾度酒店(中央零售拿下的又一物業),又是300多間客房的大工程。而除了某些股權合作項目之外,CRC幾乎不欠銀行一分錢(與歐美傳統百貨業不同)。Pheeraphon愿意把它部分解釋為“Cash is king(現金就是王者)”。鄭氏祖先鄭心平次子Vanchai從1993年開始對CRC進行的全面重整(將集團中心專注于零售業務)中結余了大量現金,當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橫掃眾多泰國企業時,CRC卻在逆市擴張,甚至以低得多的價格將以前賣出去的big c和Tops超市買了回來,成為泰國商業史上又一次反周期擴展的典范。
CRC成為泰國商業史上又一次反周期擴展的典范
它的逆勢上揚并非什么時代英雄式的商業傳奇,只是一個家族企業誠懇經營數年后摸清的市場之道。何況CRC早年的發家史并不算一番風順。上世紀初,鄭心平遵循下南洋的當地傳統,從海南省文昌縣飄洋過海到泰國討生活。懷抱著“創建泰國最大百貨公司”夢想的他向岳父挪借300泰銖,在1941年的吞武里開辦了一家類似“提籃叫賣”的小雜貨店并起名為“誠生利”。六年過去,小事業尚未起色。直到鄭心平將其搬到號稱亞洲酒店之最的泰國東方酒店旁邊并改名為“中央貿易商店”之后,他的機遇才真正到來。我猜想這也是CRC如此鐘愛于“酒店+購物中心”模式的原因之一。
9年之后,其長子samri繼承父業,中央零售逐漸實現了集團化經營:開設泰國第一家購物中心(曼谷Wangburapha街區)、在清邁建設起首家省際擴張的中央百貨公司、成為第一個進口國際化妝品品牌的零售企業……到年輕企業家1992年辭世時,CRC已成為泰國最大的集團公司和雇主企業之一,銷售額也從1997年金融危機時的4.8億美元飆升至2006年的20億美元。至此之后,泰國現代零售業進入飛速發展時期(現代零售業占比例高達45%,堪稱東南亞第一)。跨國零售業者紛紛進入泰國市場,將其打造成世界上競爭最激烈的幾個零售市場之一。
“加法王道”
但習慣在紐約第五大道“Bergdorf Goodman”挑選頂尖設計師當季新品的VIP們可能會在CRC旗下任何一間百貨公司轉昏頭。泰式零售與他們蓬勃的旅游業一樣,以又大又全的豐富來吸引龐大的消費階層。用鄭昌(samri的兒子)的話來說,“中央零售不學美國的減法,我們要做加法。”
Pheeraphon戴著的金框眼鏡在“Central Festival Pattaya Beach”百貨喧鬧的門廳前顯得斯文無比,“來芭提雅的游客大多隨性自在,價格實惠顏色鮮艷的東西總是最搶手。”窗外陽光刺眼,棕櫚樹油亮的大樹葉下噴泉咕咕。少女們穿著吊帶衫大聲嬉笑四處拍照,好像一場雜亂無序卻又興旺活躍的假日集市。
而去曼谷“Central Chidlom”買百達翡麗的精英們又怎能想到風格如此迥異的兩家百貨公司會是兄弟?其實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泰國本土零售商的處境就十分艱難。僅在2000至2001年間,就有近一半的百貨商場倒閉(相同的情況也出現在本土超市中)。血腥角逐下的CRC趁勢占據泰國零售業30%的市場份額,制勝秘訣正在于做加法。與美國百貨業砍掉自己不擅長業務的減法模式不同,鄭昌領導下的中央零售不滿足于只做“品類殺手(即將日用品、書籍、電子產品、家裝等部門分化為專業零售連鎖店)”。從大眾的“Central festival pattaya beach”到高端的“Central Chidlom”,時尚百貨、暢銷書籍、蔬菜超市、床上用品統統被收納進一座大廈的籃筐。我幾乎可以在一家購物中心解決從出生到離世間所有的物質需求,頂級名表與便宜牛乳扎糖不過是下層樓的距離。
你幾乎可以在一家購物中心解決從出生到離世間所有的物質需求
