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中,數字營銷領域中兩個最熱門的話題就是社交媒體和內容營銷。搞笑的是,內容其實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是“熱點”,尤其是B2B市場多年來一直在長期的購買周期中通過內容向消費者講述故事,并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隨著內容在消費者心中的重要性不斷增加,搜索引擎、社交平臺和在線營銷商在營銷組織中比以往更加強調內容。
內容并不是國王,而是一個國度,因為如果沒有它,搜索也就不復存在,社交網絡也將干涸。
隨著在線營銷商逐漸理解內容營銷趨勢,他們會根據已有的認識來看待和實施它。例如,有些首席執行官只是簡單地認為,內容營銷只是簡單地在現有基礎上添加更多的內容,或者是增加內容的長度避免負面影響。
公共關系專業人士通常認為,社交媒體的內容營銷就是實現最大范圍的分布和社交份額,因為一般來說,這就是他們最需要負責的事情。
但事實上,內容營銷不僅僅是更好的質量或更多的內容。內容營銷是對信息的細心創造,是某個單一目標中針對某一特定人群、以期獲得特定結果的策略,是整個戰略的一部分。內容是一種教育工具,它能通過一段旅程,從意識到宣傳、在整個消費者的生命周期中引導潛在客戶。
為了引導積極的商家走向更有成效的道路,以下是五種常見的、需要避免的社交內容“五宗罪”:
一個失敗的計劃意味著這一計劃會失敗
雖然社交媒體應用程序及平臺的測試是實踐的第一步,但許多公司似乎認為這就是一個戰略。社交營銷中的目標、觀眾和方法都可以測試,但也讓企業有思路、有責任為企業的產出負責。
社交內容的計劃不需要一成不變。實際上,因為是社交媒體內容,所以計劃的適應性和可分析性就變得非常重要,因為隨著網絡的參與度不斷提高,數字也越來越多。同時,計劃也可以幫助營銷人員更好地評估和設定社交媒體的宣傳規模。
所有一切只與自己有關
公然的自我推銷是品牌社交媒體活動的禍害之一。如果企業只將社交媒體平臺簡單地認為是一個內容發布渠道,那么該公司將無法為目標受眾提供真正的價值。
人們使用Facebook、Twitter、LinkedIn、YouTube等社交網站和其它社交應用并不是為了密切關注公司的新聞發布、產品和促銷活動。他們更多的是因為個人原因而使用社交媒體。根據皮尤調查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三分之二的社交媒體用戶表示,他們使用社交網站的主要原因是為了與目前的朋友和家庭成員保持聯系。“通過個人網絡中的互動,消費者肯定會與自己喜愛的品牌連接在一起,但與大多數品牌進行社交內容發布相反的是,這些連接只是一種社交網絡體驗,并不是主要原因。”
如果企業營銷人員能夠強調消費者需求、興趣、目標和痛苦點,那么他們發布的社交內容會收到更好的效果。以客戶為中心的內容一旦被共享,許多參與其中的人就有可能成為品牌的消費者。
要獲得,就必須給予
除了自我推銷,企業還有一個傾向,即希望社區團體按照品牌的想法表現。對于想要促進與社團的關系,增加互動率的企業,我的建議是:“給予,再收獲”。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提供促銷信息以獲得銷售訂單。
相反,我的意思是:在期望任何回報之前,要先提供有價值的東西。事實上,找出消費者和社區影響者認為有價值的東西是非常聰明的做法,這對社交內容計劃有一定的啟發作用。提供有用的信息、看看觀眾如何做出回應,并進行調整,如此循環反復。
隱藏社交內容的優勢
企業的許多營銷預算用于內容的創建,但是許多純粹主義者認為,好的內容要吸引注意,首先要建立在信息的質量上。他們通常認為,如果內容確實非常好,它就一定能靠自己吸引流量和互動。但這個想法太天真,尤其是在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同時,這一觀點也對是否已存在適合品牌的社區做出了假設。
如果通過中心式和代言式的模式,主題內容會發表在一個與品牌相關的主題信息來源庫中。與此同時,這些內容可以通過代言人或對此感興趣的社交渠道進行共享。人們常常依靠內容推廣發現新產品。這種推廣可以吸引流量、社交份額、鏈接,這些對于搜索引擎是有利的信號,同時也能提高內容在標準搜索引擎和社交搜索中的知名度。
分析失敗則意味著優化的失敗
許多公司推出了社交網頁,在不同的時間段內發布內容,并將這些作為社交媒體參與的一部分。他們甚至可以通過搜索關鍵詞和社交主題對社交內容進行優化。但這里缺少了一塊,即監管和分析的重要性。其實分析只是證明品牌在社交內容營銷中的有效性,但不能因為這一小部分而抹殺全部的工作。
版權:i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