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對廣告的信任可以順利地讓消費者對一個企業產生好感,但是一個具體信息散播后消費者采取行動的意愿,是對廣告效果如何的一個良好衡量。并且,根據“尼爾森廣告信任度”報告,信任與行動往往緊密相關。
“尼爾森全球廣告信任度調查”記錄了58個國家超過29,000互聯網受訪者,調查消費者對19種付費、口碑和自有平臺廣告形式的感受。
意料之中的是,口碑廣告如親友推薦和網上消費者觀點最能促進消費者自我行動,其中分別為84%與70%。大致三分之二受訪者指出他們至少有些時候購買是根據電視廣告(68%)、品牌網站(67%)、報紙廣告(65%)、消費者一致好評的郵件(65%)、報紙上的社論內容(64%)和雜志廣告(62%)。
對于一些廣告形式,行動指數甚至超出信任指數,表明消費者或許愿意親自查看一件商品,盡管他們并不盡信廣告。雖然表示自己總會購買的消費者和那些表示偶爾會購買的消費者之間有相當大的不同,一般說來,總體分數說明廣告激起了消費者的反應。
“盡管網絡廣告形式有機會更有效吸引消費者,然而隨著它們更流行和更有說服力,運用具煽動性、巧妙而挑戰現狀的創意,這些廣告的信任度正在增長”,“尼爾森廣告主解決方案”全球負責人Randall Beard說道,“消費者也在作出回應,研究結果發現半數消費者會根據網絡廣告購買商品。消費者由廣告催生的購買意愿是一個品牌營銷人員的貨幣。雖然信任與行動通常緊密相關,但是甚至正在發展的廣告形式也表明它們能有效吸引消費者到銷售點。”
信任度與行動指數拉丁美洲最高,歐洲最低
數量上,拉丁美洲人在19個廣告形式中的13個處于最高水平。該地區愿意根據所有16個付費/自有平臺廣告類型和三分之一口碑廣告(社論內容)類型采取行動的受訪者占比最高。亞太地區的受訪者最樂意根據親友推薦和網上評論購買產品。
除了對所有廣告形式懷疑度最高(消費者網上評論除外),調查的歐洲受訪者同樣最不樂意根據廣告采取行動。
方法論
“尼爾森廣告信任度全球調查”于2013年2月18日至3月8日間進行,記錄了分布在亞太地區、歐洲、拉丁美洲、中東、非洲和北美洲的58個國家超過29,000名消費者。樣本根據年齡與性別分配,而每個國家根據它們的互聯網用戶分配,并加權至代表互聯網消費者,最大誤差為±0.6%。這次尼爾森調查僅限于能上網的受訪者。不同國家網絡覆蓋率不同。尼爾森采用最低報告標準為60%網絡覆蓋率或擁有1千萬網民的國家以得出調查結論。“尼爾森全球調查”包括“全球消費者信心調查”,成立于2005年。
Via:199it翻譯自Nielsen