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金融危機讓美國的零售業發生了巨大的動蕩,一盆涼水將消費者從炫耀性消費的虛幻中澆醒,于是“節儉“成為多數家庭購物的核心綱領。
經過專業研究機構BIGresearch的調查后發現,10名消費者中有9名表示他們的生活中可以離開諸如奢侈品手提袋、高級化妝品和高檔餐館就餐,這些以往的消費商品/習慣在一年前開始逐漸遠離他們的生活,與此同時他們開始放棄雇傭女傭、上美容院和衛星廣播等“非必須享受”。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迎合時代需求的商店/品牌成為了“大逃殺”的幸存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少有消費者可以主動遠離他們。例如當下民眾對網絡購物的需求與日俱增、他們不能離開基本的手機服務,也不會中斷與沃爾瑪或者Target這類折扣零售商間的消費聯系。
BIGresearch進行調查的初衷也是為了明白即使在經濟復蘇的前期,消費者心中不可動搖的商品/商家到底有哪些,他們選擇遺棄的又是哪些?
結果顯示消費者的購買力依舊由其支付能力主導,而當下社會主流人群愿意放棄的商品/商家數量似乎超過12個月前的水平。
“美國的媒體正極力的說服大眾國內經濟形勢正在好轉,特別是去年圣誕節后的各項樂觀銷售數據。”BIGresearch的執行副總裁Phil Rist說道,“消費者可能已經找到采購禮品歡度節日的好方法,但深一層次的分析數據你將會感覺零售商可能面臨消費者排長隊‘退貨‘的窘境,大手大腳支出的受害者遠不僅僅只限于當事人而已。”
已經有不少跡象折射出美國的經濟的確在好轉,但多數經濟學家們并不認為已經到了具備慶祝的時刻。他們堅持認為復蘇階段將是漫長而痛苦的,消費者面臨的負債和失業率、住房、信貸等問題會緊緊的束縛其手腳,因此在大眾對這些問題釋懷之前零售行業將持續的應對各項挑戰。
6100名成年人接受了BIGresearch此次調查,其中70%的受訪者表示在09年他們減少了調查表中四分之三的商品/服務消費,高出去年調查數據8%的水平。
去年調查時,女傭/清潔服務被受訪者排為第五位可舍去的生活方式,今年該分類已躍升至第二位。放棄高檔餐館就餐的排名也比去年提升一位。
“去年的調查我們發現消費者正學會將一些“非必要商品、服務”從其生活中剝離。而通過今年的調查我們又驚奇的發現大眾已經開始學著去享受自己動手清潔房屋,自己燒菜等。”Rist說道,“不管這是不是一種主流的趨勢,大眾節儉風帶來的可遺棄商家/商品數量已經超過以往水平。”
鏈接消費者
互聯網對于現在的民眾而言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性,79%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生活無法離開網絡。大多數美國人將互聯網作為鏈接外部世界的最佳工具,提供他們最及時的新聞資訊、娛樂等等。調查中發現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前都會上網查詢相關信息,對比零售價或者下載折扣券。
在一段時期內,網絡此功能已經成為美國家庭消費的必要工具,如同早晨的咖啡一般充分滲入民眾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在調查中發現,同比其他年齡層的受訪者年齡在55歲以上人群似乎把互聯網看得更為重要。85%美國嬰兒潮出生的中老年人表示網絡非常重要,而18至34歲之間有此觀念的所占比為74%。對于此結果我們也表示驚訝,怎么可能中老年民眾對網絡的依賴會超過善于接受新鮮事物和技術的年輕人?
超過半數額受訪者認為有線/衛星電視及基本的手機服務功能無法從正常的生活中剝離。報告中寫道:盡管當前的美國人愿意放棄一些正式的娛樂活動并減少了外出就餐的次數,但他們仍然想要看電視。鑒于此,有線電視不斷的推出有趣的節目,普通民眾非常享受這種視覺,安逸的休閑。
作者:Susan Reda 聯商網Toya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