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A Today的專欄作家Steve Strauss在今年年初所撰寫的一篇報導中,以他對于美國中小企業的觀察,提出了幾點他認為在2012年值得關注的趨勢,包括了:“網絡視頻、社區媒體及移動營銷都將崛起之外,比較有趣的2點是,他提到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以及帶給人們快樂生活的幸福時光究竟能否重現?同樣值得企業關注”。
另外,在數字營銷工具日趨成熟的現在,企業除了將大筆預算著手投入在數字營銷的戰場,如何能更有效的評估、衡量數字營銷所創造的效益,在數字浪潮的洗禮下,營銷未來將是何種風貌?營銷長要如何面對?這樣的課題,也是企業在2012年必須要審視思考的重要議題。
2012年網路營銷的重點,確實應放在:“影音、社區、移動”營銷叁位一體的整合上,影音跟社區如何發揮更深度的互動(ex.blendtec),社區與移動如何創造更廣度的分享(ex.Instagram為何大受歡迎),移動與影音如何產生更豐富的內容(ex.自拍,讓平民快速竄紅)、以及透過移動影音廣告強化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提高廣告的點擊率(ex.影音廣告、移動廣告后勢看漲)。
報導中,根據Cisco的統計,網絡視頻占所有網路流量的 50 %,去年,每個月有近 2 億的美國人觀看線上視頻,每天約有 1 億人觀看線上視頻。反觀臺灣也是類似的情況,根據ARO在去年9月的調查報告顯示,網友在線上影音網站的使用時間持續增長,2011年7月平均每位使用者花費近2小時在影音網站上(111分鐘),Youtube、土豆網及Yam天空是線上影音服務到達率的前3名。
在這則報導中也指出,很多人都喜歡觀看視頻,除了娛樂之外,也可以增加銷售,Onlineshoes.com 指出,使用影片營銷讓該網站轉換率高達 45 %;Zappos.com 也表示,用影片營銷來輔助鞋子銷售時,銷售率高達 30 %以上。
中小企業應該加強影音營銷的組合,無論營銷商品或教學影片都很重要。換言之,企業在規劃影音營銷時,必須要掌握很重要的元素:“故事性”——必須考慮到四點:“社交性、多平臺性、可擴充性,以及回味性”。其中,我們認為“多平臺性與可擴充性”在整合式的網路營銷規劃中,更是應該被重視的兩個要素。
舉例來說,好的議題可以引起更多共鳴,這種共鳴點多半來自:“情緒性”,或者“趣味性(如blendtec打碎iPad)”,因為引起共鳴,自然可以讓你的粉絲或消費者產生認同,一但認同產生了,原本的產制關系可能瞬間對調,粉絲消費者搖身一變成為內容的生產者,為品牌產生、再制更多新的內容,這就是讓故事本身可以擴充、得以延續。
然而,當有了豐富的內容,下一步就是要讓你的粉絲跟消費者更便利地接觸到這些內容,因此必須建立好你的“通路”,就向零售業者會選擇讓商品進入在大賣場里上架,當然也不會忽略了社區鄰近的便利商店、雜貨店,甚至也會有自己的直營店面販售,這就像是Facebook目前有超過8億的會員,許多企業都建立了粉絲團,但可能也認為只要經營好官網跟一個Facebook的粉絲團就夠了。
事實并非如此,因為每個平臺的“會員屬性跟功能”都不太相同,就像大賣場提供的優勢在于多樣、多量,便利商店、雜貨店的優勢可能在于便利、親切的互動,直營店的優勢在于品質、顧客自主化、最即時的信息;Facebook粉絲團偏重社交,因為它導入的是你的真實人際,Youtube像是一個多頻道的大型影城,而且從上述的資料分析,影音網站的粘著度與到達率都不斷提升,Google+品牌專頁仍在高速成長中,能提供更分眾化的信息,同時也將與搜尋結果頁更深度的整合。當然,還包括Blog、微客等平臺。
因此,中小零售企業必須更積極部建你的通路策略,除此之外,整合多平臺與內容。
版權:關鍵數位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