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來越多的城市消費者追求美味、健康、快捷的飲食生活方式,烘焙食品特別是西式烘焙食品獲得了青睞并成為他們的早餐或零食。許多烘焙店和工業烘焙食品企業在過去五年內不斷進行地域擴張和產能擴大, 而許多非烘焙企業也紛紛跨界進入烘焙食品領域。
中國烘焙食品市場在過去三十多年內規模不斷擴大。根據英敏特(Mintel)全球市場導航服務的研究,在2007-2012年間中國烘焙食品市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高達35%,從2007年的300多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將近978億元,2012年預計將會達到1,350億元。行業的高速增長得益于供需兩方產生的積極變化。
從供應方面看,大型連鎖烘焙店企業積極走出“老家”和“根據地”,到鄰近的省市和地區開張門店,品牌連鎖成為烘焙店業的一個大趨勢。個別品牌還不斷升級品牌,彰顯其產品質量的優異。品牌連鎖店在一定程度上擠掉了一些無名小店,提升了人們對烘焙店行業的整體信任度。這些品牌店或直營、或加盟、或憑借一些現代連鎖零售業公司的網絡進行快速布局。
連鎖烘焙店的品牌也越來越多,其間有不少來自臺灣、韓國、日本、德國等國家或地區。只有一家作坊或工廠的網絡烘焙食品公司也在這幾年應運而生。
英敏特消費者調研數據顯示, 無論何種類型的烘焙食品(包括白面包、全麥面包、水果/果仁面包、夾心或含肉面包、法式軟面包、法式面包、蛋糕、麥芬、甜甜圈、中式糕點、西式糕點等), 被訪者的購買頻率與其個人收入、家庭收入、婚姻狀況、是否有孩子, 以及個人的受教育程度顯著相關。
●個人收入和家庭收入越高, 其購買烘焙食品的頻率也就越高。
●已婚有小孩的被訪者比未婚或無小孩的被訪者有更高的購買頻率。
●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被訪者購買烘焙食品的頻率比受教育程度較低的被訪者的購買頻率要高。
●值得一提的是, 在花式面包(夾心或夾肉面包)和法式軟面包類別中, 年輕一族(20-29歲)比年長一族(40-49歲)有更高的購買頻率.
確保產品無質量問題、安全無害,只解決了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的問題。烘焙業還需要積極進行烘焙食品的研發,以滿足消費者口味、營養等方面眾多的獨特的需求。這主要是因為烘焙食品在中國并不是作為主食而是更多地當作早餐或餐間零食間歇地食用的。
眾所周知, 食用零食一部分是為了充饑,而更多地是為了吃著玩, 所以為了確保顧客的重復購買以維持烘焙店的長年經營,就有必要提供花樣和口味不斷翻新的選擇。英敏特的消費者調研數據顯示,高達77%的被訪者希望能夠嘗試不同的烘焙食品, 說明烘焙食品的創新還大有文章可做。
烘焙食品銷售存在著較強的季節性:冬季銷售最好,夏季最差。
中式烘焙食品中的月餅季節性最強:每年中秋節前一段時間為產品的集中銷售期,銷售額接近產品全年銷售總額。因此, 通過引進一些其他附助食品(例如各種類型的軟飲料)和增值服務(例如座位區域)可以帶動烘焙食品銷售, 吸引客流, 增加消費者滯留店堂的時間, 從而改善由于季節變化所導致的烘焙食品銷售低迷的狀況。
英敏特針對酸奶所進行的消費者調研發現, 65%的被訪者選擇在早餐的時候吃酸奶, 另外分別有56%和40%的被訪者將酸奶當作零食在家或在外面的時候吃。由此可見, 酸奶是烘焙食品的絕佳搭檔之一, 因為酸奶的食用場合與烘焙食品的食用場合在很大程度上是重疊的。
●了解更多英敏特烘焙食品報告●
版權:
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于聯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