“Going shopping? Order a pizza ,it will be ready when you come back。”這是在“Central Chidlom”底層美食區常碰到的匹薩廣告。人們提著大包小包的深海三文魚、散養雞肉和形狀古怪的熱帶水果徑直走到三樓的Event hall,挑選來自瑞士巴塞爾表展(2009年)180多個最值得關注的鐘表收藏。頂級百貨公司常常用這招(盛大的國際展會或瘋狂的午夜shopping)來吸引外界關注,但做到CRC如此頻繁大規模的卻不多。繼“CIWF( Central International Watch Fair)”之后,七樓又被鮮花裝扮一新迎接“62周年花卉盛典(Annual 62th anniversary Floral Extravaganza celebration)”。在三樓享用“macahom”的日本客人干脆把她們熱愛的high tea搬到這片室內花園。相比之下,“SIAM PARAGON”———與“Central Chidlom”同級別的高端購物城氣勢就遜了大截,后者的多個慶典和展會可以在旗下不同的百貨公司同時展開,此起彼伏,仿佛曼谷全城都在狂歡。正如central world(世界中央圈)的slogan一樣:“一切都聚集在一個地方”。
Pheeraphon不厭其煩的給我“推銷”他們的自有品牌(Exclusive brand),那些“Made in Thailand”的Adidas運動鞋和“Defry”洋裝。“幾乎賣脫銷!”雖然大多樣式簡樸,質地平常,但物美價廉的國產貨有時比洋貨更符合泰國消費者的胃口。外國超模性感的廣告牌與當地廠商明艷的促銷情報戲劇性的混合在一起,像是一場不宣而戰的對賭。結果毋庸置疑,連只賣歐美大牌的同行朋友都收攬了一大堆“BSC”的內衣,總共不過幾十美元。“連泰國明星都穿的……” Pheeraphon標準企宣類的話又漂進耳朵。自產自銷的加法鏈最大限度降低了經營“洋貨”的各種成本,同時為CRC曲徑通幽的建立起一系列世界名牌合資生產企業。“集成”為它帶來了超值的低采購成本、小風險和超過4000名穩定的品質供應商。
套用“馬太效應”的第一句,“凡是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目前中央零售集團已經在泰國擁有400多家門店,450多家飯店以及超過10家購物中心,年銷售額達到30億美元。單是旗下家電與電子產品零售品牌powerbuy,就已經擁有3億美元銷售額。運動零售品牌supersports,也開設出40多家門店。所以當2005年它被眾多業內媒體捧為“亞太區頂級零售企業之最”時,這個熱帶國度的購物袋早已印滿了CRC的logo。
“shopping night out”
我把在曼谷的最后一夜留給了Zense,一個位于Zen World(位于Central world中的潮流購物中心)17層的5星級餐廳。造價1億3000萬泰銖的它被收拾成頗具文藝情調的Lounge。蠟燭、沙發靠墊隨意擺放在石階上,穿著入時的年輕人晃著酒杯有一句沒一句的閑聊。背景音樂是摩登的Jazz。好笑的是,即使在這極賦腔調之地,也沒人一門心思只經營泰餐。紫色桌面上擺著來自意大利、日本、印度及當地的四國美食。又是加法,他們叫做一站式,仿佛這永遠是吸引外國饕客聚首的正道。
推開露臺的玻璃門,燈紅酒綠的罪惡之城就平鋪在腳下。暴雨來臨前無比清晰的夜空中似乎還能望見CRC三年前花高價在英國領館對面買下9 rai(泰國面積單位:一公頃等于6.25rai)的地。據說又一座高檔購物中心要在那拔地而起。 此刻樓下的“Zen world”正在進行著瘋狂的午夜特賣會,折扣店們將持續營業至凌晨三點。與西方國家晚八點就準時放下門簾的百貨公司相比,午夜兩點還在Levis牛仔褲打折區不斷試穿、興奮比價、毫無倦意的人群到底是幸福的。零售商們不只提供了“買賣”、“逛街”、甚至也遠超“購物”的范圍。所謂療程,既指“shopping”帶來的存在和擁有感。更重要的是,它在金融風暴來臨時拯救了業者自身。在這場互救的療程中,或許我們應該徹底放下花錢的罪惡感,像個戰士一般沖進商場。“不管是輸是贏,總之選舉結束,我們逛街去!” 菲律賓前總統夫人Imelda Marcos(出名的購物狂)這樣對支持者說。越多越好,不是CRC玩的加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