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為增加銷售
Applied Predictive Technologies公司的Anthony Bruce說:“如果能改變行為,經濟效益會更好”。該公司為許多最大的零售商及餐館從事測驗與分析。他說,當商店做大筆資本投資或大幅減價時,“假如銷售沒有增加,就是巨大損失”。
據消費專家說,隨著信用卡賒賬再度增加、各種號稱的優惠從四面八方吸引著購物者,知道什么激起我們的購買沖動、是不是理性(至少是買得起)的決定,是有益的。但商店對我們了解多少才是適當的呢?
懷孕預測模型固然有些極端,零售商卻在不斷地分析顧客的人口群體及其他信息,特別是他們購買什么。
“我假定他們在注視我們,但想到他們能根據我的年齡、性別來給我發針對的促銷,我感到受了侮辱”,六十八歲的Elizabeth Dore說,她是弗吉尼亞州拉德福大學的教育學教授。“他們對我一無所知,而我的年齡與我可能買什么毫無聯系”。
五十四歲的David Govaker說,不斷監視也許“聽起來讓人不舒服,但那卻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
這位來自布魯克林的前制藥公司經理說:“試想你在一個雞尾酒晚會上,對周圍的人你會根據需要收集信息”。
買1送6?
醫學界自上世紀四十年代起一直在使用隨機對照試驗,而零售商采用了該法的一種形式。直接郵件是營銷者可方便地檢查促銷效果的首要領域之一,即向某些住宅送一個版本、向類似的住宅發另外一個(甚至不含促銷)版本。Bruce說,許多信用卡公司發出的優惠根據收件人而異。這樣做,或是他們根據對收件人的了解做了定制,或是在試驗、看哪一種在這堆垃圾郵件里能脫穎而出。
試驗意味著,如果某項優惠、店鋪改裝、或者其他策略不奏效(甚至效果相反),“還不至于在全國范圍損害品牌”,Bruce稱。
他又說,排除噪音(其他影響購買的變數,例如加薪、新添孫輩)對商店及其他營銷者是困難的,如果不先采用繼續以往方式的對照組來試驗,則很難確定哪個因素在起作用。他的客戶包括沃爾瑪、狄克體育用品、Staples等零售商。
如今,零售商在從事大筆投資之前,對每一步幾乎都要做測試。從中了解到:
• 當對某項產品優惠時,消費者經常會增加購買其他原價產品。例如賽百味(Subway)快餐店,最初確信推出五美元一份的英尺長度三明治不是好主意。Bruce記得商店經理這樣說:“客戶將會前來買一個長三明治,再分為兩份”。但當其公司協助賽百味做了測驗之后,Bruce說,他們了解到“優惠帶來了大批流量足以補償花銷” 。消費者也買了更多的全價薯條和飲料,增加了每次到訪的銷售額。
• 如果采用免費贈品或半價促銷,零售商應考慮那些顧客不太可能自行購買的組合。“買一贈一”只是在大多數顧客不太可能買兩件的時候才值得。Bruce稱,這就是某些優惠(例如Jos. A. Bank上個月看來很怪異的“買一獲六”促銷)的合理性所在。買一套西裝,獲得兩套西裝、兩件襯衫、兩條領帶,這是個很少人會計劃購買的組合,卻可能推動很多未計劃的新西裝采購。
• 折扣時裝店大裝修之后,發現某些顧客認為漲價了,即使實際上價格未變。故他們減少了消費。這是打折零售店一般不在店鋪環境上大筆投資的原因之一,據Bruce說。
Bruce的公司協助“家庭美元”(Family Dollar)折扣零售店測試是否應該擴充其冷凍區。除非能吸引足夠的顧客、且顧客不限于購買冷凍區的食品,該項投資才是值得的。結果成功了。
“食品是個巨大的一時沖動購買的產品”,該擁有七千連鎖店的采購總監Dorlisa Flur說。
外觀很重要!
商店定期測試改裝促進顧客增加的銷售量是否值得。
心理學家David Forbes,是Nordstrom、Gap等零售商的顧問,最近幫助一家新開店鋪的高端零售商設計了一種“工業別致”(industrial chic)裝潢。他說,無論如何,商店的環境,可以根據他們在購物時的心態和感情上的目標,來吸引或排斥消費者。
位于麻州Lexington的Forbes咨詢集團的這位總裁說:“別開生面的高檔商店可以為許多顧客強化一種意識,即在該店購物是在獎勵他們自己”。而折扣店就得很花哨才行,這種商店“假如不在意美感,可能會在視覺上給消費者以負面影響,言外之意是公司對顧客的店內體驗麻木不仁”。
“家庭美元”的Flur說,她的公司以“腳步和購物籃”來測量重新裝修的效果,即顧客人數與銷售額。客戶調查也能告訴他們:“顧客留意到了沒有、印象是好還是壞?”
零售商說所有購買者分析對消費者有幫助。四十三歲Brian Gansmann同意。
這位丹佛一家食品研發與營銷公司Gate 2 Plate的業主說:“在零售商能真正知道我在想什么之前,我不在乎他們試圖猜測出什么激勵我。而假如這樣能增加我的總體體驗,我就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和金錢。雙贏局面”。
By Jayne O'Donnell and Sarah Meehan, USA TODAY
聯商網Toya整合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